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5日,遠在西柏坡的毛澤東夜不能寐。 他支煙在手,憑欄遠眺,仿佛透過山霧看見了遠在中原的南陽。 ![]() 就在不久前,他得知了中原我軍擊潰王凌云,成功占領南陽這一消息。國民黨十三晉綏區盤踞南陽城的歷史,結束了。 毛澤東一向重視南陽城的戰略地位,此刻他的眉宇間神采飛揚,思緒從南陽城延展到了整片中原戰局。 從一片片紛亂復雜的局部戰爭中,他仿佛窺探到了那條通往勝利曙光的道路。戎馬倥傯間,毛澤東大筆如篆,一篇千字的《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一氣呵成。 身為南陽駐軍的國民黨王牌第二軍軍長王凌云,此刻正如同一條喪家之犬,率領著敗部沿著白河兩岸南下,試圖渡過漢水,潰逃至湖北襄陽。 ![]() 王凌云 眼見著自己大勢已去,王凌云下令將南陽城洗劫一空,脅掠了南陽城內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師生和10000多名工人。 后來兵敗孫山,一代抗日名將就此銷聲匿跡。但不久后,他因為對一個姑娘一見鐘情,給彩禮欲娶妻時走漏了風聲。 王凌云戰敗后去了哪里?這48兩黃金的彩禮錢導致的行蹤敗露,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風云起1899年,王凌云出生于河南省汝陽縣的書香門第,憑借家世,就讀于伊陽縣第一高等小學。 ![]() 王凌云 恰逢亂世,戰亂四起,王家衰落。1920年,彼時的河南,戰亂不斷,各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崛起勢不可擋,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正在大肆征兵。 身為一介書生的他善于審時度勢,正如同他的名字一般,身懷凌云之志。 王凌云決心加入吳佩孚的麾下,想要乘坐這艘快船,直步青云。于是,他進入吳佩孚的西工兵營,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然而現實并沒有朝著王凌云所期望的那個方向發展。 ![]() 吳佩孚 吳佩孚的部隊紀律嚴明,訓練有度。也正是因此,其勢力才能一步一步壯大。 出身于富貴之家的王凌云在部隊辛苦操練三個月有余,終日的訓練生活早已令他身心俱疲。 本就有文人傲氣的他,深感自己應當站在更高處,而不是就這樣在最底層,當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然后渾渾噩噩的戰死在數不盡的軍閥混戰之中。在此驅使下,他選擇了離開吳佩孚的部隊。 離開部隊的王凌云,并沒有就此沉寂,他轉而去投奔了自己的老師,那個改變他一生的人,民兵團團長鄭國翰。 ![]() 圖源網絡 晚年的清朝頹敗而腐朽,鄭國翰卻是這座危樓大廈中不可多得的一塊良木。 身為河南伊陽縣知府的他,愛戴百姓,體恤民情,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但可笑的是,正是他這種崇高的品質,使得他在那個蛇鼠一窩的官場受盡排擠,寸步難進。 這樣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屢屢被克扣俸祿,一家老小的生活都艱難無比。 滿目瘡痍的河南,匪患四起,民不聊生,這位為官半生的伊陽縣知府對清政府的失望終究是積累到了極致。 他下定決心不再依靠清政府,開始了他的自救之路。 ![]() 鄭國翰棄筆從戎,組建民兵團,四處剿滅流匪。隨著武昌的一聲槍響,清王朝分崩離析。鄭國翰的剿匪之路卻并沒有因此終止,他的名字也漸漸在河南大地傳開了。 王凌云的加入令鄭國翰驚喜不已。身為王凌云的老師,他自然是知曉自己學生的本事。 不同于在吳佩孚的部隊時,王凌云只能當一名普通的大頭兵。師生這重身份,讓他從一加入老師的民兵團起,就深受器重,更是被直接委任為官兵。 和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普通民兵不同,文人出身的王凌云見多識廣,善于排兵布陣,使用謀略。 再加上之前在工兵營接受過軍事訓練,他變得能文能武,沖陣殺敵同樣不在話下。在這里,王凌云開始展露他的軍事才能。 然而這師生共濟的好景并沒有持續太久。 ![]() 圖源網絡 走錯路彼時各路土匪打著護黨救國名號,四處欺壓百姓。而在與這些土匪的對抗中,鄭國翰不幸身亡。 可惜這個剿匪一輩子的民團指揮,還是死在了匪賊的手中。一時間民兵團群龍無首,而扛起龍頭大任的,自然便是王凌云。接過鄭國翰遺志的王凌云下決心,定要平定匪寇。 河南大地上的戰亂,仿佛沒有盡頭一般,年復一年。而天災更是緊隨人禍而來。 連年的大旱,似乎是奪走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們最后的骨氣。看不見生活下去的希望的窮苦百姓,紛紛落草為寇,一時間,遍地流匪。 ![]() 在民團堅持剿匪的王凌云,看到無盡的匪患,深感悲慟。 原本是同根共生的百姓,卻因為生存而互相爭斗著。自己的部下,也在一次次的剿匪戰中,損失慘重。 深知堵不如疏的他,開始大力招撫,收編流匪,一時間,王凌云的勢力開始壯大起來,號稱四縣剿匪總司令,部隊擴充到6000余人。 而各方勢力的割據,總是伴隨著吞并;各路軍閥間的混戰,也總會迎來終局。 草寇出身,一步一步壯大至今的王凌云,在1930年面臨著一個抉擇:是割據一方,還是被國民黨招安? ![]() 1930年9月, 在中原大戰的末期,王凌云選擇與國民革命軍第20路總指揮張鈁接洽。 被整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0路軍后,王凌云也被委任為第20路第3師少將師長。同年12月9日,王凌云被任命為225旅少將旅長。 由于王凌云被收編之前便是因剿匪而名聲大作,遂蔣介石下令派他前往蘇區進行“剿匪”。 自帶兵打仗以來,王凌云便是與各路匪患打交道,自認為已經是輕車熟路。本以為這將會是他走馬上任以來,大展身手的時刻。然而幾次交手之后,他才明白,這個所謂的“匪”,并不是流民之“匪”。 ![]() 這群“匪”既不燒殺搶掠,也不搜刮斂財,他們靜靜地蟄伏在大山深處,壯大著自己的勢力。 而在與他們數次的交手中,王凌云總是驚嘆于這支隊伍的毅力。他們的槍支裝備極其匱乏,甚至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他們的裝備稀缺到有一部分戰士只能用大刀長矛來戰斗的程度。 可就是這樣一群“泥腿子”,卻是來來往往,少有敗仗。他們一次次地趁著夜色,從山嶺深溝間突然殺出,將自己的部下擊潰。 他意識到,自己的“剿匪”事業,終將是一事無成了。 ![]() 1932年3月中旬,王凌云所率的特務旅在潢光戰役被紅軍所擊潰。 1931年冬至1934年,王凌云奉命率部參與了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四次、五次“圍剿”。 終年毫無建樹的“剿匪”生活,讓王凌云變得消沉,憔悴,甚至染上了大煙。直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一聲槍響,將整片中國大陸都點燃了。 身為軍人,保家衛國本就是天職。日軍兇殘的戰爭行徑,重新點燃了這位將軍的軍人之魂。 他一掃之前的消沉,多次向上級上書,請求奔赴抗日前線。彼時的王凌云剛剛在南京接受了高等軍事教育,多年所學終有用武之地,他發誓要將侵略者掃出國門。 ![]()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了。王凌云踏上了抗日第一線,而他所率領的227旅,此次的任務是構筑和守衛福山的防御工事。 然而第一次踏上抗日戰場,王凌云就不得不面臨一道難題。 由于準備時間過于倉促,構筑工事的材料又極為短缺,修筑出來的工事簡陋之極。而這樣一位草莽出身的將軍,卻要憑借這樣簡陋的工事,迎戰氣焰正盛,裝備精良的日軍,其任務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偏偏是在絕處,方能逢生。戰斗持續了整整四晝夜,日軍四個大隊,輪流沖鋒,卻絲毫無法撼動這用竹片石灰構筑起來的簡陋工事。 ![]() 227旅全旅官兵浴血奮戰,而王凌云更是身先士卒,赤膊上陣,帶頭沖鋒,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饒是后來趕到的援軍也不禁感嘆,這真是一支鐵軍。 福山一役,王凌云所率的227旅全旅戰至最后,生還者僅幾十余人。蔣介石為之動容,擢升王凌云為76軍第76師師長,并親自下令為76師改代號為“福山部隊”,優先為76師補充兵源。 王凌云的抗戰篇章沉重而又冗長,是以血和戰火寫就的。他曾先后轉戰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等地,抗戰歷程遍布全國。 參加淞滬會戰后,王凌云率部轉戰于江蘇、浙江等地,先后參加了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隨棗會戰、岳陽會戰,進攻宜昌,桂南會戰,國民黨每一場重要的正面戰役,都有著他的身影。他的抗戰歷程,貫穿始終。 ![]() 在經歷過無數次九死一生的戰役后,王凌云終于以“草莽之身”,獲得了蔣介石的認可。1940年1月,王凌云的76師被劃歸第2軍,變成了蔣介石的直系部隊。 1942年1月王凌云任第2軍副軍長兼76師師長,6月任第2軍軍長。 1943年,名震中外的滇緬抗戰開始了。 王凌云率部經湖北、四川、貴州、西康進入云南,在滇緬抗戰的松山戰役中,他率部強渡烏江,成功與新一軍進行會師,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整個緬北、滇西反攻作戰中,中國軍隊解放大小城鎮50余個,收復失地逾8萬平方公里,擊斃日軍4萬余人。 ![]() 看此次戰役還被英美國家編入歷史教科書中,王凌云因此獲得美國銀質自由勛章,可謂是功勛卓著,蔣介石為其親筆提字:“常勝將軍”。 至此,王凌云迎來了他事業的巔峰期。 高樓塌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內和平談判因蔣介石公然撕毀雙十協定破裂,解放戰爭開始了。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作為國民黨高級軍官,王凌云自然也是卷入其中。 然而,對于這位“常勝將軍”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蔣介石覺得不盡人意。 王凌云并不希望內戰的發生,早在昔日在圍剿戰爭中,他就已然吃盡了苦頭。 ![]() 經歷多年的發展,共產黨的隊伍規模不斷壯大,人員的訓練也更加的完備。昔日他們僅憑一把刺刀,一桿紅纓槍,就能把他打得如此狼狽。現在的國民軍,又真的能夠打贏這場不得民心的仗嗎? 很顯然,王凌云是沒有信心的。 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王凌云率美式機械化部隊支援74師的張靈甫部,但是在到達后,卻因為上峰顧祝安的一紙命令,只能按兵不動。 國民黨軍內部山頭林立早已是常事,可眼睜睜的看著友軍全軍覆沒,實在不是一個軍人能夠作出的舉動。 因此,在青島召開的會議上,得知此事的蔣介石勃然大怒,一氣之下下令對王凌云撤職查辦。 ![]() 12月下旬,實在是無將可用的蔣介石,只能重新重用王凌云。 他任命王凌云為第13晉綏區中將官,下轄國民黨第二軍,第十五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地方民團,按命令駐守南陽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抗。 也就是在這里,王凌云迎來了他人生中最為強大的對手,粟裕。 在經過宛西、宛東兩場戰役之后,南陽城已然成為了一座城內無糧草,城外無援兵的孤城。王凌云并不想坐以待斃,他瘋狂的抓取壯丁,然后再派遣兵力,將南陽城的所屬部隊由一個師擴大到兩個軍,試圖垂死掙扎。 但隨著城外一支支部隊被逐一擊破,一連串的噩耗使得城內的守軍膽顫心寒。 ![]() 外患之際,尤有內憂。本就兵力單薄的第13綏靖區,本應由王凌云的最強主力第二軍鎮守。這只曾在滇緬戰場上戰功赫赫的軍隊,卻不知他此刻將要易主。 1948年9月,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官宋希濂率軍移防鄂中沙市。而彼時的宋希濂所率的兵員大多是新組建的部隊,人員緊缺,戰斗力嚴重不足。 基于擴充實力的目的,他又不敢招惹周邊的那些軍閥大勢力,便將目光投向了尚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王凌云的兵力。 宋希濂一招釜底抽薪,通過國防部將戰力最強的第二軍調離了南陽,這對于王凌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 劇照 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敏銳的捕捉到了第二軍被調離的這個信息。 1948年11月,共產黨部署解放南陽任務的會議召開了。在會議上,王近山司令員明確了解放南陽城的目標,并提出先解放南陽城的外圍,然后再行攻城的戰略。 在長達一個月圍點打援戰中,駐扎在南陽城河保安第5旅老一團國民黨軍被全殲,前來救援的符寅軒部機動1團被事先埋伏好的解放軍殲滅。 隨著南陽城四周的國軍據點被解放軍一座一座拔掉,南陽儼然成為了一座孤城。 在經歷了如此巨大的失敗后,王凌云已經沒有信心守下南陽城了,他決定棄城逃跑,并派出自己的部下向西部出擊,以掩人耳目。 ![]() 襄陽 而他自己則攜部沿白河南下,向襄陽方向逃竄,至此,一代“常勝將軍”的輝煌以如此狼狽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1948年12月,毛澤東、中央軍委命令第十八兵團乘勝追擊,南下入川,清剿在此的國民黨殘部。而王凌云敗走襄陽后所拼湊起來的新編第四軍,亦是被囊括在追剿范圍之中。 潰逃中的王凌云神色黯淡,滿身的疲憊。他被一六三團和一六四團南北合圍,壓縮在四川這方圓不到50里的無名大山之中,動彈不得。 他知曉再抵抗下去也無疑是螳臂當車,便向自己的部下宣布:“大家各自分散活動罷,潛伏起來,一定要牢記蔣委員長的教誨!” ![]() 四川 于是,部下如同老鼠一般四竄而去。而王凌云,一代拉國民黨抗日名將,也就這樣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之中。 此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負隅頑抗的殘黨也逐一被解放軍擊敗,剩下的殘兵敗將,大多如王凌云部般作鳥獸散了。 那這風光一時的王凌云,究竟去哪了呢? 1950年底,一六三團二營奉命駐扎在四川青峪口,負責維護治安和解決群眾的各項問題。 二營教導員關子燭正在伏案抄寫調查報告,忽然聽見門口在大聲吵鬧,便急忙迎出門去。 ![]() 只見三五個壯漢押送著一個男人,帶頭的他認得,是村里的保長。 他剛一出門,楊家的老漢便看見了。只見他緊皺著眉頭,還不由關子燭詢問到底發生什么事了,便一下子從懷中掏出48兩黃金。 這可著實令關子燭驚訝萬分,他打量起那個被押送過來的男子,一身普通的粗布麻衣,一雙破布鞋,儼然一副老實農民的樣子。這人難不成能和這金子有關? 他轉身對楊老漢說:“老伯,你別急,慢慢講發生什么事了。” ![]() 楊老漢急咧咧的告訴他,他們押送來的這個男子,也不知道是從何處而來,剛到村子里,便瞧上了楊老漢家的閨女,二話不說便要成親。 這人說話文縐縐的,怎料這般蠻橫不講理,還一下子掏出一大堆金子,說是聘禮,想要強行娶他女兒。 楊老漢哪里見過這種場面,他想到了前幾天解放軍在村里宣傳,不要接觸可疑的人。于是楊老漢便聯合村長,將這個形跡可疑的人押了過來。 聽完老漢的解釋,關子燭看向那名男子,后者倒也是坦然,大大方方的承認了自己的身份。 ![]() 這位妄圖強娶山婦的,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凌云。一代將軍,淪落至鄉野處,欲娶個老婆暴露了身份,真是可悲可嘆。 隨后,王凌云被關押到了北京的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開始了他的改造之旅。 在功德林中,他因表現優異,最終獲得特赦,被安排到河南鄭州的政協進行工作。 王凌云作為軍人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他早年剿匪安民,力求在亂世中保得一方居民安穩。國家存亡之際,他亦是主動請纓,奮勇殺敵,于戰場上置之死地而后生。 雖然王凌云曾經因為立場的不同選錯了路,但在經歷了戰爭后,他對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接受了共產主義信念的改造,迷途知返,最終選擇為人民服務,這種迷途知返的精神,亦是值得稱贊的。 對于王凌云的戎馬半生,各位讀者有什么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