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正是金秋時節,27日,軍銜授銜典禮在北京中南海懷人堂舉行。在這次授銜儀式上,李克農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一刻,李克農萬分激動。但李克農不知道的是,他差點與此軍銜絕緣。 ![]() 李克農 當時,在擬定上將名單的時候,負責人并沒有將李克農的名字寫上去。隨后,負責人便把這份名單交給毛主席查看,毛主席仔細地看了一遍,卻沒有看到李克農的名字,頓時臉色大變,厲聲問道:“怎么沒有李克農?” 那么,為何負責人在擬定上將名單的時候,沒有將李克農的名字寫上? 1899年,李克農出生于安徽省蕪湖市吉和街。1914年,李克農進入圣雅教會中學學習。圣雅教會中學當時是蕪湖有名的教會學校,同時也是安徽辛亥革命的發源地,在這里,李克農接觸到了進步思想,并受到了熏陶。 五四運動爆發時,李克農積極參加,并成為了當地的學生領袖。期間,又擔任了安慶《國民日報》的副刊編輯。1926年時,李克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此期間,李克農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條件,大力宣傳革命思想,此時他覺得革命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很快,形勢便急轉直下: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黨的革命力量因此遭到了嚴重打擊。 ![]() 就此,中國各大城市一個接著一個陷入到“白色恐怖”中,不久,蕪湖地區也被“白色恐怖”包圍。同年4月18 日,國民黨反動當局開始懸賞緝拿蕪湖的共產黨員。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克農從安徽秘密轉移到上海。 來到上海與黨組織取得聯系之后,李克農與好友錢杏村一起籌辦了《鐵甲車》和《老百姓報》,做文化宣傳工作。期間,李克農還因緣結識了,在上海影片公司當演員的我黨黨員胡底。 胡底有一個好友,名叫錢壯飛。錢壯飛的公開身份是國民黨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徐恩增,但他實際卻是我黨黨員。通過胡底的介紹,李克農與錢壯飛相識了,而也是通過從錢壯飛那得來的消息,李克農臥底在了國民黨,為我黨傳遞情報。 當時,兩人認識之后,錢壯飛向李克農透露,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為加強其情報機構,準備建立一個進行秘密偵察、審訊的反共特務機構,為了掩人耳目,此情報機構偽裝成了無線電管理局,局長正是徐恩曾。 ![]() 徐恩曾 李克農了解了目前國民黨特務機構的情況后,當即便決定臥底進去。于是,李克農向錢壯飛詢問是否還能“再釘一個釘子進去”,錢壯飛告訴他,無線電管理局現在缺少廣播新聞編輯,要進行公開招聘。 當天,與錢壯飛分開后,李克農立刻將此情況報告給了黨中央,并提出了自己想報考國民黨無線電管理局的新聞編輯。周總理接到消息后,瞬間明白了李克農的想法,他稍一思索,同意了李克農的想法。 而周總理之所以會同意,是因為:第一,當時中央臨時政治局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同敵人進行隱蔽戰斗的組織——中央特務科。周總理早就想把國民黨組建的特務機構拿來為我所用了。 第二,李克農入黨還沒有多久,在國民黨反動派那里是一個“生人”,因此是潛伏敵營的極好的人選。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克農雖年輕,但卻有做情報工作的基礎,并且還取得了亮眼的成績。那是在李克農還在蕪湖的時候,蕪湖國民黨右派準備策劃反革命政變,李克農獲得情報后,立馬冒著危險將消息傳遞出去。由于消息傳得及時,蕪湖大批共產黨員骨干得以安全撤離。 得到中央的回復之后,李克農立刻抓緊時間復習,很快便掌握了各種必備知識,在公開招聘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錄用了。被錄用之后,李克農便以自己的機智、勤奮以及嫻熟的文字能力,獲得了徐恩曾的好感。 這之后,徐恩曾又對李克農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李克農確實沒有異樣,便不僅對李克農有好感,還慢慢信任起李克農。 不久,李克農便被提升為特務股的股長。官雖不大,但掌握著全國的無線報務員,而這正是獲取情報的最好位子。 此時,錢壯飛也是步步高升,在南京正元實業社工作,而這里是國民黨特務的首腦機構同一時間,胡底也進入到徐恩曾的特務網絡里,被派往天津長城通訊社任社長。 ![]() 李克農、錢壯飛和胡底掌握的資源,使他們擁有了最靈敏的耳目,全國各種情報以最快的速度放在了他們的辦公桌上。而這一切徐恩曾都毫不知情,他甚至還得意洋洋地地夸耀自己有“三員得力干將”。 周總理得知后,認為國民黨特務機構“為我所用”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便讓李、錢、胡三人組成特別小組,李克農任組長,由他和“中央特科”情報科科長陳賡單線聯系。 一切準備就緒后,李克農開始頻繁為我黨傳遞消息。李克農有一套巧妙的情報傳送方法。每次送情報時,共產黨地下交通員宋季仁就會扮成傭人,去李克農辦公室,給他送飯菜。 而這時,李克農就擺出官架子,動不動就罵宋季仁是“笨蛋”。一會訓斥他米飯煮焦了,一會罵他菜炒咸了,怒罵聲整個走廊的人都能聽到。宋季仁裝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模樣,為了裝到位,他走出辦公室時還抹著眼淚。 而在這個訓斥的過程中,李克農向宋季仁傳遞著情報,之后宋季仁再把情報給送出去。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呢?因為李克農是電務股股長,其他人不好在他訓斥傭人時,走進他的辦公室。 ![]() 而依靠著李克農送出來的情報,我們黨一次次躲過蔣介石的毒手。然而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極其嚴重的事件,差點使中央機關及領導人全軍覆沒。 1931年,在一次任務中,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由于害怕國民黨的嚴刑拷打,因此被捕后顧順章很快就叛變了。要知道,顧順章可知道上海共產黨人領導人的住址,還掌握著我黨所有地下工作者的名單。 國民黨知道顧順章的身份后,喜不自禁,立馬給南京方面發電報。其實,顧順章曾告訴過他們不要發電報,暗示有我黨臥底,可是抓住顧順章的國民黨反動派抑制不住興奮,想要邀功,還是發了電報。 也幸虧這一個電報,我黨才能及時撤離。當時,電報一發送就被錢壯飛截獲了,他大吃一驚!第一反應就是必須立即告知在上海的李克農。在那種緊急情況下,發電報、打電話都不現實,于是,他便讓自己的女婿火速去上海找李克農。 ![]() 錢壯飛 不久,李克農便得知了這一嚴重消息,頓時猶如五雷轟頂,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因為是當先聯系,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是找要到陳賡,然后由陳賡把這個十萬火急的消息傳給中央。 然而今天是星期六,他們約定好只在星期一碰頭,這可如何是好?特殊時期特殊辦法,李克農讓錢壯飛的女婿隱蔽好自己后,立馬前往在上海的江蘇省委,他相信只要找到江蘇省委,就可以找到陳賡。 果然,李克農通過江蘇省委找到了陳賡。一見到陳賡,李克農便焦急地說道:“顧順章叛變了!”陳賡也是大吃一驚,倆人不敢多耽擱,立馬找到周總理。周總理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驚得破例點了一支煙。 隨后,周總理便召集中央有關領導,采取措施:把顧順章知道的所有關系和線統統掐斷,所有地下機關全部撤離。 ![]() 但是,撤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中央機關有好幾百人,分布在上海幾十個住所。李克農心急如焚,四處奔走,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撤離的消息,傳遞給更多的人。最后,在李克農的努力下,機關領導人安全撤離。 當大批國民黨趕到時,中央機關已經全部轉移,陳立夫哀嘆:“抓住周恩來,只差五分鐘!”蔣介石也極為惱火,大罵“娘希匹”。 李克農立了大功,可以說,在關鍵時刻拯救了黨。因為當時撤離的領導人包括:周總理、鄧穎超、瞿秋白、鄧小平、博古、王明、陳賡、陳云、葉劍英、李維漢等。要是國民黨的陰謀成功,后果不堪設想,恐怕歷史都要被改寫了。 而在之后我黨的革命當中,李克農提供的情報不止一次發揮了作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工作需要,我黨在西安設立了第一個紅軍聯絡處,李克農擔任處長。 聯絡處主要負責接待各界人士、開展抗日宣傳、運送抗戰物資、組織秘密黨員、愛國青年到延安等。之后,為了擴大聯系,李克農又在南京、桂林等地,組建了八路軍辦事處(八辦)。 ![]() 在整個抗日時期,李克農便利用八辦、聯絡處傳遞消息,深入敵特,給我黨獲取了大量日偽軍的情報,以及國民黨消極抗日的情報。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蔣介石三次電邀毛主席到重慶“共商國是”。對此,毛主席早已料到蔣介石不懷好意,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摸清蔣介石的底,看看他到底在賣什么藥。 于是,毛主席找來了李克農,讓他負責這件事。李克農深知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他認為最近國民黨延安駐地,一定會與重慶方面聯系,所以他立馬組織情報系統日夜監聽國黨電臺。 果不其然,情報系統監聽到了國黨密電。李克農將密電整合、歸納、分析,終于搞明白了蔣介石的小算盤:蔣介石斷定毛主席不敢應邀,到時候發動內戰就可以把臟水潑到毛主席身上;要是毛主席敢來,就拖住他,見機行事。 ![]() 李克農立刻把消息報告給了黨中央。為爭取和平,毛主席決定來個弄假成真,爭取主動權。而毛主席的赴邀確實令蔣介石猝不及防。當時,蔣介石面上雖帶笑,但那卻是尷尬的笑;毛主席也帶著笑,但卻是夸贊李克農情報工作到位的笑。 在之后的談判中,毛主席完全掌握著會談的主動權,最后促使老蔣簽訂了《雙十協定》。而這離不開李克農的情報,是他及時破獲的情報,讓毛主席事先掌握了老蔣的意圖,進而有了應對的辦法。 不過,即便簽訂了《雙十協定》,老蔣也很快就撕毀了協議,1946年發動了內戰。在解放戰爭期間,李克農再一次發揮自己的作用。他雖沒上前線,但卻在后方領導情報組織,與敵特戰斗。 在此期間,中央撤出延安后,為確保中央領導的安全,李克農從中央警備團抽調精兵,組成了精干的警衛部隊,隨中央領導機關行動。 ![]() 同時,李克農向綏德、隴東、三邊派出了 3 個偵察站,配備電臺,直接為保衛中央領導機關服務。此后,李克農與楊尚昆一起在中央后委工作,偵悉了胡宗南進攻陜北的大量軍事行動情報,確保了中央領導人的安全。 李克農的情報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此,毛主席表示,這個時期 “我們的情報工作是最成功的” 新中國成立之后,李克農依舊負責著情報工作。在朝鮮戰爭的談判時期,就是李克農在背后坐鎮,指導我方與美方進行談判。談判桌上無戲言,字字句句都得反復斟酌。面對世界頭號帝國主義,要在談判中取勝絕非易事。 并且,當時李克農還生著病,他常常是一邊大把大把吃藥,一邊開會。為了取得談判的勝利,李克農甚至在父親去世時,都沒有回國,所幸最后談判結果是令人欣喜的。 ![]() 在抗美援朝結束之后,1955年,授銜儀式被提上了日程。當時授軍銜最主要考慮的“品德、才能、資歷”三個方面。品德指軍人的個人品德;才能指軍人在戰爭年代立下了哪些軍功。還有資歷,資歷是指這個人哪一年參黨參軍。 憑借著這幾點評定標準,負責敲選上將人選的負責人,擬定好了名單。隨后交給了毛主席看,于是便發生了開頭毛主席詢問為何沒有李克農名字的一幕。 對此,負責人解釋道,是因為李克農同志沒有帶兵打過仗,只是一直在搞情報工作,所以沒有加上李克農的名字。 毛主席一聽,不由得苦笑,隨后告訴負責人李克農同志曾為我們黨做出的貢獻,并表示雖然李克農同志沒有上過前線,但他的情報工作,卻曾挽救了我們黨,挽救了不計其數的同志。 ![]() 毛主席這樣感嘆道:“克農同志對黨是立了大功的,沒有他,黨的歷史從30年代以后可能就要重寫……”因此,即便李克農沒帶過兵,也可以被授予上將軍銜,這是他應得的。 就這樣,李克農在之后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成為了幾十名上將中,唯一一個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上將。 而對此,沒有一個人表示反對,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做情報工作也是上戰場,只是情報工作者們上的是隱蔽戰場。 ![]() 這個戰場更加波云詭譎,若有一點點失誤,就會出現影響到大局,而李克農多年來的沒有失手的成績,無不說明了他的能力。而這種成績,正是李克農為黨無私奉獻,化為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忠誠的宣言! |
|
來自: Zsy20151225 > 《資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