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淪陷。
鮮為人知的是,日本侵略者在大肆揮舞屠刀的同時,日本陸軍部大本營同時出臺了一個更隱蔽、更毒辣的計劃——《否認現中央政府后的事變處理要綱》,目的是“使抗日政權在金融上崩潰”。
一場不見硝煙的中日經濟戰,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在此之后,以戴笠為首的國民政府疲于應對,而彭德懷元帥卻另辟蹊徑粉碎了日本的陰謀。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講是怎么回事。
從1938年開始,許多商人發現,雖然戰火四起但生意卻變得出奇好做。當時在安徽能賣到2元錢1斤的煤油,在漢口進貨,不過3毛錢1斤;在廣州進貨價2毛錢一斤的食鹽,拉到廣西就能賣到1.4元;而廣州1500塊1包的棉紗,到了重慶更是能賣到3000元。
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為他們供貨的商行,基本上都來自同一個國家——日本。
日本付出了大量的廉價商品,他們為了得到的是國統區的法幣。在當時,法幣離開了國統區,其實就是一張手紙,那么日本人要它來有什么用?
這就是日本人的目的所在——“在財政上使中國現中央政府自行消滅”,而法幣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從1935年11月4日開始,國民政府正式發行法幣,用它徹底取代銀元。但是當時國民政府金銀儲備量并不寬裕,信用一塌糊涂,因此,它只能選擇與硬通貨幣英鎊和美元掛鉤。
1935年11月開始,法幣正式與英鎊掛鉤,100法幣大約可以兌換6英鎊。半年之后,法幣又以100:30的匯率,成功與美元掛鉤。
但是,法幣要維持自身的信用,就必須確保它能夠自由兌換成英鎊和美元,換言之,只要日軍掌握了大量的法幣,他們就可以從國民政府的銀行里名正言順換取外匯。
眾所周知,日本要支撐這樣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在不斷掠奪中國資源的同時,還需要從英美等國大量進口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戰略物資,而用法幣套取外匯,就是最好的辦法。
不僅如此,日軍搜羅大量的法幣后,他們開始肆無忌憚地以天價搶購中國后方的糧食和物資。1944年初,福建莆田一帶的大米價格為1400元一擔,日軍為了攛掇奸商走私糧食,竟開價到7000元一擔,只要一次運送50擔以上,還另外獎勵5000元。
這樣一來,日軍不僅能夠弄到源源不斷的物資,還使得中國后方物價飛漲。說白了,日軍這一手,就是最標準的“以戰養戰”——吃你的、喝你的、用你的,反過頭來還要打你。
然而,日軍搜羅的法幣再多,也總歸會有花完的一天。于是,在1938年12月,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親自批準了一個代號為“杉工作”的秘密行動計劃,開始研究如何偽造法幣。而負責這項工作的,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著名“鈔票迷”山本憲藏。
山本憲藏經過一番周密調查,認為國民政府法幣的防偽手段并不高明,并且老百姓對于假鈔的防范意識不強,經過1年多反復試驗,山本憲藏終于造出了幾可亂真的法幣假鈔。
資料顯示,僅1940年間,在抗日大后方流通的日本造偽鈔就多達2億,而到日本投降時,日軍更是累計投放了70多億的假鈔,讓原本脆弱的大后方經濟雪上加霜。
日軍如此破壞中國金融基礎,國共雙方自然不能坐視不理。蔣介石在下令大力控制法幣流出、查緝假鈔的同時,又秘密成立了一個“對敵經濟作戰室”,負責人正是戴笠。
在戴笠看來,要對付日軍的經濟戰,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牙還牙。他的目標,是淪陷區傀儡銀行發行的“偽幣”。
在戴笠的策劃下,軍統與英國德納羅印鈔公司、美國鈔票公司兩大印鈔業巨頭達成了合作協議,從美國買來了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和紙張,重金聘請了技術顧問,還從中國銀行造幣廠抽調了一大批技術骨干,在重慶歌樂山秘密設立了一間規模龐大的“假鈔工廠”,專門仿制偽幣。
軍統通過印制偽幣有效打擊了日偽在淪陷區的經濟,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滿——據“對敵經濟作戰室”副處長鄧葆光回憶,僅軍統用假鈔從淪陷區購買的大小金條就多達數萬根,其中一大部分,都進入了軍統高層人員的口袋。
但是,對于軍統和日偽來說,由于都沒有找到限制對方假鈔的有效辦法,屬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拼的就是看誰能撐到最后。
這種“富裕仗”,我黨自然是打不起的。因此,在1939年2月,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想出了一個另辟蹊徑的主意。
從八路軍挺進華北起,彭德懷就應朱德總司令委托,開始負責八路軍的經費供給和抗日根據地的財政工作。根據史料記載,當八路軍剛剛完成整編時,賬面上的所有錢加在一起,也只有23萬余元,靠這點錢支撐數萬大軍的衣食住行,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錢不夠用,彭德懷只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1938年1月,彭德懷制定了一份堪稱嚴苛的供給標準:每人每天1.5斤小米(16兩秤)、1斤菜、油鹽肉都是3錢,從普通士兵到總司令,無人例外。至于停在紙面發不出來的薪水,八路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加在一起,還不如當時一個紡織女工的零頭。
但這樣節衣縮食,最終只會影響八路軍的戰斗力。因此,1939年2月,彭德懷向黨中央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建議:迅速建立我們自己的銀行,在根據地里發行貨幣!針對反對意見,彭德懷做出了詳細解釋——發行自己的貨幣,是為了逐漸在根據地建立起自主而統一的貨幣流通體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日偽在根據地內套取法幣,并維持物價的穩定,扶持根據地政府發展生產,最終達到自給自足的目的。
彭德懷的主張,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大力支持。1939年10月,在山西黎城縣小寨村的一個院子里,冀南銀行掛牌成立——在許多年之后,它被稱為新中國金融事業的搖籃和基礎。
冀南銀行所在地——黎城縣小寨村
冀南銀行開業之初,彭德懷再一次展現了他在金融領域的天賦——
首先,彭德懷對冀南銀行的貨幣(簡稱:冀鈔)發行量做出了嚴格規定:以根據地人口為標準,總發行量不允許超出人均3元的范圍。其次,嚴格限制法幣、偽幣在根據地里流通,老百姓可以用手中的法幣或偽幣兌換冀鈔,而回收上來的法幣和偽幣,則通過地下渠道,在敵占區收購金銀等貴金屬,以此作為銀行的準備金。
由于彭德懷嚴格控制了貨幣發行量,直到抗戰勝利之前,華北根據地的物價始終維持著穩定。
冀鈔
冀鈔的出現,同樣被日本人盯上了。日軍先后印制了6000多萬元假鈔,想要套購根據地的物資,破壞根據地的貨幣秩序。然而,日軍在國統區百試百靈的伎倆,在華北根據地里卻栽了大跟頭。
原來,八路軍在發動群眾排查假鈔、普及辨別假鈔知識的同時,在冀鈔本身的防偽上,也下了一番細致的工夫——
冀鈔發行之初,所用的印鈔紙都是秘密從天津采購的專用紙。在發現日偽軍開始仿制冀鈔之后,八路軍經過研究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轉用根據地生產的土紙來印刷冀鈔。
這些土紙質地粗劣,用它印出的鈔票相當不耐用,大概使用上半年,老百姓就需要來兌換新鈔,回流速度非常快。在這一基礎上,八路軍不僅對每一批次的新鈔手工加蓋不同的印碼,而且對不同批次的鈔票,在票版顏色上都做出了微調。
這樣一來,日軍想要仿制冀鈔,不僅需要費力去模仿和生產土紙,而且往往剛刻完票版,新一批的冀鈔又出來了......花費了大量時間不說,還出不了成果。
八路軍兵工廠
靠著這種簡單卻有效的方式,八路軍成功挫敗了日偽的毒計,不僅維持了根據地金融秩序的穩定,還在日偽和國民政府的重重封鎖下,支持根據地政府開辦起了各色工廠。到1945年,華北根據地已有紡織、造紙、卷煙、采礦、染料等多種日用工業,同時建立起了制造槍彈、火藥、手榴彈、地雷等軍工廠,基本實現了日用必需品的自給自足。
這一切,彭德懷元帥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