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往不利的谷歌“鈔能力”,這一次,在Waymo身上,也不再顯靈。 2019年12月桑達爾·皮查伊正式加冕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后,以應對疫情為理由,開始重點調整集團的投資重點。每年花費十億美金,卻仍財報中隸屬于巨額虧損的other bets(其他業務)的Waymo首當其沖。 Waymo 自2020年起,一次又一次尷尬的外部融資,與任職長達五年半,卻在2021年離職的Waymo CEO John krafcik就是最好的證明。 ![]() Waymo的困境是否有解法?答案也簡單,做好商業化落地。 然而,技術、生態、落地,一層套一層的雪崩,卻造成了連環悖論: 政府與車企,希望Waymo拿得出完美的解決方案,再考慮大范圍上車,以及進一步放寬法律限制上路;而Waymo想要拿出“完美解決方案”的前提是,政府與車企開放生態,讓Waymo先大規模跑起來,積累真實世界的數據。 在谷歌內部,Alphabet希望Waymo在商業化拿的出手,再進行資金與生態的大力扶持;但從Waymo側出發,正式商業化之前,首先需要Alphabet砸重金養活起兩千多名工程師,與動輒價格百萬一輛的路測車隊。 為了解開悖論,Waymo并非沒有做過努力。早在2018年,Waymo就開啟了自動駕駛商業化Robotaxi運營,并計劃2020年與捷豹路虎合作實現每天運輸100萬人次的宏偉目標。 然而,與其說Robotaxi是Waymo商業化落地,解開悖論的開始,倒不如說這是一場漏洞百出的理想化實驗——直到2021年底,Waymo自動駕駛APP Waymo One的月活躍用戶僅保持在1500名上下。 因為,Waymo在內,所有立志于Robotaxi的企業,在真正商業化之前,都需要先回答好幾個問題:車輛足夠安全了嗎?改裝的汽車質量真的過關了嗎?動輒百萬的路測車輛投入運營,真的能夠成為一個可以大規模復制的商業模式嗎? 關于安全,過去很多年,盡管Waymo在內不少企業都曾宣稱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高等級的自動駕駛車內都還配備著一刻不能松懈的安全員。一方面,是AI算法的狂奔,另一方面,則是基于傳統算法,以及改裝車輛所帶來的系統故障處理以及風險規避難題。 關于質量,由于大部分自動駕駛企業并不具備汽車的整車制造能力,因此選擇根據林肯MKZ、沃爾沃等車型進行改裝,就成了常態。然而,改裝的車輛,真的在零部件到汽車的整體設計集成,全部能滿足自動駕駛所需的車規級汽車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嗎? 最后是成本,要想實現商業化落地,Robotaxi被認為是目前最可行的路線之一。那么新的問題來了,在改裝車動輒百萬的成本、以及額外的安全員配置之上,做好出租車或者網約車,還需要考慮司機成本、車輛折舊以及日常的加油、保養、保險等運營成本,Robotaxi,拿什么和傳統網約車比? 達不到安全、質量與成本的過關,Robotaxi注定黃粱一夢。 03 百度的三步走 Waymo被困鳳凰城的同時,地球的另一側,另一場關于Robotaxi的實驗開始了。 2019年,曾經在DMV路測數據中將谷歌挑落馬下的百度,再次站了出來,推出了基于Robotaxi的蘿卜快跑服務。 時間上來看,百度出發時,相比Waymo晚了整整兩年;但從結果來看,2021年,Waymo的訂單量約在16萬左右,而蘿卜快跑僅僅今年一季度訂單量已經達到19.6萬單,較前一年翻了11倍,累積訂單量,更是超過100萬單,超過Waymo,成為世界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 后發先至背后,憑什么是百度?拆解百度近些年的動向,我們不難復盤其成功的邏輯所在: 首先是技術的積累。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入局人工智能的企業,百度早在2013年起就已經開啟了關于自動駕駛的探索,九年間,在自動駕駛相關的投入總計達到千億規模。 僅2021年一年,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就已經超過200億元。知名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則直接將百度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與Waymo、Cruise、Ford一同,列入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四大頂級玩家。 在生態側,百度無論內外,都給足了自動駕駛頂配資源。 在百度內部,作為百度內部的一大重要流量入口,今年5月,百度選擇將地圖事業部正式歸入自動駕駛(IDG)事業群,多年累積的高精地圖數據與資源,成為百度自動駕駛的重要助力。 而在外部,百度李彥宏在內,一眾高管屢次為百度的自動駕駛業務站臺,簽訂了寶馬、戴姆勒、福特、捷豹路虎、吉利、拜騰、威馬、蔚來等一眾新老汽車巨頭,以及微軟、Intel、英偉達、博世、大陸在內的產業鏈合作伙伴,共計118家伙伴加入百度的自動駕駛生態。 最后,關于商業層面的落地難題,百度的自動駕駛路測以及運營,迄今已經落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多個一二線城市,2021年12月底,北京正式放開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時,百度Apollo就有近70臺車拿下了此次收費試點的許可。 當然,質疑也不是沒有,Waymo都解決不了Robotaxi的安全、質量與成本難題,焉知百度不是賠本賺吆喝? 秘密就藏在百度世界大會中最新發布的第六代量產無人車Apollo RT6之中。 ![]() 這是基于百度自研的阿波羅星河架構平臺開發的首款車型。相較傳統的車輛開發平臺,星河架構額外增加了無人駕駛相關的零部件以及整車系統適配,專門面向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定制。 Apollo RT6也因此增加了制動、轉向、電源、傳感器等冗余設計,以及從自動駕駛邏輯出發的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的設計開發,做到了相較改裝車的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的巨大提升。 而在成本方面,Apollo RT6通過半固態激光雷達+嵌入式低功耗SoC,替代傳統動輒幾十萬的高線束機械式激光+高算力工控機,加上換電的運營模式,做到了單車成本僅需25萬元,僅為行業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與一輛普通新能源汽車價格不相上下,同時支持有/無方向盤兩種模式切換。 翻譯一下,車已經很便宜了,只要政策法規放開,Apollo RT6就可以做到無司機自動運營,將傳統模式下網約車+司機,每月大約8000元的運營成本,直接降到4100元左右,帶來網約車本身的運營成本的極大降低。 當安全、質量與成本三大難題一并解決,百度的技術、生態、落地三步開始連貫,蘿卜快跑開啟加速快跑。 04 尾聲 一直以來,關于汽車行業的演進方向,業內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再到智能車,會是汽車產業發展的三步走。 編輯:李墨天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李墨天 研究支持:熊宇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