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后,日本在亞洲地區縱橫馳騁,德國在歐洲大陸大殺四方,可以說這兩個國家在初期十分囂張。他們之所以敢囂張,在于他們沒有遇到克星,所以他們才敢目空一切,敢于挑戰全世界正義之師。 或許是因為沒有敵人緣故,他們想給自己找些刺激,就這樣兩國先后跟蘇聯干起來,蘇聯這只北極熊面對德國、日本挑戰,并沒有屈服于他淫威,而是重拳出擊,在他們強有力打擊下,德國、日本相繼失敗,蘇聯也因此兩國的掘墓人。 我們知道歐洲戰場上,有數百萬德國人死于蘇聯手下,所以有人便詢問,亞洲戰爭中,究竟有多少日本人被蘇聯干趴。 想要知道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從蘇聯和日本發生三次戰役,這樣既可知道雙方的傷亡情況。 張鼓峰事件該次戰役之所以被稱之為事件,主要是這場戰役沖突并不到。 1938年7月至8月期間,蘇日兩國在張鼓峰、沙草峰兩個高地發生了一場軍事沖突。張鼓峰和沙草峰位于中蘇邊境吉林省璦琿市東南部,該地區距離日本海僅有15公里。 該次事件,蘇聯派出22950人、日本派出7300人。 從人數上看,蘇聯毫無疑問戰友優勢,所以這場事件追蹤勝利方便是蘇聯占據張鼓峰,蘇日雙方簽訂停戰協議。 這次事件,雙方打得不太激烈,蘇聯之所以會和日本干仗,主要就是為了侵擾日軍,讓日軍不敢大規模對武漢用兵,該次事件成功,進一步鼓舞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決心。 該次戰役失敗,日本深深感受到蘇軍強大,認為擴大和蘇聯軍事沖突無意義,所以他們繼續將重心放在武漢身上,希望通過該次戰役勝利,成功鼓舞軍心。 張鼓峰事件結束后,日本公布了傷亡情況,日本陣亡526人,受傷在900人左右。 蘇日諾門罕戰役。1939年5月,蘇聯和日本在諾門罕發生了一場非常重要戰役,該次戰役失敗,徹底打消了日本北上念頭,全力南下和英美開戰,從而開啟太平洋戰場,至于和盟友德國夾擊蘇聯想法已經徹底破滅。 另外,這場戰役算得上是朱可夫元帥成名之戰。 諾門罕戰役是1939年5月,在今新巴爾虎左旗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今蒙古國哈拉哈河下游兩岸,由日本侵略軍挑起的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役。” 雙方之所以會爆發沖突,主要是外蒙古和偽滿洲國在哈拉哈河三角地帶存在一定爭議,所以,雙方背后老大哥直接出馬干仗,日本人之所以敢出兵和蘇聯干仗,主要是他們想試探蘇聯實力,如果蘇聯人實力虛弱,他們就會全力北上。 該次戰爭,蘇聯派出10萬人參戰,日本派出7萬人。
從雙方實力來看,蘇聯整體實力明顯高于日本,除了實力上差距外,蘇聯擁有超級名將朱可夫坐鎮,該人不僅有理論,又有實踐,是一位百年難見悍將。 蘇軍在良將和武器加持下,直接獲得了該場戰役勝利。 該次戰役結束后,日本陣亡7696人、負傷為8647人、失蹤為1021人、共計為17364人。(該數據存在一定爭議)。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日本傷亡較大,所以他們不敢輕易北上,畢竟蘇軍這場戰役中,表現出強大軍工能力,直接讓他們放棄北上,全力南下和美英開啟太平洋戰爭,至于配合德國夾擊蘇聯一事只能作廢。 蘇日八月風暴八月風暴,是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起一場大規模戰役。 該場戰役十分宏大,蘇軍投入150萬人、日本關東軍以及駐守南千葉群島、偽滿洲國軍隊,總兵力為106萬人。 八月風暴是一場一邊倒戰役,蘇聯趁著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東風,知道日本人抵抗意志已經沒有那么強,所以他們希望以一場摧古拉朽攻勢,徹底摧毀日本人抵抗意志。 幾天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軍戰斗意志瞬間沒了。 日軍不僅沒有戰斗意志,而且他們的裝備也不太好,畢竟英美對他們實行多年制裁,這讓日本國內沒有足夠資源生產武器,由于資源不夠,所以多數資源只能被集中于日本本土,為之后守衛本島做準備。 在多種環境影響下,日本關東軍失去抵抗意志,蘇聯獲得戰爭勝利,該場戰役中日本付出了83000人代價,59.4萬人被俘,蘇聯則是32000人陣亡。 以上可以得知,日本和蘇聯三次戰役中,日本總共付出了91222人左右陣亡代價。 三次戰役殺敵不多,但是這三次戰役都有一定意義,張鼓峰世間勝利成功簽字日本對武漢用兵策略、諾門罕則是打消日本北上念頭,八月風暴則是徹底讓日本沒信息將戰爭打下去。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