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一般孩子的情緒和媽媽的情緒很是相似。請你回憶一下,當一個媽媽的情緒是柔和的、溫柔的,孩子的脾氣也是溫柔的,之則亦然。 從小編記事起在內心就很在意母親的情緒,甚至有時候會因為母親的情緒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只因為討得母親的喜歡和開心。其實想一想之后,你會發現原來你也是這樣的,不要覺得太差異。 可能你會因為母親暴躁的情緒而不停地抵抗,甚至對母親惡語相加。但是你有想過嗎?曾經你的媽媽也是一個溫柔、善良、美麗、體貼的女人。只是在成家之后,加上生活、工作、孩子等各方面的壓力,只是在那么一瞬間情緒上了頭才不得已發泄出來了。等情緒發泄了,過了這段時間后也就好了,但是就是這么一瞬間讓孩子內心受到了影響,無形中將母親看作了一個大魔鬼,總會不由自主的內心害怕。 小編曾經看到一個小短片,短片中一個小女孩想要幫助媽媽擺放碗筷,媽媽很開心的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女孩。但是就在擺放最后一個的時候,碗掉到地上打碎了。媽媽很擔心的跑過來,一邊責罵小女孩,一邊立馬去拿了垃圾桶要收拾。小女孩看到后,馬上撿著地上的碎玻璃渣,母親一看到后更擔心了,罵的更兇了,孩子也不知道為什么她在幫忙,反而母親會罵她。后面孩子也不敢去幫忙了,等孩子長大后,母親便會責備孩子怎么什么都不做。 其實,看到這里,大概你也看懂了。媽媽的擔心都沒有錯,錯就錯在情緒的發泄,她沒有冷靜下來,而是一味的責罵,當孩子還小時完全不懂母親背后的情緒,久而久之就受到了影響。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這位母親情緒穩定下來,輕輕的說“你沒事吧,怎么這么不小心呀”孩子可能就不會懼怕母親,相反會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其實當母親的情緒很穩定時,整個家庭都是輕松、快樂、幸福的。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以后也會很自信,很勇敢的。 要知道孩子是一顆小樹苗,需要每一個人的耐心陪伴、溫柔呵護才能成長為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從現在起,不妨多點時間、耐心和好的情緒給孩子,相信每一次孩子都能感受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