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腹水歸屬于祖國醫學“鼓脹”等范疇,是指腹部脹大,繃急如 鼓,皮色蒼黃,脈絡顯露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證。一般認為導致本病的 病因較多,大多將其歸納為酒食不節、情志異常、蟲毒感染及疾病后續發 等四個方面,其病機為肝、脾、腎三臟受損,致氣、血、津、液等不能正常運行,氣、血、水等邪氣互結滯留腹中而成本病,病理性質總屬本虛標 實。 嗜酒過度、情志不暢、蟲毒感染和病后續發等是導致鼓脹的病因。疾病初期,致病因素首先 損傷肝,致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橫逆乘脾致濕邪困脾,脾失健運,不能 運化水液,氣滯濕阻,形成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壅塞聚集中焦,出現肝 脾俱病之候;隨著鼓脹病情遷延,不僅可致氣滯血瘀,壅塞隧道,使氣、 血、水瘀留更甚,還可累及于腎,致陽虛衰,若腎失開闔,腎氣不能促進 肺氣和脾氣的運化和輸布水液,也不能正常調節尿液排出,則加重鼓脹程 度,形成中晚期脾腎陽虛和水盛的癥候;若腎陽虛敗,陽病及陰,或水濕 郁而化熱,灼傷陰液,導致腎陰虧虛,陰虛則陽無以依附,陽氣不能蒸化 水液,形成鼓脹后期的肝腎陰虛之證,腎陰虧虛。所以說鼓脹形成的基本 病理因素為:氣滯、血瘀、水停,病變的主要臟腑為肝、脾、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