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散文】零下42度(外一篇)/ 季新山(遼寧)|| 當代文學家金秋卷

     清漣一荷 2022-07-19 發布于安徽


    知名·專業·權威

    金秋卷·2022·總第九期

    (網紙同步)

    原創·精品

    金秋卷


    □ 美刊佳作 □

    零下42度

    (外一篇)

     






    文/ 季新山(遼寧)

    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博克圖,是高寒林區,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30度左右,有記載的最低氣溫達零下55度。19691221日氣溫也很低,零下42度。天幕低垂,冰封雪裹,呵氣成霜,酷寒迫人。零晨3時,從博克圖乳品廠大院里,走岀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官兵,兩列縱隊,向70里外的伊列克得開進。這是我們守備13團司令部參謀長祝壽國,率領團機關干部和特務連班長以上人員去觀摩在那里舉行的加強團陣地打坦克協同作戰演習。演習由江擁輝、張峰和汪洋三位副司令員親自坐鎮指揮,演習部隊主要由我團擔任,配屬師高炮營,師通信連、偵察連和坦克團等單位參加,這是我們團從嫩江移防到伊列克得、博克圖,由內衛部隊轉為作戰部隊的首次演習,為未來反侵略戰爭,探索堅固陣地堅守防御作戰中,步兵、炮兵、坦克兵等諸兵種協同打敵坦克的有效戰法。

    迎著侵肌裂骨的西北風,摸黑前行的路上,雖然沒有喊號,只有大頭鞋踩著路上車轍中堅硬的積雪嘎吱、嗄吱聲,打破夜空的黑暗寒冷沉靜,但干部戰士各個激情洶涌,熱血沸騰,心兒早已飛到伊列克得,想早點看看那里山地上冰雪覆蓋的前沿陣地,想看看我們的炮火怎樣嚴懲來犯的敵坦克。沿著明海公路西行,干部戰士們腳下生風,行進的隊伍就像離弦的箭向伊列克得射去。

    天剛亮,隊伍走到新沙附近,祝參謀長突發奇想,命令隊伍停下,大聲命令:出個新科目,特務連的出列,還有偵察楊參謀!特務連連長張少坤、工兵排長石玉風、工兵班長李毅、工兵班長薛景林、炊事班長魏云發、工兵班副班長楊立國、警衛三班副班長孫洪明、偵察參謀楊毓省,8個熱血軍人,應聲出列站成一排,聽祝參謀長接下的命令:我命令你們,從這上山,山上有條羊腸小道,順著小道走,翻過對面的高山,下去就看見伊列克得了。我在地圖上看了,這是一條最近的山路。你們可以比我們先到。由楊參謀負責,你們要注意安全,上午9時之前務必趕到!楊參謀回答:!”然后一揮手說:出發!他們8個人毅然向公路右側山上走去。

    2008年1月興安嶺的一處山腳下

    山上比公路難走多了,沒膝蓋深的雪,表面形成一層硬殼,一腳下去噗通一聲,雪灌褲腿里,冰涼冰涼的,無法忍受。他們急忙把褲角的掐帶扣緊,噗通、噗通地爬到山頂,往祝參謀長說的方向向前望去,只見茂密的楊樹林,夾雜著樺樹。雖然樹葉落光,只剩樹干枝杈,根本看不出去,漫山銀茫茫一片,哪里還有羊腸小道?楊參謀爬上一棵大樹遠望,看著和在地面上差不多,仍然沒找著羊腸小道。楊參謀和張連長簡單商量后,他們下了這座山,經過一個大溝塘,又爬上祝參謀長說的那座山。為了能在9時之前趕到,人人使出全身力氣,累得大汗淋漓,皮帽子都戴不住了。手拎著帽子,秋衣、秋褲、棉衣都濕透了。

    老天也和他們叫勁,飛著清雪,漫空混沌沌,嘴里邊的呼吸,遇到嚴寒就像冒著煙似的。他們在山上往下走了一會兒,有的人累得不行了,就挑樹少的地方,順坡往下滾,滾過去的雪面留下淺淺的一行印兒。等下到山坳里時,張連長看了看手表說:已經11時多了,看來12時之前是無法趕到了。咱們先休息一下。多數人都一屁股坐在雪地上,石排長干脆躺在雪地上。因為里面的襯衣、秋衣都濕透了,孫洪明不敢往雪地上坐,就把槍托拄在雪地上,胳臂壓在槍口上,支在那休息。這時楊參謀突然發現,不知道啥時候,手槍的槍綱刮丟了。

    觀摩軍事演習,從博克圖岀發

    按照祝參謀長說的,用不了3個小時就到,他們走了近6個小時,翻了好幾座山,連伊列克得的影子也沒看到。地圖上標記的新沙到伊列克得隔著的一道山形線,實地上是一座大橫山,山連著山,步步是過膝蓋深的雪窩子,3個小時根本走不到!即使方向正確,五六個小時也不一定走到,畢競滿山厚厚積雪,一步一把汗珠子。當地人有一種說法,管伊列克得叫博克圖北溝。解放前,有人走山上的小路去伊列克得。近些年幾乎無人走了。走山路,必須有向導,不熟悉路況的人是不敢走的。特別是冬季,更容易迷失方向。祝參謀長可能是缺少這方面的了解。有人說:咱們可能走錯了,要不原路返回吧?張連長說:不行,誰能走回去?

    休息了一陣兒,他們把石排長拽起來,又繼續往前走。下午3時左右,他們走進了一片大森林。這里的松樹稠密筆直,都20多米高,特別粗,兩個人對著合抱都抱不過來。孫洪明走在最后,想趕上隊伍,看不清雪下面情況,一步邁過去就覺得腳下一滑,一下子騎在一棵大倒木上。一腳在前,另一腳和槍托在后,正好成三角形卡住了,他拼盡全力,掙扎好幾下,一動沒動,腿都不聽使喚了。靈機一動,他把身子往側面一躺,順勢提槍往身上一靠,躺在大倒木的雪面上,往前一滾,等他站起來時,沒想到雪太深,都沒褲襠了,無法行走,只好再抱著槍,在雪上又滾了十幾米,才費勁站起來。越走樹越粗,越高越大。這里是原始森林,很多年都沒采伐的地方,沒人來過。張連長和孫洪明說:不能往里走了,這么走不行,進了原始森林,誰也找不到我們。他倆大聲地喊:都回來,別往里走啦!都回來后,張連長和楊參謀商量一下,按照進樹林的方向乜斜退出了原始森林。

    前排中連長張少坤,和王利、高有興、賈繼多、龐春、孫洪明在一起

    冰冷的天,從早到晚太陽都躲在厚重的陰沉里。饑腸轆轆的孫洪明多么希望能見到個動物,打來給大家吃。這次行動開始沒有他,都是班長以上的。但警衛三班是短槍班,主要任務是團首長的隨身警衛。部隊到博克圖后,班長馬東方跟著團長高福元,住在興安嶺,不在班里,他這個副班長也就頂替班長了。凌晨2時多,他在睡夢中被叫醒,急忙起來到炊事班去吃飯。別人都吃完走了。他從大鋁盆里撈出半碗面條頭,沒等他吃完,來人招呼集合了,急忙放下筷子,跑回班里摸黑多墊了副鞋墊,披上子彈袋,抓起56式半自動步槍,入列集合的隊伍,一路翻山越嶺,穿林海過雪原,胃腸早已咕咕叫了。這時有一只老鷹從頭上一掠而過,由于樹枝遮擋他無法開槍。

    祝參謀長帶著團機關人員,走到興安嶺,各個褲襠淌汗,棉衣濕透,腳脖子腫得不行,大頭鞋抬不起來,邁不動腳步。以前部隊沒進行過這方面訓練,按原計劃實施時間來不及了,只好改乘哈尓濱至滿洲里的289次火車,在中午之前趕到了伊列克得。

    12時,諸兵種協同作戰軍事演習按計劃進行,85加農炮、82無后坐力炮、40火箭筒,遠程和近前打坦克,炮聲陣陣,手雷開花,步兵敢打敢沖,炸藥包炸坦克,炮兵密切協同,合力痛殲來犯之敵,受到江擁輝、張峰和汪洋三位副司令員高度贊揚。

    下午3時許,演習結束。沒見到小分隊,團首長著急了,命令幾個連隊派出人員分組搜尋,還派趙晉帶人騎馬到北大河查找。同時,通知博克圖至免鍍河區間鐵路沿線各站和老百姓幫助尋找,發現情況,立刻報告。

    工兵排長石玉鳳

    天黑了,林海雪嶺上攀爬,他們的腿早就像灌了鉛似的。張連長和楊參謀說:天黑了,別走了,也辨不清方向。找一個寬綽的地方休息吧。天太冷了,攏堆火,讓大家烤烤。他們就近在半山坡上找了一塊稍平一點的空地,大家圍在一起。有一棵兩指粗的小楊樹礙事,一個人撅斷沒有撅斷。兩個人一起使勁,樹是被撅斷了,兩個人也都摔倒在雪地上,濺起一片哈哈大笑。

    孫洪明把步槍靠在一棵樹下,轉身到附近找干樹枝。有人從樺樹上扒下兩片樹皮作引火柴。5個抽煙的,只有一個人剩下4根火柴了。打火機怎么都打不著火。劃第一根時掉頭崩沒了,第二根剛劃著,被風吹滅了。為了防止風吹,4個人圍在一起,第三根劃著時,有一個人大喘氣又給吹滅了。只剩最后一根了,大家都緊張起來。劃火的人拿著火柴,半天不敢再劃了。張連長說:給我!”他接過火柴,在手掌上來回蹭,蹭了好一會兒,他讓大家肩并肩擠在一起蹲下來,并說:誰也不許大喘氣!在四五雙手的保護下,他一下子劃著了火柴,點燃了樺樹皮,接著又點燃了小樹枝。火剛噼里啪啦響,火苗子一下子竄起來,大家都急忙往后一閃,這時一股風吹過來,火又被風吹滅了,僅剩一些火星。有人趕忙把火星攏到一塊,大家急忙圍過來,趴在地上使勁吹,一開始沒有分工,對著吹;后來分成兩伙兒換班吹,個個都拼命地吹。吹了好一陣子,火突然噗地一下著起來。他們高興極了。火越燒越旺,在火光的照耀下,他們才注意到人人都是滿臉灰,而且越檫越黑。

    炊事班長魏云發

    烤了一會兒,胸前暖烘烘的,可是后背寒風吹得冷冰冰的。張連長笑著說: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吶。石排長坐在那烤著烤著睡著了,大頭鞋底都烤出膠皮味,全然不知。有人聞到了燒棉花味,忙問:誰的衣服烤著了?”眼看著石排長的肩頭和腋窩下都冒煙了,就七手八腳地抓起塊雪,往著火的地方按。有兩個人的衣服都被崩出的火星燒著了。

    深夜里,不遠處傳來像怨訴的哀號,那是狼嚴寒中饑餓的呼號。孫洪明端著槍左右搜索了半天,漆黑一片,也看不著狼的影子。突然有人說:你聽!遠處傳來微弱的槍聲,隔一陣,響幾槍。連長說:“肯定是找我們的。有兩三個班長用沖鋒槍各回了好幾槍,遠處響幾槍,他們就回幾槍,因為他們在山上,在山下找他們的戰友聽不見。楊參謀和張連長簡單商量一下,把火滅掉,咱們走!一聲命令,三下五除二,把火堆扒拉成小火點,就一個跟一個的摸黑往槍響的方向鉆,樹枝太密,總刮臉,沒走出多遠,前面的人說:這哪行啊,沒法走,別刮壞眼睛!張連長說:回來,別走了!等天亮再說。大家趕緊回來,因沒有火柴了,又回到原火堆前,僅剩虛火,張連長把小火炭攏起來,爬在地上吹了老半天,終于吹著了,緊要時刻,張連長身先士范。他們又繼續烤火,幾個正副班長在周圍不斷地往回拽干樹枝,不停地往篝火添柴,確保篝火燃燒,總算在篝火旁熬過了零下42度,冷風呼嘯的一夜。

    第二天,天剛剛亮。張連長說:咱們還得走哇,不能烤火了,把火滅掉!石排長說:那今晚就不能烤火了?”“那也沒辦法,帶不走就必須滅掉,防止火災。大家一起動手,熄滅了篝火。在國家大森林里,人民的生命財產高于一切,這就是人民子弟兵的決擇!沒有火柴了,再也不能烤火了,今晚怎么過?誰也不知道。

    警衛三班副班長孫洪明

    這時候,雪停了,天晴了,他們又開始攀爬,楊參謀走在最前面,走了一陣子,有一個班長說:不好!咱們這不是又走回早晨下山不遠的地方了嗎?大家停下來,辨認地形,湊到一起,確定行進方向,忽然有人說:你們看!前面的山坡下有個小房!全都振奮起來。張連長高興地唱起了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老鄉!我們是工農子弟兵,來到深山……”張連長是我們團有名的活寶,他這一唱,把大家都逗樂了。當他們走過去一看,哪是什么小房,就是一個人字形窩棚斜倒在那,上面落了挺厚的雪,遠看像小房似的。一場空歡喜。

    昨夜,幾個團首長都沒睡,高團長在電話機旁來回轉圈。祝參謀長親自帶人到不同地方,爬上山頂,鳴槍告警,心急如焚地收尋。天亮后,又加派人員收尋。還派直升飛機前來搜救,轉了半天,也沒搜索到他們的蹤影。

    山谷里的風變小了。忽然他們聽到微弱而短促的兩聲蒸汽機火車的汽笛聲,有的說聲音來自這邊,也有的說來自那邊。張連長伸手示意:別說話,都靜下來聽,等火車再叫一聲。可是,等了好一陣兒,火車再也不叫喚了。他們只好再次調整行進方向,張連長決定,按照魏云發堅持聽到的火車汽笛聲,向西走。翻過一座山,下到半坡時,張連長有點打晃了,險些摔倒,他年歲大,身體不好,孫洪明上前一把拉住他。站穩之后,他讓一個班長撅了一根木棍,給他當手仗,拄著走。他知道無論如何他不能倒下,只要有一口氣在,就必須堅持往前走,為干部戰士做出好樣子,和楊參謀一起把小分隊帶回部隊。

    小分隊穿行的林海雪原

    孫洪明攙扶著張連長,防止摔倒。走走歇歇,走走歇歇,走了一陣兒,石排長躺在地上起不來了。他胃病犯了,餓大勁了,虛脫、臉色涮白。他上氣不接下氣,斷斷續續地說:不行了,你們走吧,不要管我。能活一個是一個。我不能拖累大家,你們快走吧。找著人了,再來救我……”。張連長氣得臉暴青筋、口吐怒火地命令他:!你!給我起來!說完,緩了一口氣,又平和地說:“先讓他歇一會吧,他太累了,不能把他扔下!是恨是愛,滿腔對屬下的深情,零下42度的雪野上,不能放棄一個戰友!又對孫洪明和李毅說:你們倆把他拽起來,攙扶著他走!他們倆使了很大力氣沒拽起來,石排長一點力氣也沒有了,軟了吧唧,死沉死沉的,又加上一個人,3個人合力才勉強把他拽起來,一左一右架著他一步一步往前挪。這時,石排長絕望了,他說:看現在這情況,今晚又不能烤火了,我看咱們都活不過今天晚上......”其他人明知兇多吉少,誰也不敢輕言半句,熄滅心中的渴望,相信只要戰友們一起向前走,就能找到回部隊的路。

      走了一段,魏云發過來換孫洪明,讓孫洪明還去攙扶著張連長。8個人,你攙扶著我,我鼓勵著你,共同拼力向前,沒有一個掉隊的。實在太餓了,就捧著地上的雪吃幾口;實在太渴了,也捧著地上的雪吃幾口。不停地走著,連續翻過了三道山嶺后,眼前出現了好大一片白樺林,真是婷婷白樺,皚皚白雪,好一個壯美的林海雪原。但他們沒有心情欣賞興安嶺上這別有的風景,只想早一點走岀林海雪原,回到部隊。有風吹來,他們仿佛聽到風中有團長的呼喚,有早飯前隊列的歌聲,向前的腳步又多了分力量。望不到邊的白樺林,在他們的眼前,猶如當年紅軍長征腳下茫茫草地,革命前輩的戰斗精神猶在血脈中激蕩,他們更頑強地踏雪向前,穿越白樺林。

    戰斗英雄、團長高福元

    第二天下午4時左右,沒等他們完全穿過白樺林,太陽就要落山了,天漸漸變暗了,三十七八個小時沒吃沒喝了,加上二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都已筋疲力盡。但號稱坦克的楊參謀和身強體壯的三名工兵班長,仍然像走過來的路一樣,搶著輪流走在前邊,用勁為小分隊踩出一行腳窩,不惜耗盡自已的體力,艱難為戰友趟出一條回部隊的路!

    四五個人已經躺在地上好幾次了。死神正在逼近他們,不僅找不到救援人員,還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是對的,風雪嚴寒,越走天越黑,天越黑越冷,沒有吃的,沒有火柴,不能再燃起篝火取暖,要想再熬過一個零下42度的寒夜,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隨時都有凍死的危險。為了擺脫死亡的威脅,張連長和楊參謀商量決定分組走,每組強弱搭配,團結互助。張連長堅定地說:“咱們別一起走了,這樣不行!石排長你們3個往右走,楊參謀、李毅,你們3個往前走,我和洪明往左走,誰先找到路,就喊一聲或者打槍,走出去的聯系沒走出去的,不能掉下一個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兵分三路,都有點戀戀不舍,因為他們知道,前路莫測,如果找不到路,此別可能就是今生的永別!但心中希望的太陽沒有濺落,仍然堅信人民戰士爬也要爬岀林海雪原,爬回戰斗的部隊,那是他們衛國戍邊的鋼鐵集體,那是他們淬火加鋼的大熔爐,那是他們溫暖如春的大家庭......

    他們各走各的,孫洪明每走幾步,都回頭看看,最令他擔心的是石排長。李毅走出去也就三四十米后,實在實在走不動了,他把背后的沖鋒搶扭到胸前,一下子靠在雪包旁,仰面朝天,休息片刻,然后猛地拉一下槍栓,朝天上的打了一槍。這是他們在死亡線上,在絕境中再次發出的求救信號……


    小分隊走出林海雪原回到興安嶺

    李毅打完求救的一槍后,過了一會兒,突然的一聲,前方的樹林里傳來了槍響,子彈的從他們頭頂上空劃過。這突如其來的槍響,孫洪明一下子激動起來,急忙對張連長說:連長!對面的樹林里有人!我還他兩槍!打吧!張連長說,孫洪明邊說邊舉起半自動步槍,向前面樹林的上空連打兩槍。石排長那組也跟著打了一槍。十來分鐘后,對方在樹林里大聲喊地瓜,地瓜,我是土豆!聽到請回答!孫洪明的嗓子都腫了,立即用嘶啞的聲音回答:土豆,土豆,我是地瓜!我是地瓜!!。又過了幾分鐘,樹林里走出三個人。兩個新戰士,穿著新軍裝,背著半自動步槍。一個背著沖鋒槍的,是位老班長。孫洪明問他們是哪個連的,他說是6連的。當知道他們是特務連走丟的,6連這位老班長非常興奮:沒想到哇,真找到你們了!早晨出來時,連里命令我們,在這一帶尋找你們,不到下午5時不能往回撤。幸虧沒走,走了,真就找不到你們了!為了尋找戰友,零下42度嚴寒下,他們在外面凍了一天,沒有提前一點時間,盡心盡責守候戰友的歸來,讓人心暖。

    楊參謀等人靠過來,都側身躺在雪地上,有氣無力問:有沒有吃的和水?水,都喝光了,還剩點餅干。孫洪明走過去,接過干糧袋,給躺在地上楊參謀等人,前3個人,一人給了4塊,這時候,他發現不夠分了,就每人3塊,最后他自己只剩下2塊,都坐在地上吃了起來。孫洪明把餅干放到嘴里,就覺得唰的一下,有點咸,輕輕一吐,全是血。楊參謀看見了告訴他:你用餅干?雪吃就好啦。他就把雪、餅干和嘴里的血一塊咽下去。吃完餅干,楊參謀又問6連老班長回去的路還有多遠。回答是到興安嶺還有18里。孫洪明一聽,腦袋嗡的一下子想:“18里!我們能走回去嗎?

    6連的老班長讓一個新戰士背上他們的三支槍,先快速回去報告;又讓另一個新戰士背上小分隊的兩支沖鋒槍,他背上一支沖鋒槍,他倆攙扶著石排長往回走。不大一會兒天黑了,黑得像到扣的鍋底,啥也看不清,6連的人用手電筒照著來時的腳印走。嚴寒也像發瘋的惡魔跟著逞威,刮得他們被凍傷的臉頰更麻木痛疼,饑餓難耐,寸步難行,但他們跟著6連的戰友走,心里都敞亮了一扇窗戶,拼力向前邁進。苦了孫洪明,身上半自動步槍加200發子彈,比沖鋒槍多帶100發子彈,裝備最重,跟在最后面啥也看不著,靠聽前面的腳步聲,深一腳,淺一腳,艱難壓陣。經過4個多小時跋涉,他們終于回到了興安嶺。上公路后,鄭占平助理開著團里的京吉普在路邊等著呢,車里還有兩個座位,把張連長和石排長先接走了。

    2營部這天晚上吃的是高粱米小豆飯,燉小海魚。因為他們都40多個小時沒吃飯了,營里的衛生所長不讓他們吃飽,每人只給半小碗飯,一點魚。三口兩口就都吃完了。這時候,已快晚上10時了。

    高團長接到電話后,很快來到2營部,看望他們8個人。見到孫洪明,哎呦一聲:還有你一個,凍壞了沒有?孫洪明說:好像沒事,就是太累了。高團長說:那就好!那就好!!叫來北京吉普車把楊參謀和孫洪明送回了博克圖。

    孫洪明回到班里,一個人也沒有,全被派出去找他們去了。他放下槍,脫下鞋,子彈帶都沒解,躺下就呼呼大睡。這時侯,祝參謀長和好幾個連隊的人還在山上搜救呢。當有人去報信說,小分隊找回來了。他半信半疑地反復問:真的嗎?真的嗎??都回來了嗎???提到嗓子眼的心,總算放下了。干部戰士們鳴槍歡呼。

    張連長被送到衛生隊住隊治療。石排長被轉到齊齊哈爾203醫院,住了幾個月保住了變黑的雙腳,但一個大腳趾爛掉了。

    零下42度,寒冷無情!就在小分隊迷路回來的當天,博克圖糧店的一名職工,上山去砍樺樹,凍死在回來的路上,才四十來歲。

    零下42度,寒冷又激情!!為了祖國的安全,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能有我們今天的強盛,部隊打坦克演習照常進行,干部戰士把守衛邊疆的豪邁灑向冰峰雪嶺;翻山迷路的小分隊兩天一夜又大半個夜,足足43個小時,在深山密林中,不怕流汗攀爬,不怕酷冷嚴寒,不畏生死,無怨無悔,團結一心,互幫互助,戰勝艱難,走出林海雪原,回到部隊,一路跋涉,播灑希望,戰斗的信念如鋼;播灑甘甜,軍人的犧牲奉獻;播灑愛戀,終生都是生死弟兄;播灑青春,花開大興安嶺上,唱響我們這一代人《最可愛的人》英雄的戰歌......

    202276日于盤錦

    202278日改于盤錦

    202279日再改盤錦

    2022710日三次加改

    2022711日四次修定

    注明:

    感謝老戰友孫洪明,在微信上發布了他寫下的《大興安嶺的槍聲》。這是他親身經歷的故事,讀后令人感動震撼,小分隊死里逃生。13團的老兵們,都知道當年的這個故事,但不少人難說清具體細節。我本想選其中的故事,補充豐富散文《多虧手表上的指北針》,在修定中,感覺選幾個情節很難全面反映小分隊的風采,決定另立新篇,寫下《零下42度》。在寫作中,使用了孫洪明戰友講述的細節,確保故事的完整具體。在微信上發布后,小分隊成員孫洪明、魏云發,老首長趙晉和老戰友于忠誠,都認真閱讀,提出修改意見,4次修改發布,他們又4次閱讀校改,大家共同努力,真實準確還原再現了當年小分隊不畏嚴寒,不懼生死,戰風斗雪,團結互助,走出林海雪原,回到部隊的戰斗情景。在此,向老首長趙晉,并向孫洪明、魏云發、于忠誠和趙文庫等諸多戰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坑道口的炊煙

    大興安嶺上的時光,已過去半個世紀,但緊張艱苦火熱的戰斗生活還在眼前。那是19691230日,零晨4時許,全團按照中央軍委一號命令,進駐興安嶺、伊列克得地域的坑道執行戰備任務。

    1988年12月,團長宋占元帶領13團機關坑道演練

    我所在的4連駐地在興安嶺隧道東口川嶺,全連全副武裝,背包皮大衣,水壺、碗筷、臉盆牙具、書刊日記本,跟著連長、指導員急行軍,奔向川嶺上邊一座高地上的連坑道。黑朦朦的天,看不清路,隨著隊伍,深一腳淺一腳急行軍,生怕掉隊,滿身是汗到了坑道。天剛剛放亮,四處望去,但見山連著山,都是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近前,一大片戴著雪斗笠的落葉松掩蔽著坑道口,不遠處還有披著雪的披風、系著雪的圍巾的白樺樹遙相聳立,多了幾分寒冷,也多了幾分神秘。想不到,深山松林樺林中還有這樣一處屯兵的地方,感到一種神圣和責任!

    坑道口前列隊,連長明確了各班排在坑道中住宿的位置,講明具體要求注意事項后,叫人先進坑道點亮了馬燈,各班有序進入坑道,在頭一天搭好的樺木桿通鋪上,放下背包,設置鋪位。歇息一會,連長招呼,都走岀坑道,按著分工,有的去撿干樹枝,有的拿洗臉盆找沒有落葉草棍的地方裝干凈的雪。等我們拽著干樹枝回來,炊事班已在距離坑道十六七米的地方,支好了兩口行軍鍋,鍋下干樺木柈子劈啪作響,火苗正旺,添上干樹枝,滿灶膛干柴呼呼燃燒。炊事班長穆春華是1965年入伍的老兵,非常有炊事經驗,準備好了樺樹皮、樺木柈子,背上了山,方便了野炊生火。

    孫洪明和71年兵在坑道里學習毛主席語錄

    大家把端回來的雪,一盆接一盆倒進行軍鍋里,直到兩口大鍋都化有大半鍋的水,才停止端雪。雪水燒開了,用笊籬撈岀松針草葉,放上油鹽蔥花胡椒面,下上炊事員趕好的面片,煮了一會,兩鍋飄香的面片熟了。行軍鍋周圍的雪地就是飯堂,不需各班用盆打回去,炊事員從大鍋里舀出來直接倒入每個人大碗里,熱騰騰的面片,冰冷的山風吹過,也不燙了,不等吃完,還有點涼呢。雖然有點松樹油子味,但全連都覺得很香,很滿足。在早上寒風呼嘯的深山坑道口,及時吃上熱乎的面片,也是難得的享受。洗碗筷,就地取雪,滿碗雪,用手按住雪碗里轉幾圈,就算洗干凈了。

    接下來,或是白菜凍豆腐,或是粉條加點肉,每頓飯吃的菜都是穆班長他們從山下背上來的。白天,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坑道外忙活著,雪地就是廚房,兩塊石頭架起大面板就是工作臺,一次又一次在嚴寒中升起炊煙,按時開飯,保證我們坑道里學戰例,講故事,睡覺休息,坑道外訓練,熟悉陣地。那飄著飯菜香味的炊煙,就是干部戰士的盼頭,讓人感到格外的溫馨,心頭涌出一片詩情:松樹下,坑道邊,灶火通紅耀寒天。化雪燒水漂松籽,煮熟面片別樣鮮。一縷炊煙彌山中,九霄冰雪好溫暖。迎風苦練手中槍,衛國戌邊不畏難。

    炊事班長魏云發和炊事員黃先國、黃立財,在坑道口野炊,升起第一縷炊煙

    特務連進駐坑道,升起第一縷炊煙,比我們四連辛苦了許多。他們從駐地博克圖出發,在零下40多度的嚴寒中,全副武裝,頂風冒雪步行經過新沙、沙力、新南溝,紅旗溝,六十多里,負重三四十斤,步步上坡,爬上大興安嶺最高峰上的坑道,干部戰士的絨衣和棉襖都被汗水濕透了。炊事班生火做飯,天嗄嗄冷,溫度計零下53度半凍壞了。穴風,濕的凍的樹枝子點不著火,用一桶煤油才把火點著。沒有水做飯,干部戰士也是放下背包和槍支,拿起洗臉盆往行軍鍋里擓雪,雪是一盆一盆往鍋倒,水卻漲得非常非常慢,無可奈何,只能不淘米直接把米下鍋。水燒得花花開,米卻總不見熟,用了近3個小時,全連每人才吃上一碗粥。

    偵察二班葉吉新、孫洪明、胡國臣、楊震、盛世新,訓練之余在坑道下邊休息

    飯后,炊事班長魏云發領著全班學習毛主席著作,找原因,樹立不怕苦戰勝困難的思想,他在1968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遼寧省軍區架線隊炊事班,有野炊經驗。他領著全班上溝塘子揀干柴和干草,做晚飯時,一根火柴點著火,非常順利。副指導員趙廣大,還帶領全連在坑道口用樹枝搭起簡易窩篷,存放揀來的干樹枝和干草,保證野炊用柴。做飯,兩口鍋同時化雪,一個鍋做飯,一個鍋做菜,從點火到好飯45分鐘,還向兄弟連隊介紹了經驗。每天炊煙如意升起,大頭菜炒肉、凍豆腐粉條、煮餃子,為全連送上溫馨快樂。

    駐訓坑道,食用水是難題。第二頓飯,連里派幾個戰士,拿著面袋子到山下181坑道邊的泉眼刨冰,用冰化水做飯。第二天,團后勤處給調來兩個帶擰蓋的鐵桶,一個桶能裝140多斤水。戰士們就用它穿個繩子套上樺木桿子抬水吃。山上雪太厚,有的地方坡太陡,好幾次連人帶桶摔下山坡。有一次,孫洪明渴得不行了,跑到泉眼邊砸一塊冰,啃起來,一陣寒風吹進嘴里,牙齒刷地一下痛到牙根,這顆牙種下疼痛的毛病。一口牙,這顆牙最先壞掉了。

    6連班長陳林

    6連也是全副武裝,從博克圖急行軍,到新南溝西北方向一座高地上的坑道。沒有搭鋪,直接睡在水泥地上,想找點干草墊在褥子下面,班長陳林,帶著全班在雪地上摟裸露在積雪上的蒿草,摟了半天,每人只摟得了一捆,如獲至寶地抱了回來,野炊點不著火,都留在炊事班當引火柴了,又領著全班撿干樹枝,確保野炊用柴。生火化雪做飯,升起第一縷炊煙,做岀的飯鍋底部是糊的,鍋上部是夾生的,只好夾生的飯再熬粥。進駐坑道第一頓飯吃到嘴真是不易。

    飲用水,他們駐的坑道山下沒有溪流泉水結冰可取,只有化雪使用,劃定坑道口上坡為食用雪專區,在坑道口下坡用雪墻圍成臨時廁所,嚴格食用雪的衛生安全管理。他們的坑道中,卻有一大池子清澈干凈的飲用水,那是打坑道時儲備好的,準備打起仗來,給堅守坑道作戰的部隊用的戰備水。平時,沒有上級命令,誰也不能使用。干部戰士真是守紀律,炊事班做飯沒舀一盆,戰士渴了沒人偷喝一口,沒有化雪燒開的水,就捧一口雪潤潤嗓子。真像上甘嶺志愿軍耶樣,一個蘋果傳遍全連,沒有一個人吃一口,留給需要的戰友。新時期駐訓坑道,我們的干部戰士不也是這樣可愛的人嗎?

    潮冷的坑道里,我們迎來了1970年的第一天,馬燈調到最大的亮度,炕道里還是那么昏暗。干部戰士坐在鋪位上,聽指導員講上甘嶺戰役,干部戰士眼前是呼嘯的炮火,奮勇的反擊,血染的戰旗,志愿軍像鋼釘一樣釘在上甘嶺上。面對將要來犯的強盜,我們就要向志愿軍那樣,不惜血染杜鵑花,用生命保衛祖國的安寧,激情心中燃燒,坑道內外備戰忙,坑道外苦練,沒人講苦,沒人說冷;坑道內擦槍,把必勝的信念裝滿槍膛,練兵的熱情點燃每天的朝霞。

    報務員陳守鈺在興安嶺上
      撤離坑道,都要把坑道打掃干凈,不留一件隨身物品在坑道。9天后,197018日下午,按命令撒岀坑道。通信連回到博克圖,報話班長徐延申發現報話聯絡文件沒帶回來,還在坑道里,告訴報務員陳守鈺,陳守鈺二話沒說,決定騎馬從博克圖回坑道。徐延申騎8號小黑馬,陳守鈺騎11號小黃馬。這是陳守鈺第一次騎馬。徐延申幫他背好馬鞍子,弄好后就騎小黑馬在頭里走。一出馬棚,徐延申就在頭前跑上了,他騎的小黃馬跟著跑。這可把他嚇壞了,不知道怎么讓馬站下,他緊緊抓住馬鞍,眼睛不敢往兩面看,任小黃馬把他一顛老高。快跑到街北頭了,人也少了,才雙手按住馬背,滾了下來了。小黃馬還在跑。他喊徐延申,徐延申聽到后才讓小黑馬慢下來,停下來。回頭看他在200多米的后面地上坐著,下馬把小黃馬抓住,過來問他咋掉下來了?他說:我不會騎馬,也不會讓馬停下,這馬一直跟著跑,我就滾下來了。活動一下,還好,沒摔壞。徐延申告訴他,怎么騎馬,怎么讓馬慢,怎么做讓馬停下來。倆人又重新上馬,陳守鈺在前,徐延申在后,一路跑到坑道,拿上文件,歡喜回來。到了連隊,陳守鈺腰疼得翻不了身,躺了三天,吃飯都是別人打回來的。

    作者季新山多次駐訓坑道

    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們就這樣坑道里戰備,重溫上甘嶺上的戰斗生活,冰峰下苦練射擊,雪嶺上搶占陣地,沒打過坦克學會打坦克,不會騎馬的也要去騎馬,戰備用水不飲一口,甘愿捧雪吃度過戰斗的每一天......

    每天,升起的炊煙是那么富有朝氣!縷縷炊煙,向冰峰雪嶺宣告,向松樹白樺宣告:我們來了,入駐坑道,堅守在自己戰斗的位置。縷縷炊煙隨風飄蕩,融進天邊的霞光,匯入山谷的冷霧,又飄散雪地上,那是把我們的希望種下,讓我們的信念迎風長大。我們不是勿勿的過客,不是過去謀生的獵人,也不是刺刀下的勞工,我們是新時代人民共和國的軍人,肩負著使命,保衛著祖國風吹麥浪豆花開放,車笛飛鳴機聲歡唱;守護著泰山上噴礡的日出,黃河邊寧靜的月光,生命和大興安嶺融為一體,筑成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縷縷炊煙化成吉祥的哈達,給遠方溫暖快樂生活的人們送上一片祝愿;縷縷炊煙也都是張張戰報,自豪飛出我們的心田。

    縷縷炊煙,一份飛揚著軍人血性的宣言,在我們的記憶中總是那么鮮艷美麗。

    2022711日于盤錦

    2022713日改于盤錦

    本期責任編輯:零下

    【請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作者風采


    中國作家/詩季新山





    作者簡介:

    季新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第7屆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國家二級作家、高級政工師。當兵25年,從列兵到上校團政委,199310月轉業回遼河油田。

    結集出版發行了詩集《守望雪的世界》、抒情長詩《鄭和來信》、散文集《情滿大興安嶺》等13部文學作品。歌詞作品在《詞刊》《歌曲》等雜志上發表300多首,結集出版了歌詞集《媽媽的葡萄樹》收錄了歌詞234首。結集出版了《我的紅旗我的鐮錘》、《天山隨想》《黃河母親》等6CD原創歌曲音樂光盤,和《與草原相愛》DVD原創歌曲音樂光盤,收錄作詞歌曲117首。還在中國原創音樂基地上展播作詞的歌曲270首。另有90多首視頻歌曲在dosido音樂平臺上展播。

    所創作的散文、詩歌、歌詞多次獲國家、省和市大獎,遼寧省散文十年大獎、遼寧省第五屆音樂金鐘獎和中國石油總公司德藝雙馨稱號獲得者。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成人av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高潮喷水|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久久人人97超碰精品|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深夜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四色7777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午夜嘿嘿嘿|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扒开双腿猛进入喷水高潮叫声| 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日韩|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A| 中文字幕在线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欧美极品色午夜在线视频|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人妻少妇456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