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開采、運輸、洗選、加工、儲存等主要環節產生大量粉塵,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一直以來,粉塵治理都是選煤廠安全生產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噴水裝置和干霧抑塵裝置是常用的除塵方法。 理論上,干霧抑塵裝置的工作原理與傳統噴水裝置類似,利用煤塵的吸水性和粘結性來抑制煤塵,有效控制揚塵現象,降低空氣中懸浮粉塵的含量。 對于干霧抑塵裝置來說,在其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霧顆粒,當煤塵與水霧顆粒接觸時,會形成較大的煤塵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進一步實現過濾煤塵的目的。相關資料顯示,呼吸性粉塵粒徑在5μm以下,但傳統噴水裝置噴出的水源受到裝置水壓和噴嘴大小的限制,難以形成與呼吸性粉塵粒徑相同的水霧顆粒,影響抑塵效果。但在干霧抑塵裝置不斷優化改進的條件下,形成的水霧顆粒可以與5μm以下的粉塵結合,不僅可以降低空氣中的煤塵含量,還可以提高水霧顆粒對煤塵的吸附效果。 如果運行中的干霧抑塵裝置產生的水霧顆粒大于粉塵顆粒,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的直接接觸效果必然降低,直接影響煤塵的抑制效果。因此,在干霧抑塵裝置運行時,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將裝置產生的水霧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或者保證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處于一致的狀態,從而有效提高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之間的粘結性,增加它們之間的聚結概率,全面提高干霧抑塵裝置的運行效果。 從水霧粒徑的角度來看,干霧抑塵裝置產生的水霧粒徑在1 ~ 10 μm之間,這個粒徑的水霧顆粒可以有效地與塵粒結合,使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相互聚結。當它與空氣中的煤塵聚結到一定程度后,會靠重力落到出塵點,有效地實施抑制煤塵的作用。不可否認,運行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過細的粉塵。在綜合治理微細粉塵的情況下,可以在干霧抑塵裝置中加入特定的化學試劑,將水霧顆粒分解成更小的結構,從而進一步提高水霧顆粒與煙塵顆粒之間的聚結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