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鐵木真(公元1162年----1227年),蒙古孛兒只斤部酋長也速該之子。也速該是被塔塔兒部人毒死的,從此孛兒只斤部就趨衰落。鐵木真少年時,屢遭不幸,后在克烈部王罕、札答刺部札木合幫助下恢復舊部,繼而于公元1206年統(tǒng)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嫩河)源頭召開的忽里勒臺(大聚會)上,被推舉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意為剛強的,擁有四海的最高首領),建立了全蒙古第個政權一蒙古國。在位22年。 ![]() 成吉思汗立國后,制定了"領土分封"制等行政、軍事制度和初步的成文法律《扎撒黑》,采用畏兀兒字母書寫蒙古語,為蒙古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并使蒙古族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 成吉思汗登位后,就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遠征。公元1207年---1218年間,他先后率軍滅亡了畏兀兒和西遼,又進攻西夏和金國,前鋒直抵黃河北岸,一度還占領了金國中都(今北京市)。公元1219年---1225年,他發(fā)動西征,征服了花刺子模,攻入忻都(印度)等地。他又派大將速不臺越過高加索山,進入喀勒喀河(今頓河)地區(qū),擊敗了斡羅思(俄羅斯)聯(lián)軍。公元1226年回師,再遠征西夏,使蒙古政權的版圖擴展到中亞和南俄羅斯地區(qū)。 ![]() 公元1227年夏天,成吉思汗統(tǒng)帥蒙古大軍進逼西夏都城。7月,正當西夏滅亡在即之際,成吉思汗病倒,時而發(fā)冷,時而發(fā)熱,哮喘不停。他留下了要諸子擁立三子窩闊臺為汗和如何滅西夏、金國的遺言后,于公元1227年8月25日病死于清水行宮。 ![]() 成吉思汗終生處于戎馬生涯中。他統(tǒng)一蒙古各部,使蒙古族登上中國和世界的歷史舞臺,他攻滅了中國北部的并列政權西夏、西遼,為日后建立疆域遼闊的元朝奠定了基礎。他為我國歷史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然而,他在西征和南進中所進行的屠殺、掠奪,也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 ![]() 成吉思汗死后,部下按照他"密不發(fā)喪"的遺命,護送他的靈柩回返蒙古本上。不料,他的死訊已經傳了出去,護送靈柩的將士在長途行進中遇人就殺,以保守秘密。成吉思汗的遺體被埋葬后,周圍樹木叢生,墓地成為森林,墳墓難以辨認。據(jù)《元史.太祖紀》記載,只知道葬于起輦谷,而無法知道起輦谷究竟是何處。其后,成吉思汗的后裔數(shù)人也葬于同一 林中。成吉思汗的后代役有墓祭的習俗,只是將他生前使用的八座白色氈帳("八白室")作為他的象征性的陵墓,世代有人守護,接受人們的隆重祭祀。"八白室"曾設于阿勒臺山北、哈岱山南的諤特克(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阿爾泰山和肯特山一帶的高原上)。由于蒙古族過去是一個游牧民族,經常遷徙,"八白室"也隨之經常轉移。明朝天啟年間,守護"八白室"的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遷居到今內蒙古治區(qū)鄂爾多斯高原,"八白室"也被轉移到哪爾多斯高原的伊克昭盟,后來,又遷移到今內蒙古自治區(qū)伊金霍洛(蒙語帝陵的意思)的甘德利草原上,至今已3百多年。解放后,人民政府重新修建了"八白室",使它成為一處古跡。 ![]() ![]() 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后,追謚成吉思汗為元太祖。 元 朝 (自成吉思汗建蒙古國的公元1206年---1368年,共163年,自世祖忽必烈定國號的公元1271年---1368年,共98年。) 元是我國境內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它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個王朝,東、南到海,包括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西到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包括今西藏自治區(qū)和云南省,北面包括西伯利亞大部,東北到鄂霍次克海。元朝為促進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tǒng)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后開始對外擴張,先后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后,引發(fā)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tǒng)"。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zhàn)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zhàn)亂局面。 之后元朝持續(xù)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zhàn)爭、元越戰(zhàn)爭、元緬戰(zhàn)爭、元爪戰(zhàn)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后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后北伐驅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