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非原創) 這個社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避免不了禮尚往來,今天你給我送禮,明天我給你回禮,這就是最好的相處狀態。 當然隨禮有朋友之間的,有陌生人之間的,還有兄弟姐妹之間的,把禮送給不相干的陌生人一般來來說就是求人辦事了,托親戚求朋友才能做。 朋友之間的隨禮就是一種客套了,一種禮尚往來,這樣的日子才會過得有煙火氣息,今天我們暫且不討論別的隨禮,單說兄弟姐妹之間的送禮。 兄弟姐妹之間看似是簡單的送禮,實際上也藏著學問,彼此是否真心從隨禮上也完全能看出來,當然我并不是說真心隨禮就會多,實際上不是這樣。 隨禮說的未必對你真心,隨禮少的未必對你不是真心,簡單來說,真心與否并不能簡單的通過隨禮來展現。 隨禮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一種禮儀,有它自身的規矩,因此兄弟姐妹之間就算彼此的關系再好,也要懂得這幾條規矩,否則會讓自己過得更痛苦。 強者向弱者隨禮,是真心幫助在這個世上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同,有的人飛黃騰達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的人則過得特別艱難,找不到未來。 兄弟姐妹之間自然也是這樣的,雖然是一母所生,小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差別,但因為后的原因還是有所差距的,有的賺到錢了變得富有了,有的賺不到錢依舊貧困。 倘若單從經濟狀況來說,兩者之間本來不應該有交集,但卻因為存著血緣關系,又不得不面對,如果親戚強的一方向弱者幫助,那就是真心的幫助,這點你完全不用懷疑,因為他這個時候不用求助你什么。 這點,朋友劉凱深有體會,劉凱是家里的老三,等到自己結婚的時候,雙親都已經年邁,以自己當時的能力完全買不起房子。東湊西湊還是差了幾萬塊。 劉凱嘗試求助過父母,但父母也無能為力,另一方面父母有是特別要臉面的人,不愿意去劉凱姐姐家去借。 就這樣,劉凱不知道怎么辦也不知道未來在哪里,在這關鍵的時候,二姐家以隨禮的形式拿過來一些錢,二姐明確表示等劉凱結婚就不隨禮了。 雖然二姐這么說,但是劉凱還是特別感動,有了這幾萬塊錢,他買房子的事情就能很好地解決了。 事后,劉凱一直特別感激二姐,要不是她的幫助還不知道會怎樣,其實這個錢說到底就是給劉凱的,雖然他二姐以隨禮的形式來送,就怕劉凱有心理壓力。 任何時候都要知道,如果比你強的兄弟姐妹給你隨禮,那么他看重的是彼此的親情而不是所謂的利益,這個時候你要這樣做,別只注重利益最后毀了親情,等你后悔的時候就晚了。 這輩子倘若能遇到能真心實意對你的兄弟姐妹,請用心珍惜,也只有好好珍惜,彼此之間的關系才會長久。 隨禮太要面子,沒意義這世上每個人都過得不容易,不能因為自己的面子而讓兄弟姐妹難堪,他們明明沒有這個能力你卻非得讓他這樣做,只會導致彼此的關系更加尷尬。 這樣做會人讓人覺得你不重視親情,只重視面子,一旦對方這樣認為了,親戚之間的感情也就消失殆盡了。 朋友王梅講了一個自己家里的故事,聽后有些感觸。 王梅有個舅舅特別要面子,當王梅的表姐結婚的時候,舅舅特意囑咐王梅的媽媽多準備一點錢,隨禮的時候好看。 如果王梅的家庭條件特別好,那么自然是無可厚非,但是王梅的家庭狀況很一般,這幾年因為父親的病和她的學業,家里沒有存下幾個錢。 當舅舅這么說的時候,母親犯了難,當時母親本來想花個三千兩千的就行了,這下看來不能這樣了,父母商量了一下之后決定把家里一頭豬賣了,隨上五千塊錢。 王梅知道父母當時做和決定的時候心里多么難受,可是又沒有絲毫的辦法。就這樣隨了五千塊,舅舅一家是高興了,可是王梅一家卻難受了。 王梅對我說:“你說這是怎么會這樣啊,明知道我們的家庭狀況還讓我父母隨這么多禮,真感覺這好像不是親戚而是強盜。” 雖然王梅的話說得有些絕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個人覺得隨禮真沒必要太要面子,這只是一種形式,一種禮尚往來,別人隨多少是別人的事情,我們不能要求。 如果你不聽非得要求對方來完成你的面子,那么很可能會丟失彼此之間的親情,等你想明白的時候一切也就晚了。 網上看到一句話,深以為然: “隨禮要看個人情況,如若家里真的拮據,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少隨一點也可以,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不是用隨禮多少來衡量。” 實際上真是這樣,如果隨禮不是隨著自己的內心而是變成了一種標準,那么隨禮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相互隨禮,別總想著占便宜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在這個世上最親的人,如果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你總想著去賺對方的便宜,那么最后彼此只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這輩子有幸成為兄弟姐妹,吃點虧也沒有什么,又不是吃不起,何必弄得劍拔弩張,一點親戚滋味也沒有呢? 朋友李龍有個哥哥,這么多年來兩人相處的特別好,每次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李龍負責安排食材,哥哥則安排酒水,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這么多年,他們弟兄兩個沒有因為誰多花一點誰少花一點而計較,他們覺得完全沒必要,不過是一點小錢而已,因為兄弟兩個特別重視親情,日子也過得都特別和睦。 這輩子能做兄弟姐妹真的是難得的緣分,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明白隨禮的真諦,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隨禮,唯有這樣,隨禮才有價值,彼此的關系才會長久,難道不是嗎? 作者簡介: 吳漾,全網平臺昵稱“吳漾伴成長”。80后男孩媽媽,新媒體寫作5年,自媒體運營3年,每年副業寫作變現10萬+。 讀過百本心理學書籍,兒童專注力指導師,可提供寫作指導、副業表現、教育及情感指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