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醫學上要評選人體最會“潛伏”的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必定名列前茅。 據血清學研究顯示,超過95%的人群“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抗體呈陽性。這意味著,95%以上的人都是帶狀皰疹的潛在得病人群。 長在皮膚上的神經系統疾病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火丹”、“纏腰蛇”,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以冬春季常見。雖然癥狀在皮膚上,但它實際上是神經系統疾病。 帶狀皰疹由一種叫“水痘-帶狀皰疹”的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種累及神經和皮膚的常見皰疹性皮膚病。 初次感染在幼兒表現為水痘,在成人可為隱性感染,病毒沿感覺神經侵入脊神經節或腦神經感覺神經節內并潛伏,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病毒就會跑出來,從而發生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可發生于任何感覺神經分布區,主要表現為沿神經節段分布的紅斑、水泡,并伴有疼痛,臨床上以胸背段最常見,可高達55%,其次還有腰段、頸段,以及三叉神經分布區域。 帶狀皰疹喜歡“趁虛而入” 當我們的機體抵抗力低下或勞累、緊張、生活壓力大、感染、感冒時,就可能引發帶狀皰疹。 出疹前偶有低熱、全身不適、食欲缺乏等全身癥狀,局部出現瘙癢、灼熱、神經痛等;少數患者發疹后才出現痛癢感。 在出現癥狀1~4天后,發病部位出現紅斑,繼而長出集簇性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疹,后變為水泡,在數日內破裂,露出糜爛面,后干燥結痂。 痂皮脫落后可留有暫時性紅斑或色素沉著,若無繼發感染,預后不留瘢痕。 有時可伴有2~4周的臨近淋巴腫大及陣發性針刺樣疼痛。 注:PHN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帶狀皰疹大多有兩個明顯特點: 常呈單側性,一般不超過體表正中線。 疼痛呈陣發性,患者常有特殊樣疼痛及局部皮膚的麻木放電感。 除此之外,帶狀皰疹還有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 眼帶狀皰疹,這種情況多見于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 耳帶狀皰疹,表現為外耳道或鼓膜皰疹,當面神經的運動和感覺神經纖維受損時,會出現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 其他不典型帶狀皰疹,例如只有神經痛而無皮疹,稱為無疹型帶狀皰疹。 以下7類人要尤其注意提防帶狀皰疹: 1. 全身抵抗力下降的人,如老年人、久病體虛者及過度勞累者。 2. 患有慢性傳染病、感冒或感染性疾病的人,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3. 免疫力低下的人,如糖尿病、結核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患者及做過器官移植的人。 4. 外傷、燒傷、放射治療、中毒患者及某些受過精神創傷的人。 5. 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使用某些藥物的人,如砷劑、銻劑、免疫抑制劑者。 6. 惡性腫瘤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癌癥患者。 7. 艾滋病患者。 后遺癥是不可言喻的"痛" 皮損愈合,其實并不代表“好了”。帶狀皰疹最嚴重的影響是對神經的破壞,即帶狀皰疹后神經痛。 這是一類復雜的神經病理性疼痛。 根據臨床經驗,多種因素與之相關,如高齡、發病部位接近頭面部或上肢、有反復帶狀皰疹病史、皰疹范圍較大、皰疹愈合較慢、治療不及時、疼痛出現時間較早、情緒焦慮抑郁等。 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原則是:盡早、足量、足療程及聯合治療。 規范化治療后,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程可能較長,短則數周,長則數年。 還有許多人擔心,身邊人得了帶狀皰疹,會不會傳染給自己。 其實,帶狀皰疹傳染性不強,只要不是患者的皰液直接接觸健康人的皮損部位,是不會傳染的,帶狀皰疹病毒也不會通過空氣和胃腸道傳播。 簡單四招預防帶狀皰疹 專家提醒,預防帶狀皰疹應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使病毒無可乘之機。 01 保持良好睡眠 增強自身抵抗力,最簡單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睡眠。因為體內的T細胞負責對付病毒,如果得不到充足睡眠,T細胞的數量就會減少,免疫系統功能就會下降,生病概率隨之增加。 02 注重飲食常運動 常做運動也有利于增強體質。平時的飲食非常重要,多吃一些豆類食物,魚和瘦肉等有營養的食物也要多吃,可以增強抵抗力。 03 盡量躲開“水痘” 以往得過水痘的患者會更容易患帶狀皰疹,所以要避免接觸水痘患者。 04 超過50歲需特別注意 年齡也是帶狀皰疹重要因素,幾乎所有超過50歲的人都暴露在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中。 此外,如果你處在以下這些階段:年齡逐漸增大時;感冒、壓力大、工作太累時;受傷、手術、罹患癌癥時,更要做好身體的“日常維護”。 治療方法一 點舌丸每次1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視瘡面大小,取1~2粒,研碎和清茶少許,以消毒棉簽或干凈毛筆蘸藥涂于局部。 程志清用上述方法治療帶狀皰疹數十例。 治療結果:1~3次后局部干燥結痂痛止而愈。 按:帶狀皰疹中醫又名“纏腰火丹”、“蛇串瘡”,多因肝膽火旺,濕熱內蘊,外感毒邪而誘發。由于濕熱邪毒阻滯經絡,氣滯不通而致。點舌丸有清火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內服外治,收效顯捷。 治療方法二 治療組用點舌丸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并用利巴韋林每次0.4g,每日1次,靜脈滴注,維生素B1、B12,口服,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3次;對照組除不用點舌丸外,其余用藥同治療組。 任素華等將30例帶狀皰疹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3~69歲;病程3~7天。臨床表現:額部或胸部、背部,或下肢皮膚疼痛后起水皰、丘皰疹,無發熱等不適。查血常規無異常)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5例,分別用上述方法治療。 療效判定:有效:用藥5天,水皰全部干燥結痂。無效:用藥5天,水皰未全部干燥結痂。 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8例,無效7例;對照組有效3例,無效12例。 按:帶狀皰疹雖為病毒性疾病,但從病理上看,皮膚處可見局灶性細胞間水腫或氣球變性,晚期可有中性粒細胞侵入,脊神經節亦可見炎癥性改變及變性。點舌丸主要功能為清熱消炎、涼血排毒。因此用其治療帶狀皰疹,可促進炎癥吸收,縮短病程。 治療方法三 治療組用梅冰膏:將點舌丸5g研細末,冰硼散3g,用白凡士林20g,調成軟膏,外用于皮損,每日2次。對照組用阿昔洛韋軟膏外用于皮損,每日2次。兩組皆用維生素B1片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酮洛芬腸溶膠囊每次50mg,每日2次,飯后服。7天后觀察療效。 楊可心等將180例帶狀皰疹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趙辯主編的《臨床皮膚科學(第3版)》中“帶狀皰疹”診斷標準。其中男94例,女86例;年齡13歲~78歲,平均45.5歲;分布在頭面部32例,頸肩部40例,胸肋部52例,腰腹部36例,臀下部20例。均在發病3~5天內就診,且未用過任何藥物,并排除嚴重肝腎病、糖尿病、心肺病、惡性腫瘤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00例和對照組80 例,分別用上述方法治療。 療效標準:痊愈:90%以上水皰結痂,疼痛完全消失;顯效:70%以上水皰結痂,疼痛明顯減輕;有效:50%以上水皰結痂,疼痛結減;無效:水皰結痂低于20%,疼痛無減輕。 治療結果: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痊愈76例,顯效18例,有效6例,無效0例,痊愈率76%,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痊愈45例,顯效20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痊愈率45%,總有效率98%;兩組總有效率相近,無統計學意義,痊愈率有顯著性差異,x2=6.2,P<0.01。兩組平均癥狀消退時間比較:治療組皰退2天,結痂4天,止痛6天;對照組皰退3天,結痂7天,止痛10天;治療組皰退、結痂、止痛時間均有明顯優于對照組。如喬某,男,60歲,2005年11月18日初診。5天前無明顯原因出現全身不適,左背、胸灼熱刺痛,2天后左胸乳部、左后背出現 3片紅斑,上有少量米粒大的丘疹、丘皰疹,近3天丘疹、丘皰疹逐漸增多。就診時:左背、胸為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和部分蠶蟲大樣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周圍紅暈,皮損沿肋間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自覺劇痛,舌紅,苔少,脈細弦。西醫診斷:帶狀皰疹;中醫診斷:纏腰火丹(肝膽火旺型)。治療:皮損區常規消毒,用梅冰膏外敷皮損約1mm后,外用繃帶包扎固定,同時每日換藥1次。口服維生素B1片每次20mg,每天3次;酮洛芬腸溶膠囊每次50mg,每天2次,飯后服。治療1天后疼痛減輕;2天后皰疹開始萎縮,以后日趨好轉;5天后全部皰疹干涸結痂,自覺癥狀全部消失;10天后結痂脫落。2周后隨訪痊愈。 按:帶狀皰疹中醫稱“纏腰火丹”等,其皮疹特點為焮紅灼熱,集簇水皰,痛如針刺。其病因病機為肝郁化火,火毒循經外發;或濕熱內生,外溢肌膚,感受外邪,搏結化毒而發;或年老體弱,濕熱蘊蒸,壅阻肌膚,經絡瘀阻 ,遺留疼痛,其病因病機特點可概括為“濕、熱、火、毒、郁、瘀”六個字。點舌丸具有清熱解毒,芳香化郁,通瘀止痛之功效;冰硼散具有解毒散郁,消腫通絡,化濕止痛之功效。兩方相須,直中病機,故效如桴鼓。 治療方法四 治療組用點舌丸每次3丸,每日2次,阿昔洛韋每次0.2g,每日6次,均口服;對照組只用阿昔洛韋,同法用治療組。 張梅等將230例頭面部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其中男55例,女60例,年齡30~76歲,平均55.2歲)和對照組(其中男57例,女58例,年齡28~77歲,平均56.1歲)各115例,分別用上述方法治療。 療效標準:①皮疹消退:皮損結痂脫落;②神經痛消失:疼痛完全消失;③后遺神經痛:指病程滿30天,皮損已消退,仍有神經疼痛者。 治療結果:治療組皮損消退時間10.4±11.5天,疼痛減輕時間2.7±2.1天,疼痛消失時間:<50歲者5.6±2.2天;≥50歲者11.8±6.0天,后遺神經痛9例(7.83%);對照組皮損消退時間12.1±8.1天,疼痛減輕時間6.6±3.7天,疼痛消失時間:<50歲者9.7±3.5天,≥50歲者21.1±7.8天,后遺神經痛23例(20%)。治療組神經痛多在用藥后2~3天內明顯減輕,疼痛嚴重者也在病程4~6天內明顯減輕,且后遺神經痛發生少,而對照組神經痛多在1周后才有明顯減輕,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明顯升高,皮損消退兩組差異不明顯。治療組疼痛減輕時間及消失時間、后遺神經痛發生率與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皮損消退天數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按:現代醫學認為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引發潛伏病毒的重新活動和生長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病毒沿著周圍神經纖維移動到皮膚,在皮膚上產生特有的水皰而導致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頭面部帶狀皰疹是因帶狀皰疹病毒侵入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面部經膝狀神經節及頸神經節所致。由于解剖關系易產生全眼球炎甚至失明、腦膜炎、腦炎等嚴重并發病,臨床治療應積極主動,以止痛消炎,防止繼發感染、縮短病程為原則。中醫認為是肝火妄動,濕熱內蘊,外感毒邪 ,濕 熱與火毒蘊積于肌膚而發為本病。濕熱毒盛,氣血凝滯,經脈受阻,不通則痛,以致留有神經痛后遺癥。治療以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為主。點舌丸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抗病毒、止痛、生肌、促進皮損等功效。藥理實驗證明:能顯著地增加動物免疫器官的重量,提高巨噬細胞功能,促進抗體的形成,是一種較強的免疫促進劑,故在治療上能取得較滿意的療效。頭面部帶狀皰疹病情重,并發癥多,早期、足量給予抗病毒藥物是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的關系。阿昔洛韋具有高效、低毒、選擇性強的優點。能選擇地抑制DNA病毒聚合酶,阻止DNA鏈的延伸,干擾病毒DNA的合成。阿昔洛韋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可縮短病程,緩解疼痛,尤其可防止免疫損傷后發生帶狀皰疹感染的播散,并無明顯不良反應。因此,二者聯合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簡便易行、費用低廉、藥源豐富、起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能有效控制并發癥,是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較好的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志清. 梅花點舌丹(點舌丸)新用[J]. 中成藥,1996,6:38. 2. 任素華,吳燕陽. 梅花點舌丹(點舌丸)治療帶狀皰疹臨床觀察[C].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瘍科分會第十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天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瘍科分會、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瘡瘍研究所,2001:88. 3. 楊可心,鄭麗. 自制梅冰膏治療帶狀皰疹100例[J]. 中醫外治雜志,2007,16(1):13. 4. 張梅,尹清志,丁宗強,等. 點舌丸治療頭面部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J].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0,24(1):80,55. 本公眾號所發文字、圖片及視頻,均摘自網絡或由相關人提供,并經整理加工。在此感謝原作者的創作,但其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我們不對其內容準確性、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版權屬原作者。若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臨床應用病例僅供參考,醫師務必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行個體化治療。想了解更多關于適宜診療技術(霧化吸入療法、直腸給藥療法、無痛鼻吸療法、無針噴注療法、口服平衡療法、穴位遷移療法等)、病例分享、朗致產品,以及其它相關醫療醫藥知識,請關注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