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傳 阿爾曼德,印娜·亞歷山大羅夫娜(1898年生)——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參加過國內戰爭,在阿斯特拉罕軍區任政工人員(1918年)。1919—1921年在莫斯科市委和區委做黨的工作。1921—1923年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機關工作,1923—1930年在蘇聯駐德全權代表處任職。從1933年起(時有間斷)在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現在是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阿維爾巴赫,米哈伊爾·約西福維奇(1872—1944年)——蘇聯醫學界的杰出代表,眼科醫生,科學院院士,功勛科學工作者。為弗·伊·列寧治過病。 安德烈耶夫,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1895年生)——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的著名活動家。1914年加入共產黨。曾積極參加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7—1919年在烏拉爾和烏克蘭擔任黨和工會的領導工作。自1922年起到1927年為止,任鐵路工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從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會至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均被選為黨的中央委員。1953—1962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現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顧問,從事大量的社會工作。 奧弗相尼科娃,克謝尼婭·謝苗諾夫娜(1890—1965年)——捷爾任斯基三山聯合紡織工廠女工。1940年起為蘇共黨員。 奧奇金,阿列克塞·德米特里耶維奇(1886—1952年)——外科醫工,教授。1910年起在索爾達欽柯夫醫院(現名波特金醫院)工作,任中央醫師進修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積極從事社會工作。 奧斯特里亞科夫,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1887—1952年)——蘇聯無線電工程師,科學家。1945年加入共產黨。1918—1927年在下新城無線電實驗室工作;1921年在他的領導下開始建設莫斯科“共產國際”廣播電臺。 邦契—布魯耶維奇,弗拉基米爾·德米特里耶維奇(1873—1955年)——蘇共老黨員。1903年起主持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駐日內瓦考察團的工作,在日內瓦建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圖書館和檔案館。曾參加籌辦和編輯一系列布爾什維克秘密刊物。積極參加了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自十月革命初至1920年任人民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晚年擔任蘇聯科學院宗教和無神論歷史博物館館長。著有俄國革命運動史以及文藝學、民族志、宗教和無神論史等方面的許多著作。 彼得羅夫,費多爾·尼古拉耶維奇(1876年生)——189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職業革命家。第一次俄國革命的積極參加者。參加過十月革命和西伯利亞的游擊運動。1920—1922年歷任俄共(布)中央委員會遠東局委員、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遠東共和國衛生部和內務部部長。1922—1928年任俄羅斯聯邦教育人民委員部科學文化機關管理總局局長,其后至1933年任全蘇對外文化協會主席。從1927年起擔任蘇聯大百科全傳副主編,1939年起擔任蘇聯小百科全書副主編,1947年起為蘇聯大百科全書主編委員會委員。 彼特魯什金,伊萬·安德烈耶維奇(1897年生)——全俄蘇維埃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后來從事國民教育方面的工作。 別爾馬斯,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1899年生)——1921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參加過國內戰爭。1922年在國家政治保衛局特工部門任職。自1922年秋起擔任弗·伊·列寧的警衛工作。現在是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別茲緬斯基,亞歷山大·伊里奇(1898年生)——蘇聯詩人。191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參加過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十月革命后枳極參加青年共產主義運動,任俄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波德丘法羅娃,葉卡特林娜·伊萬諾夫娜(1884—1968年)——1901—1904年當貨品分類女工,1904—1919年為印刷工人。自1919年起在莫斯科市黨委工作。1922年至1925年任巴烏曼區黨委婦女工作部部長。從1929年起在蘇維埃工作。第十五次黨代會代表。曾任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費定,康斯坦丁·亞歷山大羅維奇(1892年生)——蘇聯作家。1918年在教育人民委員部工作。國內戰爭期間在紅軍中服役。1913年開始發表作品。俄羅斯聯邦第三、四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福齊也娃,莉迪婭·亞歷山大羅夫娜(1881年生)——190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01年參加革命運動。1904—1905年僑居國外,幫助娜·康·克魯普斯卡婭同在俄國地下黨組織進行通信聯系。參加過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起任人民委員會和勞動國防委員會秘書,同時兼任弗·伊·列寧的秘書。1933—1936年在重工業人民委員部動力總管理局系統工作。自1939年至1956年是列寧中央博物館的學術研究員。現在是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寫過許多關于弗·伊·列寧的書籍和文章。 格蒂耶,費多爾·亞歷山大羅維奇(1863—1938年)——著名的內科專家,莫斯科一些醫院的領導人:曾任巴斯曼醫院主任醫師,后為波特金醫院(原索爾達欽柯夫醫院)的創辦人和首席主任醫師。在克里姆林宮醫療衛生處成立之初即應聘參加工作。替弗·伊·列寧和他的家屬治過病。 格利亞塞爾,瑪麗亞·伊格納切夫娜(1890—1951年)——1917年加入共產黨。從1918年至1924年在人民委員會秘書處工作,后來在聯共(布)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任職。 哈巴羅夫,伊萬·尼古拉耶維奇(1889年生)——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曾在莫斯科—庫爾斯克鐵路莫斯科第一車站當鉗工和電工。二月革命后任鐵路軍事革命委員會委員,在幾條鐵路線上執行交通人民委員部的任務。1922—1925年負責“哥爾克”國營農場技術處的工作,以后在經濟部門任職。從1953年起為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霍洛多娃,佩拉格婭·阿納尼耶夫娜(1880—1945年)——1917年加入共產黨。博哥羅茨克—格盧霍沃紡織廠女工。1917年為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委員。1921年主管博哥羅茨克縣保育院的工作。1922年起在莫斯科省諾金斯克區擔任工會和行政工作。 季莫申科,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1895年生)——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1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從1939年起為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委員,從1953年起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數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英雄。 金丁(金茲堡),雅科夫·伊薩科維奇(1892—1938年)——1917年3月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從事經濟和黨的領導工作:1918—1921年任勞動人民委員部局長、國防委員會紅軍和海軍供應管理局勞動處處長、小人民委員會委員。從1922年起在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供應人民委員部和工農檢查人民委員部機關任職。 卡爾賓斯基,維亞切斯拉夫·阿列克謝耶維奇(1880—1965年)——蘇聯共產黨老黨員。1898年入黨。黨的著名著作家和宣傳家。十四歲起開始從事革命工作。1904年僑居日內瓦,在那里認識了弗·伊·列寧。此后一直在黨的國外紐織中工作,參與布爾什維克報紙《前進報》和《無產者報》的活動,主持設在日內瓦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圖書館和檔案館。1917年回到俄國,其后一直擔任蘇維埃和黨的重要工作。經濟學博士。 卡爾波娃,安娜·薩莫伊洛夫娜(1883—1968年)——1902年入黨。1915年在維亞特卡省從事黨的工作,1918年在莫斯科國民教育局任職,1921—1922年主管省政治教育委員會的工作。自1922年至1935年在莫斯科從事黨的工作。1935—1940年任歷史、哲學和文學研究所所長,1940—1962年任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 科羅廖夫,格里哥里·庫茲米奇(1885—1931年)——1905年加入共產黨,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的紡織工人。出席過1917年7月在彼得格勒舉行的全俄工會代表會議。1921年5月前在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從事蘇維埃、經濟和工會等方面的工作,以后在黨中央工作。 克爾日札諾夫斯基,格列勃·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1872—1959年)——蘇共老黨員,蘇聯著名的國務活動家,動力學家,科學院院士。1893年入黨。曾任召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組織委員會委員。在這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黨的中央委員會委員。1904年退出了持調和立場的中央委員會。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積極參加了1905—1907年的基輔革命事件。十月革命后致力于恢復和發展莫斯科的動力工業。1920年主持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的工作。1921—1930年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其后數年先后在各人民委員部任職。自1924年至1939年為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委員。多次被選為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第一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從1929年到1939年擔任蘇聯科學院副院長。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克拉辛,列昂尼德·波里索維奇(1870—1926年)——蘇共老黨員,地下活動時期卓越的黨的組織者之一,蘇聯著名的經濟工作者和外交家。八十年代耒參加革命運動。1903年,在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之后被補選進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在反動時期一度參加召回派《前進》集團。十月革命后擔任經濟和外交方面的重要工作。在黨的第十三次和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分別當選為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委員。 拉德琴柯,伊萬·伊萬諾維奇(1874—1942年)——蘇聯著名的經濟工作者。189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職業革命家。在1905—1907年革命和新的革命高漲年代,在俄國的一些城市里從事黨的工作。1912—1917年在莫斯科省從事泥炭采掘工作。從1918年起成為蘇聯泥炭工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927—1930年、1934—1935年任泥炭科學研究所所長。 列普列夫斯基,格里哥里·莫伊謝耶維奇(1889—1939年)——1917年3月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二月革命后任哥美耳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委員,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任該委員會主席。先后參加了全俄蘇維埃第二次和第三次代表大會。自1918年3月至1920年擔任薩馬拉省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兼市蘇維埃副主席。1921—1923年任小人民委員會委員,以后任該委員會主席。后來在蘇聯人民委員會工作;1934—1938年擔任蘇聯副檢察長。 盧那察爾斯基,阿納托利·瓦西里耶維奇(1875—1933年)——蘇聯著名的國務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1892年加入社會民主主義組織。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后成為布爾什維克。曾參加布爾什維克報紙《前進報》、《無產者報》和《新生活報》編輯部的工作。積極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第四次(統一)代表大會和第五次代表大會。第一次俄國革命失敗之后,走上了修正馬克思主義的道路,附和馬赫主義分子,參加了《前進》反黨集團。1911年退出“前進派”,建立“無產階級文學”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持國際主義立場。二月革命后加入區聯派,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同區聯派一起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十月革命后,前后十二年擔任俄羅斯聯邦教育人民委員的職務。1930年起為科學院院士。1933年8月被任命為蘇聯駐西班牙全權代表。政論家,劇作家,著有許多有關文學藝術的作品。 魯祖塔克,揚·厄內斯托維奇(1887—1938年)——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的著名活動家。1905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從第一次俄國革命后至1917年2月服苦役。1917年起擔任黨、蘇維埃和工會的重要工作。從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起為俄共(布)中央委員會委員。1923—1924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書記。1926年起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和勞動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26年起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和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馬爾滕斯,路德維希·卡爾洛維奇(1875—1948年)——機器制造和熱力技術方面的蘇聯學者。1893年加入共產黨。曾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工作。后來僑居英國,1915年移居美國。1919年1月被任命為蘇聯政府駐美國的代表。返回蘇維埃俄國后,先后在經濟和科學機構擔任重要職務。 梅什柯夫,彼得·伊拉里昂諾維奇(1899年生)——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0—1921年在頓巴斯(沙赫特市)擔任區政治部指導員和政治部主任,參加過全俄礦工第二次代表大會。后來從事經濟工作和黨的工作。現為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美沙爾金,庫茲馬·瓦西里耶維奇(1892—1939年)——農民,曾參加卡希諾村電站的落成典禮,1920年11月14日弗·伊·列宇曾來這里參加慶祝活動。 米柳亭,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1889—1942年)——190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先后在彼得堡和軍隊中進行革命工作。從十月革命后至1924年擔任一系列重要職務。1924—1929年任俄羅斯聯邦財政人民委員,1930—1934年任俄羅斯聯邦副教育人民委員,1935—1937年任俄羅斯聯邦電影普及化總管理局局長。 莫爾古諾夫,格里哥里·阿列克謝耶維奇(1899年生>——194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在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1915年起在“狄納莫”工廠做工,經歷了從辦公室學徒工到工廠營業副廠長的漫長的勞動道路。現為退休金領取者,工廠老戰士委員會主席。 尼古拉耶夫,阿基姆·馬克西莫維奇(1887—1937年)——190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一次俄國革命的參加者。反動時期僑居國外。1916年奉命回俄國,潛入前線在士兵中間進行革命宣傳工作。1917年是在弗拉基米爾籌備革命政變的五人委員會成員。1918—1924年任郵電人民委員部部務委員和無線電委員會主席。1925年起歷任駐挪威商務代表、駐瑞典和法國商務副代表、電器設備進口公司經理、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全蘇對外文化協會副主席。 涅奇金娜,葉卡特林娜·阿列克謝耶夫娜(1892年生)——原索爾達欽柯夫醫院(現名波特金醫院)的護士。現為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皮亞特尼茨基,約瑟夫(奧西普)·阿朗諾維奇(1882—1939年)——189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革命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著名工作人員。多次被捕坐牢和流放。俄國第一次革命的參加者。1917年十月革命期間是莫斯科黨的五大戰斗委員會的成員。1921年起在共產國際工作。在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俄共(布)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在第十三次和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分別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委員。 契切林,格奧爾基·瓦西里耶維奇(1872—1936年)——蘇聯國務活動家,卓越的外交家。自1904年至1917年僑居國外,1905年在國外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反動時期是孟什維主義的擁護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國際主義者,1917年末轉到布爾什維主義立場。參加布列斯特和談的蘇維埃代表團團員。自1918年至1930年任外交人民委員,出席熱那亞和洛桑國際會議的蘇聯代表團團長。曾任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聯共(布)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分別當選為黨的中央委員會委員。 切爾諾夫,奧西普·伊萬諾維奇——西伯利亞農民。曾因參加社會革命黨而被捕服苦役。十月革命后曾在下新城省擔任農業合作化指導員。《貧農報》農民委員會委員。 切庫諾夫,伊萬·阿法納西耶維奇(1928年卒)——弗拉基米爾省弗明基村的農民。1919年和1921年曾多次受到列寧的接見,談論社會和經濟問題以及農業協會的農民合作問題。 舍爾,伊里亞·米哈伊洛維奇(1885—1965年)——1903年入黨。1905年敖德薩武裝起義的積極參加者。從二月革命后至1921年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擔任黨的領導工作。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1922—1925年在敖德薩從事黨、蘇維埃和工會的工作。從1926年至1930年致力于莫斯科公用事業方面的問題。1930—1935年任全蘇老布爾什維克協會責任書記。1953年起為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斯大林(朱加施維里),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1879—1953年)——俄國和國際革命工人運動、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的著名活動家之一。1898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后成為布爾什維克。曾在梯弗利斯、巴統、巴庫、彼得堡等地從事黨的工作。1912年1月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布拉格)代表會議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委員;曾參加布爾什維克《真理報》的編輯工作。在準備和進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期間,參加了由黨中央建立的準備起義的軍事革命總部。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入人民委員會,領導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在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時期,任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在許多戰線上進行工作。1922年當選為俄共(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在實現列寧的蘇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計劃方面,在建設社會主義、維護蘇維埃國家的獨立和鞏固和平的斗爭中,斯大林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同列寧主義的敵人——托洛茨基分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和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分子進行的思想斗爭中,斯大林建立了很大的功績。1941年起斯大林先后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偉大的衛國戰爭(1941—1945年)期間,領導國防委員會,任國防人民委員和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在擔任黨和國家最重要的職務期間,斯大林粗暴地破壞了集體領導的列寧主義原則和黨的生活準則,破壞了社會主義法制,毫無根據地大規模鎮壓蘇聯著名的國務、政治和軍事活動家及其他正直的蘇聯人士。 黨堅決譴責和清除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格格不入的對斯大林的個人迷信及其后果,贊同黨中央為在黨、國家和思想工作的一切領域中恢復和發揚列寧主義的領導原則和黨的生活準則而進行的工作,采取措施防止今后再發生類似的錯誤和反常現象。 斯莫爾亞尼諾夫,瓦季姆·亞歷山大羅維奇(1890—1962年)——190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在斯摩棱斯克枳極參加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從1918年起任斯摩棱斯克省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從1921年4月起先后任勞動國防委員會負責經濟建設事務的辦公廳副主任和俄羅斯聯邦人民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從1929年起擔任經濟方面的領導職務。 索柯洛夫,瓦西里·尼古拉耶維奇(1874—1959年)——1898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職業革命家。二次革命的積極參加者。二月革命后從事黨的工作,參與建立地方蘇維埃的活動。蘇維埃政權成立后當選為外貝加爾人民委員會主席。自1919年至1921年在西伯利亞工作,任西伯利亞革命委員會委員,農業人民委員部和中央統計局特派員。從1922年起在莫斯科擔任經濟和出版方面的各種領導職務。 塔霍—戈季,阿利別克·阿利別克維奇(1892—1945年)——1920年加入共產黨。1917年二月革命后,以達吉斯坦社會主義小組成員的身份,枳極參加了反對達吉斯坦封建教權主義反革命統治的斗爭。1918年任達吉斯坦州軍事革命委員會委員、捷列克人民委員會山民黨團書記,1919—1920年任巴庫國防委員會代表。1921年任達吉斯坦州糧食人民委員,1922年起——教育人民委員。從1929年起,在莫斯科擔任領導工作。 魏斯布羅德,波里斯·索洛蒙諾維奇(1874—1942年)——蘇聯外科醫生和社會活動家,1904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領導莫斯科河南岸區第一蘇維埃衛生局并兼任醫療機構的政委。1919—1920年擔任土耳其斯坦和西南戰線防治流行病非常委員會主席。從1922年起在莫斯科市立第二醫院任主任醫師。曾為弗·伊·列寧治病。 溫什利希特,約瑟夫·斯坦尼斯拉沃維奇(1879—1938年)——1900年入黨。波蘭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第五次和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曾參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倫敦)代表大會的工作。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華沙委員會、洛茲委員會和全邊疆區委員會委員。1917年4月起為彼得格勒蘇維埃委員。積極參加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1918年任立陶宛和白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軍事人民委員。從1919年起擔任重要的軍事和經濟工作。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曾任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沃爾柯夫,謝爾蓋·庫茲米奇(1891—1942年)——1917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普羅霍羅夫(三山)紡織廠工人,十月革命的積極參加者,區蘇維埃委員,莫斯科蘇維埃代表,莫斯科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委員。晚年從事經濟工作。參加了,1941—1945年衛國戰爭,在前線陣亡。 沃林,波里斯·米哈伊洛維奇(1886—1957年)——1904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黨和蘇維埃工作人員。積極參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11—1913年僑居法國。在莫斯科參加了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莫斯科布爾什維克委員會委員,莫斯科市委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從1918年起從事蘇維埃和黨的工作。黨的第九次和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代表。參加過1941—1945年衛國戰爭。從1945年起在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沃洛迪切娃,瑪麗亞·阿基莫夫娜(1891年生)——191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曾在黨的第七次(四月)代表會議秘書處工作。以速記員的身份參加了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從十月革命后至1918年7月任人民委員會出版局秘書。從1918年至1924年擔任人民委員會打字員及勞動國防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助理秘書。從1924年至1928年在列寧研究院工作。現在是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謝烈布羅夫斯基,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1884—1938年)——1903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曾參加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08年從苦役營地逃亡,僑居比利時,在高等技術學校畢業,獲機械工程師職稱。積極參加了1917年二月革命以及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備和發動工作。國內戰爭期間在烏克蘭和南方戰線擔任各種職務。從1920年起任巴庫國營阿塞拜疆石油工業聯合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在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從1926年起擔任各種重要的領導工作。自1931年至1937年任蘇聯副重工業人民委員。 謝馬什柯,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1874—1949年)——蘇聯著名的國務活動家,蘇聯衛生事業的組織者之一。1893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僑居國外。黨的第六次(布拉格)代表會議代表。參加過1917年十月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1918—1930年任俄羅斯聯邦衛生人民委員。1930年轉到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工作。從1944年起為蘇聯醫學科學院院士,從1945年起為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院上。1947—1949年任蘇聯供學科學院保健組織和醫學史研究所所長。 葉梅利揚諾夫,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1871—1958年)——工人,革命運動的枳極參加者。1904年參加蘇聯共產黨。二月革命后為彼得格勒蘇維埃代表。1917年7—8月間弗·伊·列寧躲藏在拉茲里夫他的家里。枳極參加了十月革命。1921年參加平定喀瑯施塔特叛亂。后來從事經濟工作。 葉梅利揚諾夫,瓦西里·安東諾維奇(1884—1961年)——190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在莫斯科積極參加了1905—1907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期間任紅色普列斯尼亞革命委員會委員、紅色普列斯尼亞區蘇維埃主席團委員。1918年為俄共(布)莫斯科委員會委員。參加過國內戰爭。1919—1920年為莫斯科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委員。1921年任三山紡織廠工廠委員會主席。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后來從事經濟工作。從1937年起為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葉若夫,伊萬·卡利尼科維奇(1885年生)——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負責阿爾漢格爾斯克軍港的疏散工作。1918—1924年任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中央國庫管理局局長。從1924年起在建筑部門擔任工程技術和黨的領導工作。現在是個人特種養老金領取者。 葉辛,瓦西里·扎哈羅維奇(1880—1960年)——1913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在莫斯科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任軍事革命委員會委員。1918—1919年在東部戰線、東南戰線和高加索戰線參加國內戰爭。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俄羅斯國家電氣化委員會委員。自1921年至1934年在俄羅斯聯邦農業人民委員部工作,1934—1937年任俄羅斯聯邦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席,以后在某些企業里當動力工程師。 扎羅夫,亞歷山大·阿歷克謝耶維奇(1904年生)——蘇聯詩人。自1918年至1925年從事共青團的工作。192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顧柏林 譯 張草紉 校) 上一篇 回目錄 |
|
來自: 螞蟻上樹啃大樹 > 《《回憶列寧》 第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