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有關觀點很流行: 只要言之有理,能夠自圓其說,就能得高分。 但是要記住,流行的東西,并不一定是正確的。 起碼這句話,我認為錯的離譜。 當然任何事情都要辯證看,這句話是否有正確的可能? 也是有的,在一種情況下是成立的。 就是考生的水平完全超越了考官,讓考官聽完之后,自愧不如,甘拜下風。 但這種情況并不適合99.99%的考生。 所以,這句話原則上還是錯誤的。 為什么這么說? 一、面試是有參考答案的 每個考官手里,都有個評分參考,基本上把題目的考察要點,寫的非常全面翔實,雖然不是完完整整的答案,但是該有的要點都有。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參考答案,更像是申論的評分要點。 而且,通常面試題目都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個難度體現在參考答案里,就是很少有人能全部想到。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基于試題區分度,假如參考答案能讓每個考生都輕易想到,那么面試就是失去了擇優汰劣功能。 二、大多數考生都是平庸的 無論你是否承認,但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平庸才是人生常態。 南懷瑾先生曾言,人生無非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無論你如何自命不凡,不過是一種自欺罷了。 大多數考生,在面試當中的表現,同樣平庸。 能夠相對比較流暢,并且言之有物,就是中上水平。 能夠精準識別題目陷阱,答題要點基本齊全的,寥寥無幾。 至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超越參考答案的,可謂人中龍鳳了。 我們所見的大多數高分考生,其實不過是中上水平罷了。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也完全沒必要高估對手。 三、大多數考官都是死板的 雖然面試評分標準里,有所謂的形象分、邏輯分,但考官評分的時候,并不是按照這個來的。 更多的是對照參考答案,按圖索驥,按點給分。 為什么會這樣? 要知道考官也是普通人,只是閱歷豐富一些,他們不是人力資資源領域的專家,平日里也很少接觸面試。 所以,在短暫的時間內,要想通過答題,精準判斷每個考生的水平,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找個參照物。 那么,還有比參考答案更合理的參照物嗎? 所以,最終考官都會不約而同的回歸到參考答案上,因為大多數考生都是平庸的,這種情況下,衡量一個人面試水平,最基本的兩個判斷標準: 一是答題流暢度,二是和參考答案的吻合度。 這就是考官最基本的評分方式。 不要拿輔導班老師的那套說辭來反駁,九成九的老師,都沒有擔任過面試官,甚至沒有接觸過面試官。 當然,你完全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畢竟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 一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四、打開面試最正常的復習方式 既然我們了解了上述知識,那么對于面試如何復習,要心中有數了。 簡單說,兩句話: 規定動作要扎實,自選動作有創新。 所謂規定動作,就是拿到一個題目,要學會全面分析,把題干都利用起來,不要上去就試圖套模板。 模板是把雙刃劍,能讓你的答題更有邏輯性,但是也容易讓你對題目要點視而不見,相比之下,后者更嚴重。 我們看看一道題目: 基層工作很枯燥,但是成功是靠積累的,年輕人要經歷平淡、困難才能更好的進步,結合自身談談你的看法? 許多同學上去就談年輕人為什么要經歷平淡、困難才能進步,然后把平時準備的名言警句、經典案例,輸出拉滿,最后講幾點對策,就完成了答題。 這種答題就是典型的斷章取義式答題,忽略了題干中“基層工作很枯燥”,這不是背景板,而是題目的有機組成部分,題目問的“談談你的看法”,不是讓你談談對題目部分內容的看法,而是整道題目的看法。 所以,在答題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基層工作很枯燥,也談談看法,可以不用重點說,但是要提到,提了就加分。 許多參加過面試的同學,都有過一種感覺,就是明明感覺發揮的非常好,分數卻沒想象的高。原因就在于此了。 我們經常說,研究題目要研究命題人的意圖,還要研究評分方法,體現在面試中,就是上面講的這些內容,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