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器具風格萬千,憑借工藝得以呈現,今個便說一說這銅胎掐絲琺瑯。 ![]()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螭耳象足熏爐 故宮博物院藏 “銅胎掐絲琺瑯”亦稱“景泰藍”,是一種銅工藝與琺瑯工藝相結合的工藝品種,始于西方,憑借自身的魅力,得以在本土扎根、發展,在工藝界占有一席之地。 ![]() 宣德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出戟花觚 故宮博物院藏 工藝之流程 銅胎掐絲琺瑯施工過程繁瑣考究,大致的制作流程為:首先,在銅制胎體上掐扁細銅絲捏出各種花紋圖案; 然后,在掐絲輪廓內填入不同顏色的釉料粉末;再經燒制、磨平、鎏金諸道工序完成。 ![]() 銅胎掐絲琺瑯文具一組 而過程之中,又存在諸多的講究。如掐好的細銅絲圖案固定在胎體上,需要經過900度左右的焙燒。 再如,釉料粉末由固態轉化為液態的加熱溫度必須控制800度以內,否則會使銅絲從胎體上脫落。 ![]()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球式香熏 故宮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有的工序還需多次反復方可達到效果,如填釉過程。 當釉料冷卻,固著于胎體表面時,原本填滿掐絲輪廓的粉末會低于銅絲的厚度,因而需要再次填釉焙燒,該過程一般重復三至五次,才能達到燒結的釉料與銅絲輪廓齊平的效果。 銅胎掐絲琺瑯制作過程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雙耳爐 故宮博物院藏 ![]() 景泰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繩耳鼓式熏爐 故宮博物院藏 工藝之地位 考量一項工藝的受重視程度,得須通過其載體來量化,即銅胎掐絲琺瑯器。而根據相關史料便可推斷出,銅胎掐絲琺瑯器在古代宮廷藝術品中享有重要地位。 ![]() 乾隆款掐絲琺瑯獸面紋石榴式瓶 故宮博物院藏 因其呈現出的金碧輝煌、雍容華貴的效果,與皇家審美意趣相符合,且可充分展現出皇家氣概,故而深受皇家之寵愛,并成為皇室重要的陳設器、禮器、文房用具及賞賜用器。 ![]() 乾隆款掐絲琺瑯獸面紋尊 故宮博物院藏 ![]() 宣德款掐絲琺瑯雙龍捧壽紋胡人耳熏爐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的御用監、清代的造辦處均設有專門的琺瑯作坊,用于制作琺瑯器供皇家享用。 《春明夢余錄》中記載,景泰御前作坊琺瑯器同永樂漆器、宣德銅器、成化瓷器一般,于明末清初時期已經成為王室貴胄競相購得之物,用以彰顯自身之雅致。 ![]() 掐絲琺瑯云龍紋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時期,銅胎琺瑯制器更是備受推崇,且從清宮家宴飲食用器的記錄來看,琺瑯器屬皇帝專用。 ![]() 景泰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龍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以乾隆四十四年除夕清宮家宴為例,皇帝御宴桌上二三路的冷葷食品均用掐絲琺瑯碗盛裝,四路用琺瑯盅盛干果及蜜餞果品,五六路冷膳和七八路的熱菜,俱用掐絲琺瑯碗。 另外放在皇帝面前的小菜點心,也用掐絲琺瑯碟盛裝。然而陪宴桌上所用的餐具,則只能采用各色瓷器及銀具了。 ![]() 景泰款掐絲琺瑯龍鳳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 又如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十五,《膳底檔》中詳細記載了當天的早膳和午宴用器。 早膳中使用了五福琺瑯碗、五谷豐登琺瑯碗、琺瑯葵花盒及金碗金盤等,而午宴皇帝御桌上的膳具是用掐絲琺瑯碗、盤、碟,陪宴則是用各種瓷器。 由此顯見琺瑯器皿在正式宴桌上,其象征性的地位遠高于比瓷器及金銀器。 ![]() 銅胎掐絲琺瑯饕餮紋卣形手爐 工藝之演變 自元代至清代,銅胎琺掐絲瑯工藝隨著朝代的審美特征而變化,展現了不同的朝代特征。 ![]() 銅胎掐絲琺瑯佛塔 元代掐絲琺瑯器的突出特點在于釉料質地細膩潔凈,表面異常光亮,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效果。特別是寶藍、葡萄紫和草綠等幾種顏色的琺瑯釉,更顯鮮艷醒目,晶瑩剔透。 這種具有水晶般透明效果的琺瑯釉料在元以后明清二代的掐絲琺瑯作品中均無再現。 ![]()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花卉紋碗 此時期琺瑯器的主要器型有爐、瓶、罐等,其圖案裝飾多為纏枝蓮花紋,一般以單線勾勒枝蔓花朵的輪廓,在串聯的枝葉間數朵飽滿的大蓮花競相綻放。 ![]()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三足筒式爐 而至明代,掐絲琺瑯器在以往爐、瓶等傳統造型的基礎上,增多了缸、壺等日常生活用具。 早期追求樸實莊重的風格,以宣德款器為代表,同時,宣德款掐絲琺瑯器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具有時代標志的掐絲琺瑯的實物遺存。 ![]()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菊紋盞托 明中期的銅胎琺瑯器的圖案裝飾日趨繁縟,布局繁密,擅長以雙線勾勒技法完成裝飾紋樣。 而明晚期銅胎琺瑯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器物造型、琺瑯釉料顏色品種的增加、色彩的運用以及圖案的題材等方面,以明萬歷為代表。 ![]()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酥油燈 萬歷年間的掐絲琺瑯器,顏色品種豐富,燒煉了如豆青色、松石綠色、茶褐色等新的琺瑯花色品種,填釉充實飽滿,打磨平整,表面光潔,砂眼細少。 圖案裝飾題材廣泛,象征吉祥的宗教內容紋樣八寶紋為這一時期圖案裝飾的潮流。 ![]() 萬歷款掐絲琺瑯菊花紋圓盒 故宮博物院藏 發展至清乾隆朝,進入其發展的繁榮時期。 據檔案記載,造辦處制作了數量可觀的琺瑯器宮廷典章用品,如寶座、屏風、香筒、佛龕、佛塔等。 ![]() 康熙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沖耳爐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朝掐絲琺瑯的胎骨,銅質精純,胎骨厚重,無輕飄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貴的黃金制胎。 琺瑯釉料均無透明感,砂眼減少,細膩光滑,并出現了以金為著色劑的“粉紅”色釉,琺瑯釉顏色到二十余種,色彩之豐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 ![]()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足熏爐 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瑯工藝還常與畫琺瑯工藝相結合,并鑲嵌珠寶,具有典型的金碧輝煌的皇家藝術風格。 ![]() 乾隆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開光畫琺瑯山水圖杯盤 故宮博物院藏 至此,銅胎掐絲琺瑯工藝的概況已了然,以其飾器,華貴瑩亮,流光溢彩,當值寶之。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