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在曹操諸將中最為出名。唐代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陸遜、呂蒙、陸抗、張遼、鄧艾等九人榜上有名,而在曹操手下眾多將領當中,只有張遼一人。 《三國志》記載,張遼是雁門馬邑人,馬邑在今山西朔州一帶。張遼原本姓聶,是馬邑富商聶壹的后代。聶壹為了躲避仇家,改姓為張。 在距離三國近四百年前的西漢時期,馬邑是漢朝和匈奴的交界地區。張遼的祖先聶壹,在馬邑邊境做生意,與匈奴單于很熟。漢武帝想結束長期實行的與匈奴和親政策,改為武力征伐,但苦于匈奴騎兵飄忽不定,難以聚殲。聶壹便自告奮勇,獻上一計,想引誘匈奴騎兵進入馬邑城,讓漢軍設下埋伏,來個甕中捉鱉。漢武帝大喜,于是制定了歷史上著名的馬邑之謀。 聶壹親自去見匈奴單于,說馬邑城中有大批物資,鼓動匈奴前去搶奪,他在城中里應外合。匈奴單于不知是計,親率十萬騎兵直撲馬邑城,而三十萬漢軍正在張羅以待,準備全殲匈奴。不料,就在匈奴騎兵接近馬邑的時候,卻發現有詐,急忙撤軍回去了,致使這一計劃功虧一簣。馬邑之謀雖然沒有成功,卻成為漢武帝改變匈奴政策、開始反擊匈奴的標志,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匈奴差一點吃了大虧,自然對聶壹恨之入骨,千方百計要把他除掉。聶壹只好改名換姓,躲避起來。值得欣慰的是,近四百年以后,聶家又出了張遼這樣威震四方的名將。 張遼武功高強,勇力過人,起初是丁原的部下,與呂布關系不錯。在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派張遼去河北招兵,得到一千多人。張遼回到京師的時候,朝廷發生動亂,何進被宦官殺死。何進的親信董卓帶兵入京,誅滅宦官,把持了朝廷。張遼便歸附了董卓,董卓死后,又歸附了呂布。 ![]() 公元199年,曹操消滅了呂布,張遼就歸降了曹操,從此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成為曹操麾下一員得力的大將。在官渡之戰中,張遼與關羽同為先鋒,救援白馬,擊破袁軍,因功升遷至裨將軍。 袁紹被消滅以后,曹操派遣張遼,率軍平定了魯國各縣。這時,東海郡太守昌豨發動叛亂。昌豨也是呂布部將,投降曹操后,被任命為東??な兀痪镁头磁蚜?。張遼與夏侯淵奉命平叛,大軍圍攻昌豨,可是,幾個月不能攻克,糧食快吃完了,大家商議撤兵。 張遼很細心,說:“我發現,這幾天昌豨總是向我注目凝視,他們射來的箭也越來越少,這一定是昌豨也十分困難了,是戰是降猶豫不決?!庇谑牵瑥堖|來到城下,與昌豨對話,勸其歸降。昌豨果然答應了。 張遼很高興,自己一個人跑到昌豨家里,去拜訪他的家人。曹操知道以后,埋怨張遼不該冒險。張遼說:“有明公軍威,料定昌豨不敢害我?!睆堖|的膽子是很大的。 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在白狼山突然與敵兵遭遇。當時,烏桓兵力眾多,而曹操身邊,只有一些輕騎兵,步兵主力尚未到達。將士們都建議說,等到后續部隊趕到,再與敵軍交戰。 張遼卻力排眾議,主張趁著敵軍陣式不整,立即開展攻擊。曹操采納了張遼的意見,并把自己的麾旗交給張遼,委托他全權指揮作戰。張遼高舉麾旗,一馬當先,沖擊敵陣,大破敵兵,斬殺了烏桓首領蹋頓,獲得大勝。 張遼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大將風度。公元208年,曹操順利收復荊州,招降了荊州兵馬,但人心尚未歸附,時常有叛亂發生。張遼奉命統領一支新組建的部隊,軍心很不穩定。 ![]() 一天深夜,有人在營中放火,全軍皆驚。張遼斷定,這只是少數叛亂者所為,于是下令,全軍將士保持肅靜,不得亂動。張遼率領數十名親兵,站在軍營中央,有亂動者皆殺之。不大一會兒,軍營就安定下來了。軍營一安定,叛亂者就暴露了,全被斬首。張遼憑著冷靜和膽大,成功地挫敗了一場兵變陰謀。 赤壁之戰以后,曹操率軍返回北方,留下張遼、樂進、李典等將領,率七千士兵駐守合肥。曹操臨走時,留下一封手諭,也就是錦囊妙計,囑咐道:“敵人來時,才可以打開看?!?/p> 不久,孫權親率十萬大軍,前來圍攻合肥。眾將趕緊打開曹操的手諭,上面寫道:“如果孫權來到,張遼、李典二將軍出去迎戰,樂進將軍守城?!贝藭r,城外孫權有十萬兵馬,出城迎戰,豈不是找死嗎?眾將都面面相覷,心中疑慮重重。 張遼慷慨激昂地說:“曹公手諭的意圖是,在敵人立足未穩之際,就迎頭痛擊他們,挫敗他們的銳氣,以安定我軍軍心。成敗的關鍵,在此一戰,諸位有什么可疑慮的呢?”李典也贊成張遼的說法,于是,他們連夜招募了八百名不怕死的壯士,準備第二天攻擊孫權軍隊。 第二天凌晨,張遼殺牛犒勞將士。八百勇士飽餐一頓,精神抖擻,天剛放亮,便大開城門,齊聲吶喊,沖向敵陣。張遼披甲持戟,身先士卒,高喊著自己的名字,勇不可擋,連斬敵將兩名,殺敵數十人,直沖到孫權的大旗下。 孫權大驚,眾將豎起長戟,守護著孫權。張遼大聲呵斥,要孫權下來交戰。孫權不敢動彈。吳軍沒有想到曹軍會沖擊軍營,起初驚慌失措,后見張遼兵少,才聚集軍隊包圍上來。 張遼指揮手下將士,左沖右突,率眾沖出了重圍??墒?,有一部分士兵沒有沖出去,他們喊道:“將軍,難道要拋棄我們嗎?”張遼聽了,高聲說:“我決不會丟下一名士兵!”張遼抖擻精神,大展神威,又返身沖入吳軍的包圍圈,將剩下的士兵全部救出。吳軍望風潰敗,沒有人敢于抵擋。 ![]() 經此一戰,吳軍失掉銳氣,曹軍士氣大振。孫權圍攻合肥十多天,不能取勝,只好撤軍回去了。這一戰,張遼威震江東,人人懼怕。有孩童哭鬧時,大人往往拿張遼的名字嚇唬小孩,于是留下了“張遼止啼”這個千古典故。此后,張遼長期率軍鎮守合肥。《三國演義》對合肥之戰,做了精彩的渲染和描寫。 曹操對張遼十分器重和信任,授予張遼假節。假節,是假以符節,代表皇帝行使一定的權力,用以威懾一方。不過,當臣子完成任務以后,這個節是要收回的,所以,假節比起假節鉞來,權威性要低一些。 曹操死后,曹丕繼續器重張遼,任命他為前將軍,封為晉陽侯。曹丕念念不忘張遼合肥之戰的功績,下詔說:“合肥之役,張遼、李典率八百士兵,擊敗賊寇十萬大軍,自古用兵,未曾有過?!?/p> 公元222年,張遼不顧身體有病,到海陵駐防。孫權聽說張遼來了,想起合肥之戰,心有余悸,對諸將說:“張遼雖然有病,但仍然勇不可擋,千萬要小心”。 這一年,張遼病情逐漸加重,在江都病逝,終年五十四歲。 在曹操的武將當中,有一位特殊的將領,名叫于禁。于禁智勇雙全,治軍有方,曹操對他的信任和器重超過了所有將領。可于禁被關羽俘虜過,似乎留下了污點,被人們所詬病。但從《三國志》記載來看,于禁不應受譴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