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醫生,現在大部分高血壓都是痰濕引起的你知道嗎?今天李醫生告訴你原因,教你如何祛濕降壓。濕氣,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但是呢,很少有人會把濕氣和高血壓聯想在一起,你知道嗎,其實高血壓大多是和痰濕有關系的。 首先呢,在中醫學中,是沒有“高血壓”這一概念的。中醫內科疾病則將高血壓歸納到“眩暈”的范疇。因為高血壓患者的早期主要癥狀之一,就是眩暈。那身體為什么會引發眩暈呢?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痰濕,那什么是痰濕呢?濕氣大家肯定都聽過吧,我們平常啊,不愛運動,或者吃一些生冷油膩的食物都會產生濕氣。我們呀,可以把痰濕,理解為濕氣已經到很嚴重的地步,這就是痰濕。要是日常飲食不節呢,導致了脾胃損傷,或是思慮太過而損傷脾胃了。這就會令脾的運化失職,于是呢,痰濕就難以輸布,水濕內蘊以后,化作痰濁。而經絡血脈就會為之阻遏,從而導致清陽不升而發作眩暈。有些人,則是痰濁之邪直接上泛頭部,而引發眩暈。 總的來說,要是脾功能的失調、弱化,一旦形成脾虛失健、痰濁阻滯,這就極容易引發眩暈。這種人呢,通常伴隨著頭暈、頭痛、頭脹的表現,一看舌頭啊,發現,舌頭胖大,舌邊有齒痕,舌苔呢,發白,這個時候啊,我們中醫上最常用的的一個方,就是半夏白術天麻湯。那它為什么有用呢?李醫生帶大家先了解一下半夏白術天麻湯。它呢,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紅、白術、 甘草等藥物組成。李醫生呢,給他分成兩個部分,給大家解讀一下。 第一梯隊呢,是它的主要部分,其中包含了半夏和天麻,天麻呢,它是用來燥濕化痰的,它呢,還具有止嘔的作用,天麻呢,是用來平降肝陽,還具有治療內風引起的眩暈、抽搐等作用。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說: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可以看到半夏和天麻的重要性。 第二梯隊加了白術、茯苓、橘紅,甘草,以用來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的。其中呢,白術和茯苓主要是用來健脾祛濕的,橘紅呢,配合他們來調理脾氣,從而達到一個化痰的作用,最后加入了甘草用來調和諸藥,達到一個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