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戰中最讓盟軍頭疼的納粹名將,曾數次讓盟軍各大名將鎩羽而歸,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曾以幾十萬人,抵擋蘇聯百萬大軍,打敗蘇聯軍神朱可夫,因此被稱為“防守大師”! 他是二戰最強的防御天才,多次為納粹德國續命,但與全世界對抗,助紂為虐,最終下場凄慘。 那么,他到底是誰?他到底是如何抵擋蘇聯百萬大軍的?最后結局到底有多慘? ![]() 本期,為大家講述,二戰防御大師莫德爾,背后的歷史。 二戰前1891年,沃爾特·莫德爾出生于德國的根特海姆,在17歲時進入德國知名軍校學習,由此開始了從軍之路。 在一戰中,莫德爾作戰英勇、身先士卒,他也因此榮獲一級鐵十字勛章,并在戰后獲得了首長的推薦,前往部隊署訓練處學習實踐。 而在這里,他不僅有機會接觸到德軍先進的戰術理論,極大提高了自己的軍事水平,還有幸結識了許多德軍中的“希望之星”,如在二戰中出任德軍總司令的名將布勞希奇,以及曾先后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哈爾德和凱特爾等,這也為他日后平步青云的仕途,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 而在30年代,莫德爾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希特勒。 1933年,希特勒成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并在兩年后,公開宣布大規模擴軍,這讓他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他也因此成為了希特勒忠實的追隨者。 為實現希特勒的“雄心壯志”,莫德爾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少壯派將領一同,提倡高層進行戰術改革,放棄傳統的步兵戰術,改為讓裝甲部隊擔任攻擊箭頭。 ![]() 面對保守派的壓制,莫德爾雖然位卑言輕,但卻毫不畏懼,甚至直接向希特勒闡述觀點,并組織部隊進行了一次模擬進攻,贏得了希特勒的贊賞,他也因此直接晉升為少將。 二戰初期二戰爆發后,莫德爾在極短時間內,便展現了極高的軍事水平,將德軍裝甲兵團的破壞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在法國戰役中,時任第16集團軍參謀長的莫德爾,在短短兩個星期內,便指揮部隊,完成了對馬其諾防線的包抄合圍,最終配合第1集團軍,讓40萬法軍官兵放下武器! 而在蘇德戰爭中,他又率領第3裝甲師,成為了古德里安第二裝甲集群的攻擊箭頭,從蘇德邊境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令蘇聯十分頭疼,他也因此成功躋身名將之列! ![]()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逐漸由攻轉守,莫德爾多次讓盟軍名將鎩羽而歸,成為了二戰德軍最強的“防守大師”! 勒熱夫戰役莫德爾最為經典的戰役,無疑是蘇德戰爭中的勒熱夫之戰,而他的對手,是被公認為二戰蘇軍最為優秀的將領之一,被稱為“軍神”的蘇聯名將,朱可夫! 1942年,德軍兵敗莫斯科,為維持對蘇軍的壓制,希特勒命令莫德爾指揮第9集團軍,死守距離莫斯科僅160公里的勒熱夫地區。 ![]() 然而,莫德爾在到達前線后發現,前線部隊的情況,相當不妙。此時,第9集團軍對外號稱26萬人,但實際上卻只有6萬人,裝甲戰車加起來也只有可憐的5輛。 更糟糕的是,這些部隊此時還被蘇聯第22、29、39三個集團軍團團包圍,一股蘇軍甚至已經打到距離集團軍司令部幾公里的地方,形勢萬分危急! 然而,莫德爾卻在這里,創造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跡! 他在抵達前線后,一邊著手實施一系列小規模的反擊,盡可能讓被蘇軍沖的七零八落的防線連成一片,一邊等待反擊的機會。 ![]() 戰至7月,莫德爾不僅穩固了防線,還獲得了來自后方的支援,總兵力達到了幾十萬人,甚至全殲了突入德軍陣線的蘇聯第39集團軍,徹底免除了后顧之憂,令蘇軍目瞪口呆! 然而,莫德爾還沒有高興多久,朱可夫便立刻還以顏色,出動4個集團軍、35萬人的兵力,向勒熱夫地區發起猛攻,戰場上一時間殺聲震天、血流成河,連地面都染上了淡淡的紅色! 然而,讓朱可夫萬萬沒想到的是,占據絕對優勢兵力的蘇軍,不分晝夜地猛攻勒熱夫近兩個月,但就是無法突破莫德爾的防線! ![]() 而究其原因,是因為莫德爾命令前線部隊作為誘餌,吸引對手孤軍深入,隨后出動小股部隊,遲滯對手的進攻,最后集中優勢兵力,剿滅對手的進攻。 運用這種戰術,德軍的防線雖然始終搖搖欲墜,但卻沒有讓蘇軍前進一步! 為盡快解決戰斗,配合斯大林格勒地區的進攻,朱可夫決定發動“火星行動”,出動足足190萬的兵力,向莫德爾的陣地,發起了最為瘋狂的進攻! 然而,莫德爾卻見招拆招,在不斷后退陣線的同時,將預備隊化整為零,隨時準備填補防線中的缺口。 ![]() 依靠這一戰術,德軍陣線不僅沒有崩潰,反而將蘇軍前線部隊切割成數塊,直接讓對手的正面進攻陷入癱瘓! 而在行動開始幾周后,蘇軍被斃傷俘的人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76萬,而德軍的陣地,卻始終沒有分崩離析! 所以,朱可夫只能承認火星行動已經失敗的事實,吞下了失敗的苦果。這一戰,也成為了朱可夫一生中最為遺憾的一筆。 ![]() 而憑借著勒熱夫戰役的表現,莫德爾也成功躋身世界名將的行列。 在隨后的幾年內,他憑借著自己的戰術,幫助納粹德軍保留了有生力量,但卻并不能改變德軍已經走向頹勢的事實。 市場花園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逐漸由攻轉守,而在諾曼底登陸后,德軍的目標已經從“征服世界”,變成了“保衛本土”,莫德爾也被派往西線,防守美英聯軍的兵鋒。 而這一次,莫德爾的對手有兩位,一位是美軍名將、盟軍最高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一位是英軍名將、曾以一己之力擊潰隆美爾的蒙哥馬利,莫德爾此次的任務,會更加艱難! ![]() 為盡快結束戰斗,蒙哥馬利提出了一個極為冒險的計劃:市場花園行動。 此次行動的關鍵,是要充分利用空降兵高機動性的特點,直接空降到德軍后方,配合大部隊攻擊柏林,結束戰斗。 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經過反復研究,制訂了以空降行動為主的“市場行動”,以及進行地面作戰的“花園行動”。 為了順利完成目標,英美兩國投入戰機超過1.5萬架,空降兵力達到了驚人的3.5萬人,可以說是動用了短期內能夠使用的全部家底! ![]() 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莫德爾硬是靠著手中的殘兵敗將,硬生生地又贏了一次。 由于在二戰中,盟軍多次利用空降兵的機動性扭轉戰局,因此在諾曼底登陸后,莫德爾在布置德軍防御時,著重強調防空能力。 因此,在盟軍的行動開始后,大量士兵還未到達空投地點,就被德軍高射炮密集的火網擊落,即使僥幸到達目標地點,在天上的傘兵,也成為了德軍的活靶子,損失極為慘重。 但對于盟軍而言,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執行計劃。 ![]() 然而,這卻正中了莫德爾的下懷,他立刻制定了圍點打援的計劃,一邊圍困空降至德軍陣地后方的盟軍空降部隊,一邊派遣主力阻敵增援,盡可能消耗盟軍的有生力量。 最終,在經過一周多的拉鋸戰后,被德軍圍困的空降部隊,在內無補給、外無救兵的困境下,除部分士兵僥幸逃脫外,其余全部向德軍繳槍投降。 至此,莫德爾成功以一己之力,挫敗了盟軍兩位名將聯手發動的攻擊,讓盟軍聲勢浩大的“市場花園行動”,以慘敗告終! ![]() 然而,此時的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面對占據絕對優勢的盟軍,僅憑莫德爾一人根本無法扭轉戰局。 1945年春天,莫德爾所在的德國B集團軍群,在魯爾地區被盟軍團團包圍。 最后,莫德爾決定遵循對希特勒的誓言,拒絕向盟軍投降,獨自一人走進樹林,對準自己扣動了扳機。 就此,希特勒最為器重的“防守大師”,就這樣草草地收場了事。 ![]() 需要說明的是,在莫德爾的戎馬生涯中,并非沒有失誤,比如在庫爾斯克會戰前,正是由于他過分保守,力主推遲戰斗爆發的時間,才讓蘇軍有了喘息之機,最后輸掉了會戰。 而他的同僚,雖然都肯定了他的防守能力,但普遍對他評價不高,其參謀長甚至表示,莫德爾“不切實際,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宏觀把握”。 當然,我們需要明白,即使莫德爾防御能力再強,他選擇為希特勒效忠,與全世界對抗,最終等待他的,也只有滅亡一途。 參考資料: 大仙《勒熱夫絞肉機》 史鑒《東線防守大師》 彭志文《納粹名將莫德爾的崛起》 許壽明《遙遠的橋——市場花園行動》 彭志文《B集團軍群的覆滅/莫德爾的最后一戰》 鄒艷、彭志文《東線1944——“東線救星”莫德爾戰記》 彭志文《“開水壺”里的救贖 莫德爾任德軍西線總司令的18天》 |
|
來自: 漫步之心情 > 《美元霸權.大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