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咸松 楷書《林散之詩》 福建 評委洪厚甜 對肖咸松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件大字楷書作品是這次投稿作品中比較突出的,一是用筆沉穩有力,不浮不滑,體現出作者在扎實功力上的自信。二是作者視野開闊取法多元,結體自然和諧,整體上平淡沖和,格調高于一般魏楷大字。三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作者自己的藝術風貌,而非簡單因襲古人面目。 ![]() 馬端兵 隸書《陶淵明詩四首》 安徽 評委王亞洲 對馬端兵作品的提名理由 這次“林散之獎”的評審工作十分嚴謹,工作安排可謂細致入微,能參與展覽的終評工作很榮幸,油然而生一種對書法藝術的敬畏感和對評審工作的責任感。 此展獲獎作品我推薦了五件作品,其中馬端兵作品最終獲獎。我認為,這件作品首先是沒有花里胡哨的拼接,在一張白宣上比較完整地表達了作者的藝術情懷和思想;其次,明顯可以看出作者于漢隸用功之勤之深,筆底透露出《禮器》、《張遷》、《郙閣》、《鮮于璜》、《西狹》等碑的影子和氣息,信息量大,說明作者的融合能力較強;再者是作品雖然字數較多,但能不急不厲,娓娓道來,不乏書寫性,藝術感知傳遞沒有生澀感;還有一點,落款行草同樣功力較深,與主體氛圍很協調。 ![]() 莊千恒 楷書《曾鞏游信州玉山小巖記》 河南 評委王登科 對莊千恒作品提名理由 這件楷書作品,以小歐筑基,寫的平實、莊重。一反歷來學歐者的俗習。歐楷結體緊結局促、劍拔弩張,此乃其短處,但此件作品將歐風吐納一新,寬博處帶整肅,刻意里有天然,是一件難得的楷書佳作,這是我提名的理由。 ![]() 張彬華 行書《林散之詩》 福建 評委韓戾軍 對張彬華作品提名理由 在入選的行書作品中,這件大字行草比較突出,作者以王鐸大字行書為主調,通會傅山、何紹基行書的筆情墨韻,何紹基行書的結字時而瓣香其間,通篇整合得較為和諧統一。作者運墨淋漓,筆酣墨暢,頗有氣勢,王鐸行草的漲墨法理解運用得巧妙自然。深望作者珍重自己的才情,進一步挖掘傳統,走出模擬和簡單的融合,找到自己,成就個性,走向更廣大的藝術境界。 ![]() 羅寧 行書《世說新語六則》 上海 評委劉月卯 對羅寧作品的提名理由 的確,一件作品成功的標志一定是書寫者和觀賞者能夠同頻,唯此方能實現作品的多重價值。羅寧年紀尚輕便有此表現值得稱贊,當然此作亦有不足之處,如個別點畫有輕佻之筆,特別是收筆處虛鋒較多,不夠沉實,需再磨礪。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學書需要一個恒久的信念做支撐。 期待羅寧! ![]() 王衛東 草書《林散之詩》 江蘇 評委王乃勇 對王衛東作品提名點評 此幅作品之筆法,中側順搭,兼顧絞轉,收筆波挑,婉轉處顯質樸,方折處見精神。結體,縱橫互補,以正為主,欹正相生,錯落有致。章法,字行無明顯疏密,平鋪而來,寓布白于簡淡之中,反顯茂密厚重之感。墨法,枯濕交替,書寫自然道來。總而言之,作者整體取意陸機《平復帖》,但又獨出己意,化矛盾于平靜之中,簡淡中品味出遒勁,厚重,渾樸的藝術享受。 ![]() 吳建軍 篆書《林散之詩》 江蘇 評委高慶春 對吳建軍作品提名理由 ![]() 甘敏求 篆書《林散之論書詩》 湖南 評委傅亞成 對甘敏求作品提名理由 ![]() 李光耀 隸書《文震亨長物志卷五》 江蘇 評委季平 對李光耀作品提名理由 第五屆林散之書法作品雙年展的評審,流程設計科學嚴謹,周密細致。評審按書體和比例實行多輪淘汰。獲獎作品采取評議結合,在評委投票和反復斟酌、醞釀中決定取舍。應該說獲獎作品的產生是評委集體意志的表達和共識的凝聚。尤其是隸書獲獎作品的勝出,可謂風雨兼程,一路坎坷,評委們在為獲獎作品點贊和祝賀的同時,也由衷感嘆作者的幸運。李光耀先生的隸書冊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斬關過將,脫穎而出的。 是冊制作精良,陳年老紙,素鉛打格,用蠅頭小隸選錄明文震亨長物志,洋洋千余字,首尾貫通一氣,題跋凝煉,與正文相契,賞讀時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古意盎然,素雅靜穆。賞讀之余亦可揣測作者創作時那種不激不厲,自然平和的書寫狀態和愜意。作品點畫自然質樸,結字平實古拙,亦隸亦楷,隸楷相融,既有唐人之法,又有清人之意,作品雖然沒有當下大字漢隸那種厚重大氣和視覺沖擊,但細細品讀,卻耐人尋味。作者以獨特的面目、創作形式和審美視角贏得了評委的贊許和認可,愚以為也是作者之所以能摘得第五屆雙年展隸書牛耳的緣由吧。 ![]() 周鑫 草書《米芾海岳名言節錄》 安徽 評委趙長剛 對周鑫作品的提名理由 此次林散之書法雙年展草書作品整體水平還是一般,小草和章草相對好些,大草和大字草書較弱,但有幾件冊頁寫的還是相當不錯,這件冊頁就是其中之一。作品的整體氣息很好,書寫自然,飄逸灑脫,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有這么幾個特點。 1.以《十七帖》筆法入,筆法熟練,出鋒靈活有變,收放皆有控制,顯示出作者良好的駕馭能力 2.線條不凝滯,動靜結合,收處不板,放處不散,整體線條質量較好。 3.結字源于古而不囿于古,有自己的表達,巧而不媚,求變又不著乖戾,始終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審美尺度中。 4.章法布局合理,輕重、疏密搭配自然,不刻意,不做作。 5.通篇以色紙完成,不刻意,只以淺色紙鑲邊,以突出作品本身,質樸但不簡陋 美中不足的是,線條的質感略顯單薄,墨色變化也少了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