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楊永泰的計謀,蔣介石精心準備的劇本;
第二部分:六路合圍,十面埋伏,蔣介石留給紅軍的死局;
第三部分:赤水河畔,蔣介石計劃的終點;
第四部分:二渡赤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第五部分:三渡赤水,天才謀略;
第六部分:四渡赤水,一戰封神,見證奇跡的時刻;

1927年,上海市長黃郛對蔣介石說:我給你推薦一個人,你有了他,就如有了諸葛亮,從此天下可定。
在蔣介石的心中,黃郛已經是頂尖的智囊了,堪比張良,正是因為黃郛的計謀,自己才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攀上了權利的巔峰,居然還有人比黃郛還厲害?
1928年,蔣介石見到了黃郛推薦的楊永泰,楊永泰清晰明了的向蔣介石陳述了天下大勢,五大軍閥并立的解決方案,用經濟手段解決馮玉祥,用政治手段解決閻錫山,用軍事手段解決李宗仁,用外交手段解決張學良。
蔣介石聽完驚為天人,從此對楊永泰言聽計從,堅信他就是自己的「臥龍」。
1934年,蔣介石將楊永泰作為總策劃,發動了第五次圍剿。
楊永泰策劃了整體方案,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在各縣實行保甲法,并提出整飭吏治,綜核名實,信賞必罰,對蘇區進行了嚴格而全面的封鎖。在軍事上,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200架飛機,出動了德國山炮和裝甲車,一個接一個的修碉堡穩步推進,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最大一次規模圍剿。

而此時的我黨蘇區,毛澤東被打發去坐了冷板凳,掛了一個中央臨時蘇維埃政府主席的名,政治上博古說了算,軍事上李德說了算。
李德就是個德國的特工,本職是搞情報工作的,從來沒指揮過戰爭,在蘇聯的軍事學院里面學了3年,屁經驗都沒有。
面對100萬敵軍的進攻,李德就是用玩魔獸爭霸電腦游戲的心態瞎指揮,不問中國國情、不顧戰爭實際情況,僅靠著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坐在房子里畫地圖瞎搞。
對于李德的心態來說,完全不會體諒中央蘇區毛澤東建立的艱辛,好像現在的成果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副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樣。

第一次反圍剿,毛澤東指揮,紅軍傷亡2000殲敵1.2萬;
第二次反圍剿,毛澤東指揮,紅軍傷亡4000殲敵3萬;
第三次反圍剿,毛澤東指揮,紅軍傷亡5000殲敵3萬;
第五次反圍剿,博古李德指揮,紅軍傷亡約3.5萬,敵軍傷亡約1.5萬;
眼看紅軍似乎就要被剿滅,蔣介石志得意滿,楊永泰卻棋高一著,提出了更大的戰略構思:
現在給紅軍網開一面,留出一個口子,讓他們潰退。
而根據地理位置,紅軍的戰略潰退一定是從湖南經過貴州,再從貴州北上。
針對紅軍的撤退路線,給他們布下天羅地網。
楊永泰給蔣介石的建議是「驅虎吞狼」,沿著紅軍的轉移路線,派遣薛岳作為圍剿統帥一路尾隨,紅軍修整就「圍剿」,紅軍前進就追擊,乘勢一石二鳥,一路「削番」,收編地方勢力。

這個時候對蔣介石來說,廣東有陳濟棠,湖南有何鍵,廣西有李宗仁、白崇禧,四川有劉湘、劉文輝,云南有龍云。這些地方軍閥尾大不掉,都讓他非常頭痛。
聽完計劃后,蔣介石大呼妙計,馬上組織人馬執行。
而面對蔣介石的百萬大軍,紅軍已開始了戰略轉移。李德這個時候敗光了家業還不甘心,繼續瞎指揮,完全沒有發揮紅軍運動戰的長處,部隊在行動中仍要背負著大批輜重行軍,博古要求啥都不許丟,導致行動遲緩,戰略戰術指導上更是存在著嚴重錯誤。

在廣西爆發了湘江之戰,雖然突破了封鎖線,但紅軍慘敗,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8萬6千紅軍戰士,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殿后的紅八軍團不復存在。
中央紅軍僅剩3萬人,已危在旦夕。
而蔣介石乘機將勢力延伸到了各地,薛岳一路死死咬著紅軍在追擊。
如果不出所料,在錯誤指揮下的紅軍將逃不出蔣介石導演的這出戲,被一路驅趕最終消滅在長江南岸。
此時負責追擊和圍堵的軍隊是40萬人,40萬精兵對3萬「潰軍」,蔣介石已經勝券在握,成竹在胸,根本想不出紅軍還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紅軍的所有撤離路線,全在蔣介石的掌控之中,他們將永遠逃不出蔣介石的口袋陣!
什么時候覆滅,只是看蔣介石想達成什么樣的戰略意圖。

湘江之戰,3萬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每一寸土壤,都染著英雄的血跡,湘江幾乎變成一條血河。
在敵人強大的火力下,一批一批戰士倒下來,一批一批又往前沖。此時大權在握的博古終于親歷了他的荒誕帶來的慘烈后果,他早已失去了當初的自信,倉皇失措,心中空虛無比。
周恩來在過江人流中發現了毛澤東,這對昔日的戰友相互對視卻只能默默無語。
面對漫山遍野戰友們的尸體,每一個戰士和指戰員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
毛主席什么時候指揮我們打過這樣的仗?

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召開,博古李德的錯誤路線終于被否認,毛澤東成為政治局常委,我們說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路線,在最關鍵最危急的時刻挽救了中國革命挽救了黨。
但是,一次會議,只是讓毛澤東的軍事建議終于有人聽了,毛澤東還并未成為軍事的決策人,這個時候,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依然危在旦夕。
怎么才能跑出蔣介石的口袋陣?
怎么才能將不利的局面扭轉過來?

紅軍在重重包圍之中,一共6股勢力隨時準備進攻!
前無去路,后有追兵,一舉一動,蔣介石清清楚楚。
東邊的湖南,是湘軍的4個師,這4個師什么都不干,就是修碉堡,構建了密密麻麻的防線,紅軍如果想返回湖南,等待的就是碉堡地雷陣;
西邊,是貴州軍閥王家烈的4個師,進入西邊的所有路線全部封閉。
南邊,薛岳的8個師整裝待發,死死咬住紅軍,是蔣介石的中央軍,兵強馬壯,機動性極強,薛岳軍隊的先鋒部隊已經在烏江集結,計劃在遵義附近再次對紅軍進行毀滅性打擊。

西北要進入四川,是貴州軍嚴陣以待的2個師和正待集結的蔣介石2個中央師;
北面,是劉湘的川軍14個旅集中待命;其中2個旅已進至松坎以北的川黔邊境;其中派駐了6個旅駐守長江,以防止紅軍渡江。
西南,云南軍的5個旅修建的橫江防線已基本竣工,正在以逸待勞的等待我軍過來。此外,還有3個旅即將于貴州軍合圍,隨時可進攻紅軍的主力。
此時的蔣介石,超過150個團近40萬兵力,擁有強大的德國軍械,有空軍助陣,有便利的交通,糧食彈藥充足供應。
我軍疲憊之師,缺醫少藥,人困馬乏,補給幾乎已經清零,交通全靠兩條腿。

六面合圍,40萬敵軍圍困了3萬紅軍,毫無生機。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十面埋伏,天羅地網!
這場演出的總導演是蔣介石,劇本是:
湘軍構建東部防線;
滇黔軍構建西部防線;
川軍構建北部防線;
而男一號是薛岳,他帶領的中央軍永遠只離紅軍2-3天的路程,不會再多給一天喘息的時間,蔣介石可以讓薛岳在任何時候終止這一場追逐游戲。但是,他希望紅軍能夠按照他設計的腳本進行撤退,讓自己可以趁勢收割西南軍閥的地盤。

而西南各路軍閥,以逸待勞,修筑好了嚴密的防線,將對前來的紅軍進行痛擊,絕不允許進入自己的地盤。
蔣介石已經算好了我軍的動向,北上四川,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是唯一能走的「生路」,而在這條路上,蔣介石早已安排好了重兵布防,進入四川的長江南岸,就是紅軍的終點。
對紅軍來說,這是一盤死棋。
兩年后,林彪依然不能理解四渡赤水的戰略意義,嘟囔說:這四渡赤水干了個啥,來來回回渡江不累嗎,我看根本沒必要。
生性豁達的毛澤東終于生氣了,說:你個小娃娃懂什么!

林彪還在半山腰上,他看到的是紅軍接連失敗,他希望打勝仗。
但是打一兩場勝仗又如何,命運依舊無法改變,他們永遠都跳不出口袋陣。
而此時的毛澤東,早已到了山巔,他冷靜的看著這一切,他需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逆天改命,廢掉蔣介石的劇本,沖出40萬敵軍的合圍,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和蔣介石第一次直接面對面的交鋒,蔣介石手中握滿王牌,而紅軍已身臨絕境。
這一場戰役,似乎預示著最終的命運。

赤水河,即赤水,為中國長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黃而得名。位于云、貴、川三省接壤地區,兩岸陡峭、多險灘急流。
就在這里,決定了中國的未來。

在圍堵紅軍的各路軍閥中,川軍軍閥是除中央軍外戰斗意志最高昂的部隊,因為在四川境內現在已經有10萬紅四方面軍讓他們不得安寧,而且明眼人都看出來中央紅軍是想入境四川與四方面軍匯合。
1935年1月19日,川軍帶頭,對已從遵義遷移到土城的紅軍展開了進攻,這一次戰斗極為兇險,戰火已逼近中央,朱德、彭德懷直接到前線指揮戰斗,最后陳賡率領最后的干部團也參加了戰斗。
毛澤東當機立斷,1月29日全軍甩掉部分輜重,架浮橋渡過赤水河進駐扎西后炸毀浮橋,才轉危為安。
土城戰役,紅軍再次犧牲了3000多人,形式更為嚴峻。
如果說一度赤水是為了被動躲避敵人的追擊,平平無奇,那后面的三渡,可謂封神。

赤水河緊靠長江,向北渡過長江,就到了四川。
從長江到四川,是紅軍一定要走的路。
就是因為這個,川軍的劉湘非常緊張,一旦放中央紅軍到了四川,這個時候,不僅薛岳可以名正言順率領中央軍進入四川,而且一個紅四方面軍已經對付不了了,現在還加上個中央紅軍,地方割據土皇帝的好日子必然就結束了。
這個時候的川軍是拼了老命了,無論如何要將紅軍阻擋在長江南岸。
劉湘是這么認為的,蔣介石也是這么認為的,在重重包圍下,渡過長江,進入四川搞工農革命根據地,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是中央紅軍的唯一生路。
讓紅軍崩潰于長江南岸,是蔣介石早就已經寫好的劇本。

渡過赤水后,在扎西地區,紅軍開始擴軍、發動與武裝群眾,并開始進行北渡長江的準備工作。
這些信息都被蔣介石看在眼中,他覺得收緊口袋的時間到了。
薛岳3個師,川軍2個師,滇軍3個旅作為先鋒,后續12個師跟進,開始進軍扎西,進行6路合圍。
蔣介石說:必聚而殲之。
龍云說:紅軍已進入死地,必可一鼓蕩平!
根據計劃,這里就是終章!

從此刻開始,是毛澤東天才戰略見證奇跡的時刻,在敵人剛準備進軍合圍的時候,薛岳的軍隊已經從后面窮追不舍的趕來之前,毛澤東早做出決策,全軍返回!
尋找有利戰機,集中優勢兵力,發揮我軍運動戰的長項,去主動消滅敵人。是毛澤東提出的軍事戰略。
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
中央紅軍隔著一座山和正面前來的薛岳主力軍擦肩而過。
毛澤東將他的天才戰略和果斷決策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山炮等重兵器全部舍棄,因為有舍才有得,這些已經不是資源,而是負擔。

而此時敵人在占領遵義后不出毛澤東所料,只有不到6個團的薄弱兵力駐守。
我軍二渡赤水后收復遵義一路勢如破竹,劍河、黃平、臺拱等十多個縣城被輕松拿下,隨后婁山關大捷,沒有費一槍一彈拿下遵義城門。
因為這個時候,駐守的黔軍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紅軍會殺一個回馬槍回來,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紅軍來了這么一出,黔軍統帥王家烈還正在給他老母親祝壽呢。
你們,你們怎么能回來呢?
渡過長江,進入四川,才是你們的唯一生路啊。
二渡赤水,讓薛岳為首的十多個師撲了個空,什么都沒有得到,而紅軍以非常微小的代價幾乎拿下了整個黔北。

婁山關戰役和遵義的防守戰打的非常精彩,一路主攻,兩路迂回,都將毛澤東運動戰的精髓進行了充分發揮;
而二渡赤水更大的價值,是整個紅軍恢復了高昂的斗志,一切回到了如同兩年前,有毛主席指揮的戰斗,就一定能勝利,我們就是無往不利的鐵軍!

圍剿計劃失敗,蔣介石七竅生煙,捶胸頓足,從江西飛到了重慶,開始全面部署后一步的行動,一定要在貴州,永除后患。
而對于我們來說,雖然二渡赤水振奮了士氣,但毛澤東非常清楚:危機并沒有過去,現在紅軍依然在蔣介石的口袋中。六面重圍,局面依然嚴峻!
而蔣介石策略發生了變化,他一方面調動軍隊進行防守,一方面繼續在五次圍剿時候的戰略,瘋狂的開始修建碉堡。
一路平推過去,他們這次不進攻了!就修碉堡!!
如果說現在的中美博弈,時間是在我們這邊。
而四渡赤水時,時間一定是在蔣介石這邊,前有長江天險,后有烏江阻擋,伴隨著敵軍工事的不斷修建,留給我們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蔣介石這次是要將碉堡一路修到我們的主基地去!

但是毛澤東在婁山關大捷之后,已經寫下了憶秦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婁山關大捷,戰果并不是特別突出,毛澤東需要這么高興嗎?
是因為毛澤東已經對如何擺脫困境了然于心!
敵軍40萬,有飛機有大炮有碉堡;
我軍3萬只有兩條腿;
所有人都知道紅軍要渡過長江北上;
紅軍也知道自己要渡過長江北上和四方面軍匯合;
所以蔣介石的劇本里,必然「殲敵」于長江南岸。
但盡管所有人都知道,我軍還是渡過了長江。
毛澤東是怎么做到的?

二渡赤水后,我軍的形式并未好轉,固守,敵人的碉堡遲早會推過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劇本會重演,進攻,四面都是敵人重兵布防。
3月10日早上的軍事會議,毛澤東和所有的中央政治局成員發生了爭執,因為大家都認為攻打金沙縣可以贏得一場勝利,毛澤東不同意甚至一怒之下離開了會議廳。
因為所有的中央委員就和兩年后的林彪一樣,他們認為需要的是一場戰斗的勝利,而毛澤東要的是整個戰役的勝利,是要徹底讓蔣介石的劇本破產,讓紅軍逃出生天,打破蔣介石的圍堵,開啟全新的征程。
因為,這個時候的時間,并不在我們這邊。
打金沙縣,是會有一些戰果,獲得一些補給,但是然后呢?依然是在蔣介石的口袋陣中,依然沒有擺脫敵軍的追擊。
3月12日,在說服了其他中央委員后,周恩來、王稼祥、毛澤東的三人軍事組成立,毛澤東開始了真正的天才劇本!

金沙縣,又名打鼓新場,所以很多人后面說的打金沙縣是打鼓新場不對,
打金沙縣,應該是 打 打鼓新場。
3月15日,紅軍開始攻打金沙縣,吸引薛岳的部隊過來救援。
但是,3月17日,紅軍放棄金沙縣,在北邊茅臺鎮第三次渡過赤水,準備再次渡長江,并從這里進入四川。
蔣介石笑了,你們還是鉆進了我為你們進行準備的包圍圈,你們終究不出我的所料。
紅軍打金沙縣,是佯攻,蔣介石知道;
紅軍打金沙縣,是為了迷惑敵人,渡過長江,蔣介石也知道;
紅軍要渡過長江和四方面軍會師,蔣介石更知道。
但是后面的,蔣介石就不知道了,不僅蔣介石不知道,現在除了軍事三人組,幾乎沒人知道,也猜不到。

天才戰略家的點睛之筆來了,三渡赤水時,毛澤東做出了幾項決策:
第一,渡河的時候務必大張旗鼓,以往的渡過赤水,僅僅需要半天不到的時間,這次渡江用了一個晚上加一個早上,讓敵人的偵察機清晰的看到了我們的行動,他們如獲至寶的將情報告訴了蔣介石.
紅軍已經渡過赤水,他們即將要開始渡長江!
第二,全軍渡過赤水后,全軍隱蔽,關閉電臺,在山區開始了寂靜的潛伏,3萬紅軍主力,就此消失在了敵人的視野中;
第三,但另外派出一個團,攜帶電臺并頻繁發射訊息,向長江邊上的古藺縣城進行進攻,并擊潰了古藺附近的敵軍一個團。
敵軍認為,這就是紅軍的主力。

這一次,根據所有的信息,蔣介石終于確認了,3萬紅軍,將攻擊防守兵力薄弱的古藺縣城,并從古藺縣城附近開始渡江北上四川。
與紅軍的決戰時刻,已經到來了。
蔣介石電令所有部隊:大兵團作戰包圍敵軍于狹小地帶,剿匪成功,在此一舉,勉之勉之!
3月20日,蔣介石所有部隊包括大部分防守部隊,開始向古藺縣城進發,蔣介石志在必得,他相信,4天之后,紅軍就此覆滅。
隨后,就在同一時刻,蔣介石飛到了貴陽。
他已經準備在貴陽開慶功宴會了!

是的,4天之后,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敵軍所有部隊已經在古藺集結或者在集結的路上,我軍早已從3月20日開始,秘密第四次渡過赤水,再次與敵軍擦肩而過,一刻也不停息,兵峰直指貴陽。
當蔣介石發現紅軍已經劍指貴陽之時,已是4天之后,他們的所有部隊,都已經可以在古藺開會了,古藺卻空空如也,整個防守計劃已經全部打亂。
這個時候的貴陽,敵軍守衛部隊只有一個團!蔣介石大驚失色,這別說全殲紅軍,自己就要被甕中捉鱉了。
驚喜來的也太突然了。

這個時候,還管什么軍隊部署,救駕!救駕!!
所有部隊全速回援貴陽,周邊還有部分當時準備防守紅軍撤退的部隊,全線集結到貴陽,務必先保障委員長安全。
還記得紅軍在古藺縣城佯攻的一個紅軍團嗎,在蔣介石古藺集結的大軍撤退后,我們的佯攻團也從容不迫的大搖大擺安全撤離古藺開始與主力匯合。
我看了幾乎我軍所有的軍事指揮,在異常艱難的時候,會有「敢死隊」,但從來沒找到什么「集結號」這樣的故事。
當滇軍和部分中央軍回援后,才發現是虛驚一場,紅軍要打貴陽只是佯攻,他們在貴陽東邊的清水河畔搭建了浮橋,準備渡河東區,準備東去與廣東附近的二方面軍匯合。
你們騙我那么久,費那么大勁,搞了半天是要去廣東!
蔣介石震怒之下,所有的軍隊開始向東邊進發,因為西北邊的防線已經沒有意義了。

而毛澤東的戰略目標能被蔣介石判斷出來嗎,在敵軍的胡亂調動中,防守的陣型早已經千瘡百孔,而紅軍主力早已經在貴陽附近南下渡過烏江,向西邊奔襲而去了。
大路朝天,從此各走兩邊。
經過這樣一折騰,蔣介石的部隊與紅軍部隊,已經拉開了10天以上的距離!
蔣介石的圍堵戰略就此全線崩潰,望著紅軍的背影唯有嘆息,我軍從此刻開始蛟龍入海,開啟了中國革命最偉大的轉折。
從這一時刻開始,蔣介石的劇本落幕了。

如果我們要學毛澤東,學他的什么呢?
毛澤東的一生,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很多次,存亡只在旦夕之間。
1927秋收起義的失敗,在隊伍即將崩潰的時刻毛澤東進行了三灣改編,從此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了一支人民的軍隊;
1935赤水河畔,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和重重包圍,毛澤東以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紅軍再次轉危為安;
1935張國燾另立中央,妄圖分裂紅軍;1940王明否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1950全國尚未完全解放,國民黨留下一個經濟爛攤子還沒開始整,北美匪幫16國聯軍開始悍然轟炸丹東,兵臨我國境線;
1956蘇聯所有援助全線撤離,從此我們面對美蘇兩大巨頭的直接威脅.....

毛澤東經歷了我們永遠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對比我們所說的壓力太大,任何一件事情都足夠讓我們崩潰10萬次。
如果我們要學,就首先去學習毛澤東的樂觀與幽默吧。
不管環境有多艱難、局勢有多危急,毛澤東從不曾灰心失望,他用他的幽默和樂觀感染了身邊無數的人。
在一望無際的吃人草原,在寒冷刺骨的萬丈雪山,毛澤東依然說: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四渡赤水,前無古人,后亦不會有來者,是人類軍事歷史上最宏偉的奇跡。
這是我們最堅毅的英雄,在存亡之際創造的宏偉奇跡;
這是我們最偉大的領袖,在生死關頭迸發的不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