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大喜歡喝茶,但卻喜歡泡茶。 我喜歡泡茶,是來自于喜歡看那些茶葉在水中起落,旋轉,沉浮,喜歡看那些清水慢慢變紅變綠,從無味的淡水變得芬芳四溢……看著看著,躁動的內心就隨著茶水釋然而變得寧靜。觀看茶葉變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求內心寧靜的過程,由此喜歡上泡茶。 物欲橫流的時代,金錢第一的社會,鋼筋水泥的大樓,快節奏的生活,讓所有的人都變得心浮氣躁,緊張不安。古人云:動如脫兔,靜如處子。唯有能夠靜止下來的人,他才能走得最遠。如何去尋找內心的寧靜,也就變得更加重要。 每天都為著生活奔波,每天都來去匆匆,讓自己變成了機械,每天不斷重復著同樣的事情,難免會有所厭倦,生活里好像缺少了一些動感的色彩。剪不斷,理還亂,讓人感到這種生活是那么的平淡無奇。 然而卻忘記了,淡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生活在喧嘩噪雜的環境中,處在生活節奏飛快的都市里,每天都感到身心疲憊不堪,看不到什么是自己的理想!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追求!當這種時候,我就要來泡茶,放上茶葉,倒進開水,望著杯中逐漸泡開的茶葉,一片一片靜靜的在杯中搖晃起落,茶水是那么的清澈、茶汁是那么的美,想到佛學中的一句禪語:“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猛然間感悟到,所有的一切不如意和不開心,都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只要自己的心靈是清凈的,不受一些雜念污染,那么所有的苦難將自動化解。于是,我就每天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 寧靜在哪里?寧靜在哪里?…… 遠處有個悠細深長的聲音在對我說:“靜即是靜,你的心是煩躁的,如何找得到。”我聽了她的話,我就盡力讓自己安靜下來。我閉上雙眼,用心去叨念那句話,“靜即是靜,”我伸開雙手去觸摸那種寧靜。四周沒有一點聲音,大腦里也只有那些佛語,“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是啊!一念一清凈!我感悟到了,至少我這一刻找到了那份寧靜,我頓時有了一種輕松感,感到有了新的享受。 內心的寧靜其實就是舍棄。舍棄那些繁華,舍棄那些貪欲,舍棄那些占有。“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只有舍棄利欲,內心才會空明,即使身處鬧市,也能靜止下來。大詩人柳永“且將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因此他在紅塵中找到了快樂。 一個安靜的生命懂得舍棄塵世的一切,諸如:權勢,榮譽、恩寵、奢華……因為舍棄,所以淡泊,因為淡泊,所以寧靜! 內心的寧靜來自思想的深沉。膚淺的樹葉太過于招搖,一有風氣,就嘩嘩作響,只有深沉的根才能找到內心的簡單與豐富。露出地面的石頭風吹雨淋,終成沙土;而深埋于地下的巨石卻千古不變。 內心的寧靜其實就是回歸自然。一頭老牛在槽櫪之間靜立;一群馬在草原上靜臥,一只鳥將頭插入翅膀中小憩,一片枯葉無聲無息的飄落……這些美麗的畫面都展示出博大的安靜。處于安靜的田園,守住內心的一片寧靜,才能真正成為自我。作家蘇童卻說:“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我是過室內生活的人,從前很安靜,以后更安靜。”蘇童將自己與喧鬧劃開了一個界限。作家張煒,他為了守住內心的寧靜、給自己定出了三條規矩:“不看熱鬧的書,不交熱鬧的朋友,不去熱鬧的地方。”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放棄名利枷鎖,回歸襄陽做了隱士,獲得永久的平和安寧;連李白也羨慕他的“白首臥松云”。王維內心淡泊,好佛,有禪心,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好似白玉蘭,花開滿庭芳! 真正的安靜,來自于內心。“操千劍而后識器,彈千曲而后曉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蘭花隱于幽谷,高人隱于山林。曇花用一年的靜心醞釀,才換來一夜的風姿綽約;蟬蟲用多年的時間地下修煉,才換來一季的響窮高空;企鵝亦用默默的沉潛,換來迅猛的騰空而起。沉默是高昂的前奏,退縮是騰飛前的蓄勢。 守住內心的寧靜,保護好內心寧靜的田園,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寧靜! 學習茶葉,在沸水的浸泡中,幾經沉浮,最后安靜下來,把生命的汁液默默奉獻! 【2022年7月17日靜心草堂原創首發】 |
|
來自: huangjinshan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