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東鄰陜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面積6.64萬平公里,常住人口720.2654萬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轄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等5個地級市(9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11個縣)。 ![]()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拔1100-1200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于平原之上,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寧夏地貌復雜,山地迭起,盆地錯落,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臺地,洪積沖積平原,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 1、沙鍋州,3538米,內蒙古、寧夏,阿拉善左旗、賀蘭縣,寧夏最高峰 2、鹿架臺,3460米,內蒙古、寧夏,賀蘭縣、阿拉善左旗 3、鋸齒山,3317.9米,內蒙古、寧夏,賀蘭縣、阿拉善左旗 4、敖包梁,3198米,內蒙古、寧夏,銀川西夏區、阿拉善左旗 5、南華山/蓮花山主峰馬萬山,2955米,寧夏海原縣 6、米缸山/米崗山/美高山,2942米,寧夏隆德縣、涇源縣,六盤山主峰 7、六盤山,2928米,寧夏隆德縣、涇源縣,六盤山北段最高峰 8、天都山,2704米,寧夏海原縣 9、月亮山/七里寶山,2633米,寧夏西吉縣、海原縣 10、大羅山主峰好漢圪塔,2624.5米,寧夏同心縣 11、卡不住,2480米,寧夏西吉縣 12、賀蘭山北猴,2468米,內蒙古、寧夏,阿拉善左旗、永寧縣 13、香山,2361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14、廟山,2339米,寧夏固原原州區 15、大山頭,2284米,寧夏石嘴山惠農區 16、墩墩梁,2278米,寧夏海原縣 17、高泉山,2247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18、峰臺山,2243米,甘肅、寧夏,靖遠縣、中衛沙坡頭區 19、米缽山,2219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中寧縣 20、小羅山,2201米,寧夏吳忠紅寺堡區、同心縣 21、窯山,2169米,寧夏同心縣 22、白虎山,2166米,寧夏平羅縣,西北軸承廠東南側 23、天井子山,2160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24、云霧山,2148米,寧夏固原原州區 25、大豐臺頂,2113米,寧夏同心縣 26、大草墩山,2113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27、白石尖,2058米,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 28、馬家大山,2051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29、黑營疙瘩,2023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30、千臺山,2010米,寧夏同心縣 31、鳳臺山,1977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32、臥龍山/觀山/龍首山,1958米,寧夏涇源縣 33、小風臺圪塔,1958米,寧夏吳忠紅寺堡區 34、小口子山,1958米,寧夏同心縣 35、老君山,1946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36、營盤梁,1909米,寧夏固原原州區 37、大梁山,1898米,寧夏海原縣 38、墩山,1891米,寧夏同心縣 39、大紅尖山,1891米,寧夏海原縣 40、墩墩梁,1887米,寧夏彭陽縣 41、北帽兒山,1871米,甘肅、寧夏,景泰縣、中衛沙坡頭區 42、墩墩山,1867米,寧夏海原縣 43、廟山,1844米,寧夏海原縣 44、窯溝頂,1828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45、孤山子,1824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46、大峁疙瘩,1781米,寧夏彭陽縣 47、黃鹿山,1786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48、牛首山,1774米,寧夏青銅峽市 49、氈毛山,1772米,寧夏同心縣 50、雙廟塬,1746米,寧夏同心縣 51、青龍山,1705米,寧夏同心縣 52、菊花臺,1598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53、駱駝山,1531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中寧縣 54、紅尖山,1524米,寧夏同心縣、中寧縣 55、五峰山/五指山/大圣山,1523米,寧夏彭陽縣 56、照壁山,1476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57、鞭桿梁,1467米,寧夏鹽池縣 58、紅石堆,1462米,寧夏中寧縣 59、古木嶺,1454米,寧夏吳忠利通區 60、麥垛山,1441米,寧夏中寧縣 61、嶺坡子梁,1430米,寧夏大頭梁東北 62、青山子梁,1405米,寧夏青銅峽市 63、木疙瘩,1401米,寧夏吳忠利通區 64、喇嘛墳山,1388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65、馬鞍山,1388米,寧夏中寧縣 66、烏車梁,1371米,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67、峰水嶺,1363米,寧夏青銅峽市 68、蔣窩子梁,1317米,寧夏靈武市 69、黑山,1305米,寧夏銀川興慶區、靈武市 70、盛家墩梁,1294米,寧夏青銅峽市 71、石坡梁,1289米,寧夏靈武市 72、麥垛山,1278米,寧夏青銅峽市 73、張家爛山,1247米,寧夏中寧縣 |
|
來自: 百里溪1 > 《1.1-各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