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劉醫生。你有沒有經常出現手麻、腿麻、腳麻,或者皮膚發麻的情況?這是怎么引起的呢?又該怎么解除麻木?今天讓我從中醫的角度給你講清楚。 ![]() 中醫有句話說得好,“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所以我們就知道了,這些肢體麻木的情況,其實就是氣血虧虛了,當氣血虧虛時,這身體中為數不多的血液要先來保命啊,所以會優先供給五臟六腑的,那剩余的就沒辦法來充分的滋養經脈了,然后氣血供應不到的地方就會出現“麻木”的表現來告訴你,這缺血了,該補補血了。另外一方面,氣虛了,身體內的水液代謝不好,容易聚濕成痰,反過來還阻礙了氣血的運行,加重麻木的情況。這該怎么辦呢? ![]()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補養氣血、滋潤經脈,解除麻木的一個好方子——助氣解麻湯。這個方子出自清代醫家陳士鐸的《辨證錄》,由人參、黃芪、白術、烏藥、附子、柴胡、荊芥、麥冬、當歸、半夏這十味藥組成,下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 首先,用人參、黃芪、白術來補氣,其中人參大補元氣,善補五臟之虧損,黃芪補氣升陽、益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這樣三味藥合用,補一身之氣,來先恢復身體機能。氣為血之母,氣得生固,血液慢慢能補養起來了,正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 ![]() 再用麥冬、當歸來滋陰補血,其中,麥冬入心、肺、胃經,可以養陰生津、清心潤肺,因為肺“肺主皮毛”,所以麥冬補的陰津可以直接向體表走,來解除麻木。當歸補血活血,使補血不留瘀,與黃芪同用,氣血雙補、相互滋生。 ![]() 又加了烏藥和附子,其中附子大辛大熱,辛散走竄,上助心陽以通脈行血,中溫脾陽以健運,使氣血化生有源,下補腎陽以益火。烏藥味辛行散,入肺而宣通氣機,入脾而寬中,入腎溫陽散寒,一方面幫助附子補陽,一方面行氣,使補充的氣血能夠流動開。 ![]() 最后,加入柴胡、荊芥、半夏,以柴胡疏肝條達氣機,以荊芥疏風通絡,將阻滯在經絡中的濕邪搜羅出來,給打通開,再以半夏燥濕化痰。 ![]() 以上,十味藥合用,就能把氣血、陽氣補充,讓氣機通暢,還能祛除體內的痰濕,身體機能恢復了,那麻木自然就會消失了。以上,就是今天講的內容了,你學會了嗎?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情況,不妨試一試,但是一定要辨證正確。覺得文章不錯的話,就一鍵三連起來吧。 |
|
來自: 尚善若水xmig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