五大湖屬于美加共有,但通往大西洋的天然道圣勞倫斯河,大部分卻在加拿大境內,美國因此挖了一條運河,成就了如今的現代化大都市紐約。 提到北美五大湖,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它驚人的淡水資源: 總面積24.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儲水量更是高達22.8萬億立方米,占全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 確實令人眼羨。 不過,到了19世紀初,隨著美國逐漸擴張到北美大陸中部,五大湖的航運價值也開始凸顯; 看看圖4就能發現,美國新購買的路易斯安娜,面積廣袤,亟待開發,雖然這片區域內也有密西西比河等大江大河,但是,要加強該地區與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十三州的聯系,五大湖才是最便捷的通道。 但還有一個與我國東北地區類似的問題: 就是五大湖的天然入海通道,也就是圣勞倫斯河,包括入海口在內的大部分河段,卻不屬于美國; 而只有真正連通海洋,美國的中部地區才能真正得到開發。 經過研究,美國決定從伊利湖東端,挖一條運河連通到哈得孫河,進而實現通達海洋的目的,這就是今天的伊利運河。 于是,1803才美國從法國買下路易斯安娜,1810年伊利運河就提上了日程; 最終運河于1817年動工,1825年建成,從伊利湖東端的布法羅到哈德遜河岸的奧爾巴尼,全長581公里。 進入20世紀以后,伊利運河進行了多次擴建和改建,寬度達到45米,水深3.6米,能夠通行2200噸的船舶,而哈德遜河入海口的紐約,也因此受益,發展成為全球聞名的現代化大都市。 反觀圣勞倫斯河,作為五大湖通往大西洋的天然水道,由于河道多險灘且水流太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基本無法通航; 1954年,加拿大耗資4.7億美元,對河道進行了疏通整治,共修建了三條運河和七座船閘,讓圣勞倫斯河通航得以實現,但由于當地氣候寒冷,每年都有接近半年的冰封期,導致其航運價值無法完全發揮。 由此可見,一條關鍵的運河,其發揮的作用往往超乎想象,這也是我們近些年努力發展內河航運的原因吧。 ![]() ![]() ![]() ![]() |
|
來自: 零壹貳012 > 《地緣政治(地理政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