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有五種書體 概括而言 篆隸楷是正體,行草是便體 在學習書法時 一般都會從正體入手 因為正體相對端穩、筆筆分明 而便體動輒牽絲引線 對節奏、速度的要求都更高 ![]() ![]() ![]() ![]() 正體當中的楷書 與我們現今所寫的楷體字最為接近 基本能夠通暢識讀 但在書寫時很容易受到 “現代化”書寫經驗的影響 少了些許古樸感 篆書的象形性很強 僅僅記住一套篆字結構 就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看來古樸感太強 對于初學者也不是非常友好 因此介于兩者之間的隸書 就受到了廣大書法學友的一致青睞 字形結構既打破了篆書的象形、對稱 又保留著漢代的些許蒼茫古勁 同時還有“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這樣極具個性化的招牌動作 屬于一學就會的書體 但隸書易學難精 寫不出神采 就像一位簪花美人 永遠缺少沖你眨眼的生趣 ![]() ![]() ![]() ![]() ![]() ![]() ![]() ![]() 有的立在廟堂、淵雅端重 有的依山摩崖、神遠意暢 有的銘刻經典、嚴謹工整 《張遷碑》古樸厚重 《曹全碑》舒展秀雅 因此我們對隸書的理解也不應局限在“蠶頭雁尾”這樣單一的形象上,須知這個詞原本是宋徽宗對于顏真卿書法的評價,意味著顏真卿晚年將篆隸熔鑄于楷,得出一種有別于南北朝以來“峻拔挺勁”的楷書面貌,有蠶頭的低昂圓潤,有雁尾的豐腴上揚。對“蠶頭雁尾”的意象理解的更為朦朧也許對于我們精進隸書有些許幫助。 《石門頌》放逸瀟散 反觀西晉書家成公綏對隸書的描述,正應了這種朦朧卻又涵詠無盡的隸意之美:“規矩有則,用之簡易, 隨便適宜,亦有弛張,操筆假墨,抵押毫芒。彪煥磥硌,形體抑揚,芬葩連屬,分間羅行。爛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錦繡之有章。或輕拂徐振,緩按急挑,挽橫引縱,左牽右繞,長波郁拂,微勢縹緲。” 《禮器碑》端方平和 文化講師 ![]() 張曦歌 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 首師大書法文化研究院碩士 課程亮點: ★以五體分類,可以深刻了解書體之間的異同 ★將書法史與書法理論融合在作品中,生動易懂 ★每節課一部中心作品,配合與它相關的作品圖片,對比學習,一目了然 ★課程所有核心作品覆蓋全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藏品,學習后可獨立看展無憂 ★ 老師每周一次專業點評作業——真正將鑒賞與書寫合二為一,快速提高書寫能力 III 《百大書法名作精講》系列題目 第一季:快馬入陣,何拘平正——楷書 ![]() 第二季:意到圓時更覺方——篆書 ![]() 第三季:長波郁拂勢縹緲——隸書 ![]() 第四季:真之捷、草之詳——行書 ![]() 第五季:囊括萬殊,裁成一相——草書 ![]() 你將收獲:
報名咨詢 ![]() 掃碼購買第三季課程 每周更新 2 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