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概括評價詩歌內容情感 六、(2022·山東·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淵明像 艾可翁① 漉酒不孤頭上巾②,醉來萬事等浮塵。 誰家三徑無松竹,肯說昨非能幾人。 仕晉何心更仕劉②,知幾聞早去來休。 多君不肯腰輕折,非為區區縣睿郵。 【注】①艾可翁,南宋詩人。咸淳年間,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薦之于朝,為朝議郎。賈似道逐萬里,目之為同黨,艾可翁遂棄官不仕,隱居故里,從事詩歌創作。②頭上巾:語出陶淵明詩“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頭上巾:這里特指陶淵明自己所戴的漉(過濾)酒巾。《宋書·隱逸傳》載,淵明“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③劉,指劉宋。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宋”,史稱“劉宋”。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畫像的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照應題目。 B.第二句的“萬事等浮塵”,表現出陶淵明“齊萬物”、瀟灑達觀的人生觀。 C.第三聯中提到既“仕晉”就不會“仕劉”,既是贊賞陶淵明,也有自比之意。 D.詩歌以不追求睿郵官職收束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陶淵明不向權勢低頭的贊美。 12.艾可翁為陶淵明畫像題詩,表達敬仰之情,請簡要概括詩人為何敬佩陶淵明? 【答案】11.D 12.①陶淵明瀟灑達觀、率性不羈的性格和看透世情、迷途知返的行為,讓詩人極為贊賞。 ②陶淵明有忠于晉室、不肯再次折腰事劉宋的堅貞氣節,讓詩人極為欽佩。 ③詩人要以陶淵明自勵自勉,表達自己堅守氣節,寧可歸隱山林,也決不向權勢低頭的堅定信念。 【解析】 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表現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D.“不追求睿郵官職”錯。從“仕晉何心更仕劉”看,詩人稱贊的是晉滅亡后,陶淵明多次拒絕劉宋的征辟,此次他的不再折腰,是忠臣不事二主的氣節,更令人欽佩。與當初因為不愿受辱于無禮傲慢的督郵而辭官不同,所以說“非為區區縣睿郵。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聯后句“醉來萬事等浮塵”,意為:陶淵明喝醉酒后把仕途看作浮塵一樣輕。表現了陶淵明瀟灑達觀、率性不羈的性格和看透世情、迷途知返的行為,讓詩人極為贊賞。 第三聯,詩中提到既“仕晉”就不會“仕劉”,既是贊賞陶淵明,也有自比之意。詩人寫出了陶淵明有忠于晉室、不肯再次折腰事劉宋的堅貞氣節,讓詩人極為欽佩。 最后一聯,是說陶淵明都“不為五斗米折腰”,自己以也不會去追求睿郵這一官職。詩人要以陶淵明自勵自勉,表達自己堅守氣節,寧可歸隱山林,也決不向權勢低頭的堅定信念。這也是詩人敬佩陶淵明的原因。 七、(2022·湖北·襄陽五中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訪村老 陸游 強健如翁舉世稀,夜深容我叩門扉。 大兒叱犢戴星出,稚子捕魚乘月歸。 骨肉團欒無遠別,比鄰假貸不相違。 人間可羨惟農畝,又見秋燈照搗衣。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點題,寫村老之強健,他至夜深仍精神矍鑠,可與詩人款談。 B.頷聯敘所見之事:村老長子勤于耕種,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魚,乘月而歸。 C.頸聯上句承上,寫村老一家骨肉團聚,無須遠別;下句轉寫其與鄰里的關系。 D.全詩語言典雅有韻味,感情深摯,情韻悠然,描繪了一幅溫馨的鄉村野老生活畫卷。 14.“村老”的生活有哪些可羨之處?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13.D 14.①“村老”年高體健,舉世稀少,夜深而精神不衰,令人羨慕。②“村老”兒子勤勞,骨肉團聚,可共享天倫之樂,令人羨慕。③“村老”樂于助人,不吝借貸,鄰里關系非常融洽,令人羨慕。 【解析】 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D.“語言典雅有韻味”分析錯誤,通過閱讀詩歌,從“強健如翁舉世稀,夜深容我叩門扉”等詩句可以體會出,本詩的語言風格應是平易質樸。 故選D。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 由首聯“強健如翁舉世稀,夜深容我叩門扉”可知,村老在深夜仍歡迎訪客,可以與詩人交談,可見雖然年齡很大,但身體強健,精神頭很好,沒有疾病的痛苦,這是可羨之一。 由“大兒叱犢戴星出,稚子捕魚乘月歸”“骨肉團欒無遠別”可知,村老長子勤于耕種,披星而出;幼子外出捕魚,乘月而歸。一家骨肉團聚,無須遠別,這是可羨之二。 由“比鄰假貸不相違”可知,村鄰相借,村老不推諉,樂于助人,鄰里關系很好,這是可羨之三。 八、(2022·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使東川·南秦雪① 元稹 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飛鳥不飛猿不動,青驄御史②上南秦。 【注】①元稹被貶到四川通州途經駱口驛所作。②青驄:釋義為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首七律對仗工整,首聯“帝城寒盡”對“駱谷春深”,帝都寒意已盡,駱谷暮春已來卻未有春意,寫出了此地天氣寒冷。 B.頷聯“才見”“已驚”表現出蜀道氣候變化之快;“云似蓋”“雪如塵”有云就馬上下雪了,更突顯環境惡劣。 C.頸聯化用岑參詩句“千樹萬樹梨花開”,同樣將雪比作銀白色的梨花,表現出蜀道上雪景之美。 D.詩人受貶走在荒蕪人煙的蜀道之上,“飛鳥”“猿”不飛不啼,只有幾聲青驄蹄聲表現出四周環境沉寂蒼茫。 16.元稹詩作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請結合本詩進行分析。 【答案】15.C 16.參考答案1:①辭淺意哀(表達):整首詩淺顯易懂,簡單、樸實地表達出最哀傷、最深沉的感情,在平實的語言中表達出入蜀之路的艱險,以及自己被貶到蜀的哀愁和對未知的忐忑。②仿佛孤鳳悲吟(意象意境):即使是仲春時節,卻寒雪未去,周圍都籠罩在嚴寒中,詩人獨自騎馬在入蜀途中,表現出被貶的孤獨、悲傷。③極為扣人心扉(情感):全詩在寫景中,描繪出蒼茫沉寂的意境,詩人被貶,不僅心冷,又碰上蜀地的嚴寒,身心俱寒俱悲,不禁讓人生發同情。 參考答案2:①辭淺(語言風格):整首詩淺顯易懂,在平實的語言中表達出入蜀之路的艱險。②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意象意境):即使是仲春時節,卻寒雪未去,周圍都籠罩在嚴寒中,借景抒情,寫出了前途艱險、詩人內心的悲苦、孤獨。③極為扣人心扉(情感):全詩在寫景中,描繪出蒼茫沉寂的意境,詩人被貶,不僅心冷,又碰上蜀地的嚴寒,身心俱寒俱悲,不禁讓人生發同情。 【解析】 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C.“同樣將雪比作銀白色的梨花,表現出蜀道上雪景之美”錯誤。這首詩歌為作者被貶途中所作,寫出了被貶途中環境的惡劣,借景抒情,寫出了前途艱險和詩人內心的悲苦、孤獨。頸聯“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是說如筍石般的山峰好像上千矗立的玉石,松蘿樹林也披上了萬朵銀花,寫出了雪景的別樣特點。岑詩將雪比作“梨花”,而這句詩將雪比作“銀白色的花”,并沒有說是“梨花”。 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從詩句中“春深未有春”“才見”“云似蓋”“已驚”“雪如塵”“飛鳥不飛猿不動”等處可知,本詩“辭淺”,以口語入詩,語言平實淺顯,通俗易懂。 對詩歌“意哀”的分析,可以從“寒盡”“未有春”“飛鳥不飛猿不動”等意象和詞語去感知,體會路途的兇險以及作者被貶到蜀的孤獨、哀愁和對前途未知的忐忑之情。此外,根據詩歌注釋中對元稹被貶到四川這一寫作背景的分析,我們也能體察詩人的“意哀”之情。 對“扣人心扉”的理解,要結合注釋“元稹被貶”和詩中所寫“帝城寒盡臨寒食,駱谷春深未有春”“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描繪了作者在赴蜀途中感知的環境的惡劣,來體味詩人被貶的孤獨寂寞,從而引發讀者的同情,產生情感的共鳴。 九、(2022·江蘇蘇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步入衡山 [南宋]范成大 應有人家住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云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聽到小溪那邊有雞鳴之聲,推斷應有人家,這是以倒裝手法起筆,寫入山見聞。 B.頷聯想象奇特,比喻貼切,尤其以“鳳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滿山“竹筍”,美感十足。 C.頸聯寫烏云繚繞如瘴氣,雨小如絲,但山道并不因此而泥濘,以此可知詩人游興不減。 D.全詩緊扣題目落筆,脈絡清晰,前三聯可謂移步換景,寫衡山之景,最后以感慨收束。 18.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概括。 【答案】17.B 18.(1)對官場生活的厭倦;(2)對自然山水的熱愛;(3)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 1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以'鳳尾’形容露出地面的滿山'竹筍’”錯,鳳尾,鳳尾竹,亦泛指竹子。寫漫山遍野的翠竹,迎風搖曳,枝葉繁茂,整整齊齊。此句沒有運用比喻。 故選B。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聯“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意思是,此時沒有那喧鬧的出行鼓樂,可以逍遙自在地隨意騎馬游玩。此聯以情語作結,直抒感慨。上句寫的是過去。詩人回想以往出游時,前呼后擁,喧囂熱鬧,十分排場,但卻極受拘束,令人厭煩。下句寫的是現在。只身一人步入衡山,愿走就走,愿停就停,信馬由韁,逍遙自在,獨享山水之秀,風光之美,真是人生一大樂趣。這兩句于質樸中見真情,反映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十、(2022·江蘇常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沁園春·寄辛承旨①,時承旨招,不赴 劉過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 白言:“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愛縱橫二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不若孤山先訪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span> 注:辛承旨,指辛棄疾。時辛棄疾在紹興,劉過在臨安(今杭州)。 19.下列對這首宋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構思和章法奇特,打破詞體的格律約束,通篇采用對話體,假想自己與三位不同時代的前賢在西湖飲酒賞景,讀來好似一出絕妙的詩劇。 B.香山居士、林和靖、東坡老分別是白居易、林逋、蘇東坡,他們或曾在杭州為官,或曾隱居西湖畔,作者此時亦在杭州,所以有了詞中靈妙的想象。 C.巧用香山居士、林和靖、東坡老三人有關西湖的詩文構成對話情境,西湖美景與優美詩文相映成趣,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修養和奇絕的構思才華。 D.由“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可知,三位前賢經過一番討論后,決定還是先去孤山訪梅,等到天氣晴好以后,再去拜訪身在紹興的辛棄疾。 20.這首詞既是文學作品,同時也可以看作一封回信。面對辛棄疾的邀請,作者寄答了這首詞,委婉地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答案】19.D 20.①前三句,表達了作者不顧風雨、渡江赴招、痛快一聚的渴望; ②詞的主體想象三位前賢的挽留,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滯留杭州、無法赴會的遺憾; ③最后三句,表達了自己雨住天晴之后再前往拜訪的期望。 【解析】 1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D.“三位前賢經過一番討論后”說法錯誤。結合標題及整首詞,這句話是三位前賢對作者的挽留,認為作者不妨先在孤山訪梅,等天晴后再去赴辛棄疾的邀請。 故選D。 20.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1)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想著你用整斗酒和豬腿將我款待,在風雨中渡過錢塘江與你相會豈能不愉快?表達了作者不顧風雨、渡江赴招、痛快一聚的渴望。 (2)“被香山居士……駕勒吾回”四句是說自己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約林逋、蘇東坡強拉回來;然后寫蘇東坡說西湖如西施,或濃妝或淡妝自照于鏡臺,白居易說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畫卷展開,寺廟巍峨,流光溢彩。可愛的是東西二溪縱橫交錯,南北兩峰高低錯落,白云飄飄,林逋說梅花的馨香幽幽飄來,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訪香梅之海。所以,詞的主體巧用香山居士、林和靖、東坡老三人有關西湖的詩文構成對話情境,作者想象三位前賢對自己的挽留,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滯留杭州、無法赴會的遺憾。 (3)末三句是說,待到雨過天晴再訪稼軒不遲,我暫且在西湖邊徘徊。作者面對辛棄疾的邀請,寄答了這首詞,委婉地說出推遲行期的意思,表達了自己雨住天晴之后再前往拜訪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