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班郭絲雨 恩施高中“十佳團干”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試驗班
“真正有價值的事情,都不是輕松舒服就能完成的。 那些晨間的寂靜,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孤軍奮戰的堅持,暗暗許下的承諾,才是我熱愛自己的時刻。” 再次看到曾經寫在高三計劃本第一頁上的這段話,我便會想起那些朝起夜寐、披星戴月的日子,那些我與你們、我與恩高的日子。三年后,我告別這里,興奮,以及那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最后一場政治考試考完鈴聲響起時,我意識到,我們的高中時代,盛大落幕。我們在這里學了三年,住了三年,我們的精神之中早已烙印下恩高的標志,我們的世界里早已充滿恩高的呼吸,我們的靈魂早已被錘煉出恩高人獨有的氣韻品格。離開了恩高的日出與早讀,離開了恩高繁星之下依然通明的教學樓,離開了匆匆忙忙又不失閑暇的飯點時刻,但我們耳畔依舊有校長的溫情寄語,余光依舊有老師的埋頭身影,手中依舊有同學們表達鼓勵與寬慰的紙條,我與你們,與恩高的故事,并未結束。每個黎明掃過黑暗的時刻,教室里總有同學在背書;每個下課十分鐘的間隙,總有同學在刷題;每個星光穿過窗戶照到課桌上的時候,總有同學還在對當日學習進行復盤總結。每次聯考大考的結束,總伴隨著走廊盡頭的啜泣和心靈氧吧的助力。學習氛圍的濃厚,身邊同學的拼搏,總會讓你焦慮,但也是你不斷向前邁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力。正是在恩高這個平臺,在十八班這個群體之中,我們方才努力挖掘自己的最大潛能,使我與你們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當然,我們與恩高的故事中也充滿了朝氣蓬勃的面龐和歡聲笑語的背影。在恩高緊張而匆忙的學習時光中,我們依然擁有無數的快樂時光——周三的唱歌,周六的新聞周刊,地理課前的《地理中國》,英語課間的英文電影,班主任放出去散心的晚一……在恩高的我們,是鮮活而飽滿的我們,是青春與陽光的交相輝映,是少年與星夜的纏纏耳語。在過去的一千多個日夜里,不論我們曾有多少艱難時期的沮喪與崩潰,我們的高中時代終究是,結束了。但這些笑與淚,這些大聲喊著“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生,這些熟悉卻或許將變為陌生的面孔,都是我們我們記憶中永遠閃閃發光的部分。 我們在這里擁有了平凡但不平庸的三年,未來恩高的校園里又會有更多燦爛的身影。 而我與你們,我們與恩高的故事,未完待續......9.我的班級 | 經歷非凡,喜訊頻傳(策劃:朱婧茜;編輯:胡雯清) 8.我的高中 | 青蔥躑躅踏歌行(文字 | 朱婧茜;攝影| 吳楠蔚;編輯| 鄭青青) 7.我的班級 | 高考,最好的成人禮(組稿:田娣萌;供稿:陳銀龍 呂茁 陳顯宇 向灝 楊雷 楊丹 胡雯清 余雨芯 田娣萌 劉佳然 吳美婷 楊恬甜 彭淼;編輯:胡雯清) 6.《紅,不僅是一種顏色》(賀書語、朱婧茜、向灝、楊茜茹等人撰寫) 5.《教師節|拳拳尊師意,濃濃師生情》(吳美婷、譚擎奕,鄧葳、文佳,黃依嫻、王冉昕,毛琪,田娣萌、朱婧茜等人撰寫) 4.《奪冠》(胡雯清編輯;周彥利 王冉昕 黃新越 李良著 孫嘉蔓 文佳 楊茜茹 匡永楨 余雨芯 黃依嫻等人撰稿) 3.《降龍十八,風華絕代》(劉詩源、向灝、呂茁、龍宇航、侯岳辰、田維一、譚擎奕、吳博洋、曾召豪、王太伍等人撰寫) 2.《煙火里的中國——地攤經濟調查報告》(劉佳然、田娣萌、陳顯宇、呂茁、王太伍撰寫) 1.尋春詩會 | 這個春天,刻在生命的記憶里(編輯:胡雯清;點評:張濟航;作者:陳玉婷、郭絲雨、匡永楨、呂茁、朱婧茜、劉佳然、王太伍、余雨芯、田娣萌、胡雯清)
聯絡員:田娣萌、胡雯清、朱婧茜、鄭青青等 指導教師:文家順、彭志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