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提醒: 患者情況各不相同,治療應從實際出發,請在臨床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照搬。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例運用疏調安神湯加減治療失眠的案例。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 ![]() 患者劉XX,女,51歲,以失眠就診。 診見:失眠3月余,入睡困難,或經短眠之后即醒而不易再度入眠,甚至通宵達旦均處于覺醒狀態,伴心煩、頭昏、健忘、焦慮、驚悸潮熱、耳鳴腰酸,舌赤口瘡咽干,月經紊亂,納食少,二便正常,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 辨病:不寐。 辨證:肝失疏泄,氣機失常,心腎不交。 治則:疏肝理氣,寧心安神。 選方:疏調安神湯加減,具體方藥如下: 柴胡10g,郁金10g,丹參10g 白芍12g,白術10g,茯苓15g 山藥20g,仙靈脾15g,薄荷6g 生甘草6g,酸棗仁15g,柏子仁10g 五味子6g,夜交藤10g,合歡花10g 石菖蒲10g,遠志10g,麥冬10g 山茱萸10g,肉桂6g,黃連6g。 (水煎服,3次/日,2日1劑) 一周后復診,患者訴睡眠較前有所改善,初診時的癥狀均不同程度有所減輕。 按:本例患者治療選用疏調安神湯,即疏調基礎方去川芎、枳實、香附,加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歡花、石菖蒲、遠志。患者伴見驚悸潮熱耳鳴腰酸,舌赤口瘡咽干,脈細數尺弱,屬腎水不升,心火過旺,故加麥冬、山茱萸、肉桂、黃連以使水火相濟促進睡眠。在疏調氣機、維護先后天的基礎上,酸棗仁養心安神,斂陰止汗,有顯著之鎮靜催眠作用,能改善睡眠質量、延長慢波睡眠的熟睡階段,對異相睡眠影響不明顯。柏子仁養心安神,滋陰潤腸。五味子養心安神,益氣生津,能加強大腦皮層之抑制,使皮層之興奮抑制過程趨于平衡。夜交藤可養血安神通絡。合歡花可解郁安神。石菖蒲亦有鎮靜安眠作用,有研究認為石菖蒲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遠志有益智安神祛痰之功,石菖蒲與遠志合用可交通心腎。以上諸藥共同配伍有利于促進睡眠。 本方主治失眠癥。失眠中醫又稱不寐。此癥一般多表現為入睡困難,或經短眠之后即醒而不易再度入眠,甚至通宵達旦均處于覺醒狀態。常伴有心煩、頭昏、健忘、焦慮等癥狀,屬于睡眠障礙的范疇。《黃帝內經》最先認為不寐是由于人體晝夜陰陽自然交替之失衡所致。《靈樞·大惑論》指出:“衛氣者晝行于陽,夜行于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靈樞·口問》云:“陽氣盡陰氣盛則瞑,陰氣盡陽氣盛則寤矣“,該書《營衛生會》篇又說:“日入陽盡而陰受氣也,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等,均是示失眠是人體衛氣之晝夜正常循環受到障礙,使陰陽在人體內之自然轉換失常,衛氣由日間行于體表之外衛活動,入夜不能轉入體內溫煦內臟的過程失去平衡,因而導致不寐。《景岳全書》根據人們的神識活動與睡眠之間的固有關系,總結指出“寐主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對失眠給予了新的解釋。因為“心藏神”是為神之舍,其舍寧則神自歸而安,人乃得酣睡。否則神游蕩在外而不歸舍,寐從何來。所以治失眠之關鍵措施在于調理氣機、養心安神或寧心安神。不寐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神舍不寧、心神不安的異常狀態。如心脾兩虛,心腎不交,胃失和降以及虛火痰熱等邪氣擾心等,均可能使體內氣機失調神不安舍而致睡眠障礙。具體證情常虛實互見,或有兼夾。治療原則在于詳析病機明辨證候,分清主次,有的放矢,補其不足,去其有余,疏利氣機調諧陰陽,驅除病邪扶持正氣,助患者恢復正常之睡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