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做事情會半途而廢? 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于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于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中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而經過大量實例驗證,對于學習來說,大多數的孩子在學習時要么停在了第一步,就是剛剛設立目標后,就放棄了。要么就停在了中途。 導致半途效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目標選擇的合理性,目標選擇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二是個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現半途效應。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多注意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多注意進行意志力的磨練。行為學家提出了“大目標、小步子”的方法,對于防止半途效應的發生具有積極的意義。 如何解決孩子在學習上半途而廢的問題綜上所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目標的合理性,意思就是給孩子設定合理的目標,這需要家長了解“刻意練習”,家長們可以去搜索一下相關資料,也可以直接點我頭像私信我,我會分享給你。但據我了解,大多數的家長都參與不了孩子的學習,那么就需要從另外一個方向入手。 意志力! 意志力強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優秀品質,但是其實,如果有更好的方式的前提下,我不太建議用意志力來學習,當今社會,物質享受成為了主流,精神世界已經沒有太多人去關注3,這就導致了大多數孩子抗壓能力變弱,用意志力學習很容易導致他們意志崩潰,很多孩子輕生、和父母反目就是因此而來。 而最好的學習方式,其實是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很多人覺得這很難,其實不然,每一個孩子其實都不缺學習動力,試問誰不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只是優秀的目標離他們太遙遠,最后只能放棄。 而父母完全可以通過引導去做到這一點,我是這樣做的,第一,通過心理學先去了解孩子,他處于成長的哪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有什么特征,第二是通過心理技巧,去通過孩子的特征,把他往正確的方向去引導。最后,再通過微習慣讓孩子養成長期的良好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