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相會的一瞬,
即使隔著那樣遠的距離,
迢遙的星空上,
夜夜相望,
越過三百六十五個日落晨曦。
從沒奢求過給我你的一生,
也不因注定的分離,
就不敢去赴一次凄美的約會。
在喜鵲搭起的橋頭,
緊緊握著的手,
是為相約,
還是為別離?
不需要永恒的誓言,
驀然回首的剎那,
已凝固成千古不凋的絕唱。
作于2017年七夕
(文中 圖2 為作者原創畫作;其余為作者拍攝和提供)
附:
七夕的來龍去脈
七夕,最早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唐宋詩詞,唐朝王建有詩“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相當隆重。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農歷七月一日,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可見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已弱化或消失,但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讀傳統經典,長真正智慧;處有益友朋,過吉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