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并警告稱,高通脹和俄烏沖突帶來的下行風險正在顯現,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將世界經濟推至衰退邊緣。 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表示,到2022年,全球實際GDP增速將從4月份預測的3.6%的預測放緩至3.2%。報告還補充說,由于亞洲和俄羅斯經濟的低迷,全球二季度GDP實際上出現了萎縮。 因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IMF將其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4月份的3.6%下調至2.9%。在2019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全球產出萎縮3.1%后,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反彈至6.1%。 IMF首席經濟學家Pierre-Olivier Gourinchas在一份聲明中說:
俄烏沖突帶來高度不確定性 IMF表示,因面臨俄烏沖突推高能源和食品價格的風險,其最新預測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預計俄烏緊張局勢將加劇通脹,并使通脹預期更加頑固,從而促使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 IMF還提出一種“合理的”預期。如果俄羅斯到年底完全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石油出口進一步下降30%,那么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6%,2023年為2%,明年歐洲和美國的增長幾乎為零。 IMF表示,自20世紀70年代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率只有5次低于2%,其中包括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衰退。 IMF表示,目前預計發達經濟體2022年的通貨膨脹率將達到6.6%,高于4月份預測的5.7%,且這一高通脹水平的持續時間將長于此前的預期。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通脹率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9.5%,高于4月份的8.7%。 Gourinchas稱:
他說,貨幣政策收緊將在明年“反噬”經濟,使得經濟增長放緩,并給新興市場國家帶來壓力,但推遲這一過程“只會加劇困難”,他補充說,各國央行應堅持到底,直到通脹得到控制。 7月12日,由于需求放緩,IMF自4月以來兩次下調了對今明兩年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測。最新預測顯示,2022年美國經濟增速為2.3%,2023年預計為1.0%。今年4月,IMF則將歐元區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2.8%下調至2.6%,這反映出俄烏沖突帶來的通脹溢出效應。該機構對一些受俄烏沖突影響較大的國家的增長預測下調幅度更大,其中包括德國,IMF將2022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4月份的2.1%下調至1.2%。 與此同時,由于旅游業和工業活動前景改善,IMF上調了意大利2022年的增長預期。但IMF上周表示,潛在的俄羅斯天然氣禁運可能讓意大利陷入嚴重衰退。 俄烏沖突的“當事人”也不好過。IMF稱,在西方加強金融和能源制裁的情況下,俄羅斯經濟預計將在2022年收縮6.0%,2023年萎縮3.5%。烏克蘭經濟將收縮約45%,但該估計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
|
來自: 潤城壹號 > 《俄烏戰爭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