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蘿綠蘿(學名:Epipremnum aureum),屬于天南星科麒麟葉屬植物,大型常綠藤本,生長于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在雨林的巖石和樹干上,其纏繞性強,氣根發達,可以水培種植。成熟枝上葉柄粗壯,長30-40厘米,基部稍擴大,上部關節長2.5-3厘米、稍肥厚,腹面具寬槽,葉鞘長,葉片薄革質,翠綠色,通常(特別是葉面)有多數不規則的純黃色斑塊,全緣,不等側的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稍粗,兩面略隆起。原產印度尼西亞所羅門群島的熱帶雨林。 其纏繞性強,氣生根發達,既可讓其攀附于用棕扎成的圓柱上,擺于門廳、賓館,也可培養成懸垂狀置于書房、窗臺,是一種較適合室內擺放的花卉。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空間,凈化了空氣,又為呆板的柜面增加了線條活潑、色彩明快的綠飾,極富生機,給居室平添融融情趣。它的花語“守望幸福”也增加了其觀賞度。 綠色凈化器。綠蘿是比較常見的綠色植物,長枝披垂,搖曳生姿,很能讓空間變得生機盎然,綠蘿還有極強的空氣凈化功能,有綠色凈化器的美名。綠蘿能在新陳代謝中將甲醛轉化成糖或氨基酸等物質,也可以分解由復印機、打印機排放出來的苯,并且還可以吸收尼古丁。所以,無論是在居室還是在辦公室,都是一大凈化空氣的好手。 生長習性 綠蘿屬陰性植物,喜濕熱的環境,忌陽光直射,喜陰。喜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越冬溫度不應低于15℃。 綠蘿是陰性植物,喜散射光,較耐陰。它遇水即活,因頑強的生命力,被稱為“生命之花”。 具體養護方法: 1、光照:綠蘿是不能曬太陽的,曬了太陽的綠蘿,葉片會黃掉甚至曬焦,綠蘿需要在有光的環境下生長,但是不能在太陽底下生長。同時,溫度低的時候要盡量少開窗,因為極短的時間內,葉片就可能被凍傷。 2、溫度:在北方,室溫10℃以上,綠蘿可以安全過冬,室溫在20℃以上,綠蘿可以正常生長。 3、水:秋冬季的澆水量應根據室溫嚴格控制。供暖之前,溫度較低,植株的土壤蒸發較慢,要減少澆水,水量應控制在原來的1/4~1/2之間。即使供暖之后,澆水也不可過勤,澆水要少向盆中澆,應由棕絲滲水。另外,還應向棕柱的氣生根生長處噴水,以減少因蒸發過快引起根部吸水不足。冬季澆的水以晾曬過一天后的水比較好,水過涼容易損傷根部。 4、肥:入冬前,以澆液態無機肥為主,時間是15天左右一次。入冬后,施肥以葉面噴施為主,通過葉面上的氣孔噴施為主,通過葉面上的氣孔吸收肥料,肥效可直接作用于葉面。葉面肥要用專用肥,普通無機肥不易被葉面吸收。 5、病蟲害:綠蘿植物很容易受到害蟲和病原體的問題。典型的害蟲影響綠蘿包括粉蚧殼蟲,紅蜘蛛,蚧殼蟲。粉蚧殼蟲通常是最常見的,并且可以使用酒精殺蟲,棉簽除去或用手取出。 身處鋼筋水泥四四方方的房室中,阻隔的只是城市嘈雜的喧囂與寂寥,套不住的是對自然生命靈動的向往與追求。城市發展的越來越漫無邊際,樓宇建蓋的越來越超出天際,而我們無處安放的自然情懷甚至于找不到那么一培家鄉的熱土,滿眼望去盡是水泥澆灌而成的構筑物與瀝青交融而成的柏油路面。每到傍晚與清晨伴我入眠以及叫醒我的不再是鳥鳴與雞叫,完完全全是被籠罩于其中的機電聲與機械的轟鳴。以至于想要尋找那么一塊培植而出的寧靜與純澈顯得多么必要與迫切。 房室中養殖一些綠色精靈顯得尤為必要,綠蘿——“生命之花”,極易養活遇水既能表現出綠色靈動的精靈。即可培植與小型玻璃奶瓶中也可栽種于大盆土壤中。其蔓延纏繞的特性即可攀附于欄桿間也可附著于墻面更能如綠色瀑布流淌在衣柜、冰箱等立面上,造型各異完完全全淹沒了鋼筋混凝土的冰冷。對于栽種綠蘿這種大眾情人般的濫活植物,種植技巧與養殖方法完全沒必要去掌握,你只要順著自己的心意用心呵護按自己選擇的路徑去走它總能在不輕易間讓你感到此物的與眾不同。無論是水培或是土植,最基本的是需要選擇綠蘿成活蔓延攀爬的方向,選擇既定的目標。綠蘿是一種生長旺盛并且蔓延迅速的生命實體,青綠、墨綠或者葉片中帶有嫩鴨黃都是它對于生長環境或者說生境的一種實實在在的反應與反饋,點綴其上這些是你作為養殖者能夠發現的一些美妙而不能言說的一點奇跡。 綠蘿何謂之,比較簡明的解釋就是綠色藤蘿——一種綠色的攀援實體。螺旋互生的葉片交錯的附著生長于同樣碧綠的莖藤上,不停不休一直做著抽芽、舒展、由淡綠慢慢變為青綠甚至于墨綠,每一片葉都能夠讓你感受到生命為何之意。 水培于透明玻璃瓶中的綠蘿,你可以欣賞的不只只是葉、莖或者花、實,還有它作為深埋土里的根。水中的根既表現出渾濁也體現出靈動,渾濁的是它服務于水面之上綠色子實體的那份努力;靈動的是它剛剛冒出的根尖處吐露的根毛,乳白色、柔弱、但看得出有一種好似精神力的東西匍匐于其中,燦漫的遠遠脫離了塵世般,殊不知過不了多久它仍舊會因為生存而變得渾濁,去努力吸取水中養分滋養于水面之上。可以喜悅的是只要生存欲望足夠強大,這樣柔弱的乳白會不停的出現在玻璃中遠遠逃離于渾濁頂部,可以看到的是它的努力、拼搏、奮斗。水面之上的綠色實體蔓延攀爬中也會在葉莖之間伸出深灰色粗壯的根。好像是特意有別于生存于水下不停為其供應養分的根,突兀于葉莖之間的根沒有柔弱的乳白色,深灰色布滿其上似乎只要沒有阻隔它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不停生長拉伸,直至觸碰到它認為的目的地。兩個身處不同生境的同一物散發出的都是一種它與身俱來的本能的追求——不停尋找為之生存的法則。小小的“生命之花”確實展現出了它足夠的生命力,這樣的不停尋找又在尋找中不停地變換自己本來的面目。 根植于泥土上的綠蘿,竟如攀援在不同構筑物上的碧綠裝飾。渾然一體、不偏不倚,散發而出的柔軟讓構筑物顯得不那么冰冷、剛硬。培植足夠的肥料,它就能噴張出那極盡可能的謂之綠蘿的張力。根植于陽臺一個長、寬、高各10厘米的容器里,一年的時間里它似乎是獲取了時間的魔力般盤繞而至七八米之外的臥室窗欄上,綠莖更是膨脹到幾乎難以認為其是房室中種養的綠草。在盤繞的路徑上更是見縫插針般把一切可能的希望根須插入任何有土壤的花盆中。綠蘿的這種極盡可能像極了我們每一個生存在城市中小小蟻族,不同的是它能夠極盡可能的去獲取它所需的一切生長之物,而我們卻極盡可能的縮小我們獲取生存的范圍,在沒有觸碰到危險之前就用盡一切而龜縮于自認安全舒適的一隅。缺少反抗叛逆多的是一種逆來順受,壓力最終不是從內部自身突破而是從外部碾壓而來。 種養綠蘿兩年有余,唯見其不斷生長蔓延的綠色藤莖葉未見其為生命延續的花果。不知是種養時間未及還是營養生長未夠而不能達到生殖生長的條件,總而言之綠蘿確確實實就是現代建筑物中需要培植的“生命之花”。它帶給你的不單是冰冷剛硬構筑物的被柔軟,其不屈不撓、奮力向上、為了生存而拼勁全力的那樣一種謂之為生活態度的東西確確實實是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需要去尋找、培植、種養的。綠色之于我們而言僅僅是一種美麗的裝扮,于它而言卻是其生命的象征標識的是其柔弱生命的頑強。 吊 蘭吊蘭(學名:Chlorophytum comosum)又名釣蘭、掛蘭、蘭草、折鶴蘭,歐美國家稱蜘蛛草(spider plant),日本稱折鶴蘭(折鶴籣),是相當常見的垂掛式觀葉植物,原產南非。吊蘭葉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莖,長可尺許,既剛且柔;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形似展翅跳躍的仙鶴。故吊蘭古有折鶴蘭之稱,植株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全株可入藥。 吊蘭為宿根草本,葉基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狹長,柔韌似蘭,吊蘭的最大特點在于成熟的植株會不時走出走莖,走莖長30-60厘米,先端均會長出小植株花葶比葉長,有時長可達50厘米,常變為匍枝而在近頂部具葉簇或幼小植株。 生長習性 吊蘭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它適應性強,較耐旱,不甚耐寒。不擇土壤,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較佳。對光線的要求不嚴,一般適宜在中等光線條件下生長,亦耐弱光。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溫度為20—24℃時生長最快,也易抽生匍匐枝。30℃以上停止生長,葉片常常發黃干尖。冬季室溫保持12℃以上,植株可正常生長,抽葉開花;若溫度過低,則生長遲緩或休眠;低于5℃,則易發生寒害。 具體養護方法 1、光照。吊蘭喜半陰環境,春、秋季應避開強烈陽光直曬,夏季陽光特別強烈,只能早晚見些斜射光照,白天需要遮去陽光的50%-70%,否則會使葉尖干枯,尤其是花葉品種,更怕強陽光,金邊吊蘭在弱光的地方會長得更加漂亮,黃色的金邊更明顯,葉片更亮澤。但冬季應使其多見些陽光,才能保持葉片柔嫩鮮綠。家庭盆養吊蘭應將其置于南窗前,否則葉片會失去光澤,甚至枯萎。條件允許時最好每周將花盆向固定方向轉動15°左右,確保吊蘭下垂程度相同。 2、澆水。吊蘭喜歡濕潤環境,盆土易經常保持潮濕。夏季澆水要充足,中午前后及傍晚還應往枝葉上噴水,及時清洗葉片上的灰塵,以防葉干枯。但是,吊蘭的肉質根能貯存大量水分,故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數日不澆水也不會干死。冬季5℃以下時,少澆水,盆土不要過濕,否則葉片會容易發黃。 3、施肥。吊蘭是較耐肥的觀葉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頭衰老,葉片發黃,失去觀賞價值。從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有機肥液,但對金邊、金心等花葉品種,應少施氮肥,以免花葉顏色變淡甚至消失,影響美觀。可適當施用骨粉、蛋殼等漚制的有機肥,待充分發酵后,取適量稀釋液,每10-15天澆施一次,可使花葉艷麗明亮。 生長季節每兩周施一次液體肥。花葉品種應少施氮肥,否則葉片上的白色或黃色斑紋會變得不明顯環境溫度低于4℃時停止施肥。 4、修剪。平時隨時剪去黃葉。每年3月可翻盆一次,剪去老根、腐根及多余須根。5月上、中旬將吊蘭老葉剪去一些,會促使萌發更多的新葉和小吊蘭。 吊蘭的根系相當發達,養殖一段時間后應及時換花盆,以免根系堆積,造成吊蘭黃葉,枯萎等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