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過的是什么日子,看圖片就知道了: 是「火焰山」一樣的天氣。 ![]() 我們面臨的不只是夏天高溫,而是臨近三伏天的“極端高溫”。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發布的溫度中,連續很多天,都是紅燦燦的一片,甚至紅的發紫。紫色,表示氣溫在 40 度以上的極高溫天氣。 民間俗語說:“一歲難過關,唯有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階段,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中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更應提高警惕。 我們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今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今年的中伏比較特殊,因為從7月26日進中伏,到8月15日進末伏,這期間有20天,意味著在中伏之后還會再閏一個中伏,將中伏的期限延伸到20天。這種現象俗稱“雙中伏”或“倆中伏”,大家一定要做好準備! ![]() 家有老人,更要注意降溫很多老人,可能是舍不得電費,也可能是覺得空調對身體有害處,總是不喜歡開空調—— 實際上,老年人是極端高溫天氣下非常容易受到傷害的脆弱人群。近日,就有報道有老人因為氣溫過高,導致生病住進ICU。 ![]() 為何老人自覺不熱,卻因體溫過高得病? 首先,老年人體內含水量低。溫度升高會讓老人體內水分迅速降至危險狀態。 同時,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弱。溫度上升時老年人出汗較少,體內的熱不能通過汗液散失,更容易造成體溫過高。 老年人對自身身體狀況并不敏感。老人對于炎熱和口渴都不敏感,可能已經脫水了都不知道,無法及時補充水分。 ![]() 三伏天,老人要如何養生?葷素搭配,清淡飲食,預防腸胃疾病 有很多中老年人是非常節儉的,任何剩菜剩飯都舍不得扔掉,會將其放在冰箱中,第二天早晨或中午繼續食用。孰不知,這種剩菜剩飯在比較炎熱的三伏天非常容易變質,引發腸胃疾病,還可能會誘發慢性腸胃炎。夏天出汗較多,易造成體內水分不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中老年人在三伏天應注意補充水分,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或淡茶。清淡飲食,葷素搭配,保證均衡營養。吃些新鮮蔬菜、瓜果,適當攝入一些瘦肉、魚類,多吃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限制用鹽。 ![]() 多補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的時候,容易出汗。出汗一多,身體就容易脫水,大量的補水來避免體液的濃縮。對于老年人來說,缺水還是不少疾病發作的誘因之一,因此,三伏天老年人要注意多補充身體的水分。 醫學證實,等到口渴時,體內已經缺乏1%~2%的水分,屬于輕度缺水狀態,非常不利于本身就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的健康,建議將飲水分布在一日三餐以及睡前和晨起,喝水別太快,小口小口慢喝。 ![]() 戶外運動要“避熱” 其實,古人說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更多強調的是對于事情的執著與毅力,講究的是做事情持之以恒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炎熱的三伏天鍛煉身體就需辯證看待了,天氣過熱的時候,鍛煉不僅大可不必,甚至還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較大傷害。尤其是對于老人而言,三伏天鍛煉更需要謹慎。 夏天老人戶外運動注意事項首先就是要避免陽光的直射,運動地點盡量選擇在室內,如乒乓球、室內羽毛球、游泳等。如果要進行戶外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鍛煉,運動強度也要適量,避免強度過大的運動,可以選擇散步、練太極拳等輕松的有氧運動。且夏季運動出汗多,鹽分流失大,運動后也應及時補水,但是不要一次喝個夠,而是要“多次少飲”。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老人進行鍛煉,更要注意適量鍛煉強度。時間不宜過長,少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一旦出現頭暈、頭痛、胸口痛等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 「夏天多出汗才能身體好」「開空調多費電」「心靜下來自然就涼快了」......高溫之下,這類觀念真的要不得。 記得提醒家里的老人,高溫天氣一定要注意乘涼,多喝水,適當用用風扇空調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