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空間站最重要艙段之一的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全球各大媒體都在關注這個重大的科學新聞,不過筆者在搜索有關國外對中國航天近幾年來進展的報道與看法時翻到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話題,在Quora(美版知乎)上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 On the new-lauched space ship, only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used. Is it a proof that the country is super self-sealed that they are getting rid of scientists from other countries by using an uninternational language? 在新發射的太空船上只使用中文,這是否證明了這個國家是超級自我封閉的,他們正在通過使用一種非通用語言來擺脫來自其他國家的科學家?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筆者突然有了把所有回答都看完的沖動,想看看全球各地的朋友對中國人在空間站使用中文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感受! ![]() 回答的態度居然是一邊倒:幾乎100%支持中國 這個問題是一年多前的,應該是天宮空間站的天和號核心艙以及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成功后提的問題,因此大家的回答都集中在天宮空間站相關上。 ![]() 第一位回答的朋友是Ma Jerry,據他自我介紹應該是一名中國人,他的回答比較具有代表性,當然是代表中國人的態度: ![]() 馬先生的回答很干脆,我們自己建造的空間站,想用啥就用啥,外國人要來也可以,帶上字典自己慢慢研究,當年你們國際空間站拒絕了中國人(沃爾夫條款拒絕了了NASA和中航天有任何往來,NASA局長尼爾森在去年還宣稱要永久拒絕中國人進入國際空間站),現在又掉過頭來指責中國人用中文封閉,這不是精神分裂么? ![]() 第二位回答的是吉姆·米爾頓,看起來是一位荷蘭人或者在荷蘭工作,他的回答好干脆,直接以第三人的角度唾罵了問題的提出者并戲謔他是一個蠢貨: ![]() 毫不留情,直接扒下了美國人高高在上的思維,就像第一個回答的馬先生說的,這是典型的西方式傲慢。 ![]() 第三位比較典型的回答者是Richard Kerr,認證是曾就職于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療集團商業服務部,他的回答好啰嗦,筆者提煉了最關鍵部分: ![]() 第四位典型的回答的朋友則是退休的電氣工程師Jim Bertagnolli,他的回答非常理性且對中國科技發展以正面肯定: ![]() 他認為中國是全球科技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中國人不需要外援(意思是無需英語人才)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說普通話的人比任何其他單一語言的人要多,為什么要用英文? ![]() 這位叫吉姆的朋友直接真相了,直接給出了漢語才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語言,并且指出美國人被禁止參加(似乎沒有看到官方宣布禁止美國參加的新聞哈,這位朋友一定是受到了自媒體的瞎掰),而且他還表示,假如英語世界再與中國人脫鉤,那么英文在東方將無足輕重。 ![]() 盡管回答五花八門,但各位的答案的基本可以歸納為西方的傲慢,對中國的不尊重以及空間站上只有中國人,無需使用英文或者中國人自己的地盤中國自己做主等等,在這個話題上,筆者完全看不到指責中國人的,看來在Quora上對于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回答態度還是非常干脆的。 對于中國空間站使用中文:外國宇航員怎么辦? 估計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到中文操作界面應該是在好萊塢大片《地心引力》中,按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操作界面,然后再以簡體中文的方式展現出來,怎么看怎么別扭! ![]() ![]() 聯盟號飛船的按鈕操作界面 不過幸好沒過多久官方的中文版出現了,果然看起來就順眼多了,真正的所見即為所得,母語版本的操作界面,按鍵操作時完全無需考慮,這是避免了緊急狀態腦子“死機”的尷尬哈。 ![]() ![]() 所有主頁面、子頁面以及操作按鈕與說明全是中文,基本上我們中國人多少還是學了點英文,就算不認識,有時候根據前后文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但對于西方宇航員來說,中文并非大部分人的第二語言,甚至根本就不在他們考慮之內,如果就此登上中國空間站,估計就抓瞎了! 歐洲宇航員已經開始學中文:好難啊! 2018年6月27日,BBC中文刊發了一篇標題為“Why Europe’s astronauts are learning Chinese”(為什么歐洲的宇航員都在學習中文)?的文章,詳細說明了德國宇航員馬蒂亞斯·毛雷爾(Matthias Maurer)在中國參加訓練并學習中文的經歷。 ![]() 毛雷爾表示在中國參加訓練與在俄羅斯和美國完全不一樣,與中國人在一起像個大家庭,即使周末也在一起,不像美國一到下班就人影全無,與他一起學習中文的還有法國宇航員Thomas Pesquet,不過大家都承認,這個中文實在有點難,有些超出他們的預料! ![]() 馬蒂亞斯·毛雷爾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上執行任務,至于未來會不會登上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實在不好說,但方法倒是有了,想來天宮空間站,那么先學好中文不就結了!讓你們也嘗嘗學中文究竟有多難。 中國真是超級封閉的嗎?外國宇航員即將登上中國! 天宮空間站用中文,就代表中國超級封閉?就像前文所說的那樣,國際空間站用了“開放”的英文,結果把中國拒絕在了外面,而中國使用了“全封閉”的中文,卻沒有拒絕任何一個國家! ![]() 2021年12月2日,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席首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致辭時表示,中國的航天發展是開放的,同時也是包容的,中國空間站在運營期間將有外國的科研項目,也希望有外國的航天員到空間站工作,為此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大量的籌備工作。 ![]() 這個話題還真不是說說,就在7月22日,Tricia L Larose博士發表推文稱,她將在未來登上中國空間站執行為期31天的任務,筆者順著這條信息去查找,結果翻到了這位博士在2020年寫的一篇論文,在文中表示,她們正在執行一個歐洲多國的腫瘤研究計劃,最后一步就是在天宮空間站驗證她們的理論。 ![]() 其參與方有挪威奧斯陸大學和挪威科技大學、法國國際太空大學、比利時核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弗里耶大學以及荷蘭的哈布雷赫特學院,看來這絕對是一個國際研究機構,而Tricia L Larose博士將代表他們前往空間站實地操作實驗。 ![]() 目前Tricia L Larose博士正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展開訓練,預計2025~2026年她將登上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顯然學習中文一定在她的日程之內。 ![]() 所以中國空間站不但不封閉,反而是非常開放的!就像目前在國際空間站上執行任務的馬蒂亞斯·毛雷爾在當年接受BBC專訪時稱: “在我印象中,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可以通過聯合國與中國取得聯系,并有可能送宇航員搭乘中國空間站在外太空飛行。”毛雷爾說,“不僅是歐洲國家,還有目前可能沒有宇航員計劃的發展中國家。” ![]() Matthias Maurer 天宮空間站的合作與開放,正在讓當年拒絕中國的國際空間站日漸變得像個笑話!(完) 參考: https://www./On-the-new-lauched-space-ship-only-the-Chinese-language-is-used-Is-it-a-proof-that-the-country-is-super-self-sealed-that-they-are-getting-rid-of-scientists-from-other-countries-by-using-an-uninternational-langu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