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又是麗江束河古鎮(zhèn),再到如今大理巍山的拱辰樓,短短一年時間,我省多座古城鎮(zhèn)接連遭遇“火燒連營”,火光之災讓云南的歷史文化古城損失慘重。面對接二連三的類似事件,人們不禁追問,保護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古城古建筑真的就這么難嗎? 云南境內(nèi)有著不計其數(shù)的古建筑以及古城鎮(zhèn),這是我們足以流傳千年的歷史書,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民族靈魂,這是我們留給繼承者們最寶貴的財富! 建水古城 在九州之顛,彩云之南,有一座古韻悠長,極富中原色彩的邊陲城鎮(zhèn),這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建水。它古名“步頭”,近曰“臨安”,現(xiàn)叫“建水”。 建水歷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間設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云南開發(fā)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歷史上曾一度成為滇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中心和交通樞紐。 由于受中原文化影響較深,形成了漢文化和邊疆少數(shù)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體文化。 縣境內(nèi)文物古跡薈萃,風景名勝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筑特點的寺、廟、塔、樓、橋和民居達百余處,有'古建筑博物館'之稱。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塵埃的厚積,交通條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僻遠,在這座邊城中,她深藏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民族風情以及眾多的、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遺風等,一直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直到1994年建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后, 人們才意識到在滇南這片蒼茫而翠綠的紅土高原上,鑲嵌著一顆美侖美奐的明珠——建水古城。這顆明珠所閃射出的是中原文化和邊地文化融合的光輝,兩者如此厚重,如此和諧,如此完美,如此獨特,令人嘆為觀止。 古城有始建于公元1285年,占地約7.6萬平方米,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雄踞紅河岸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彝族土司府署; 在云南省內(nèi)罕見的宋式大型木橋架古建筑指林寺;歷經(jīng)風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的朝陽樓;被列為中國18座著名大型古橋之一的雙龍橋;具有'滇南大觀園'美稱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家花園; 歷史文化名村團山等。此外,縣境內(nèi)還有被稱為亞洲最大、最壯觀的天然溶洞燕子洞等! 麗江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座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 發(fā)源于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無數(shù)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 “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后垂楊柳”的詩畫圖。 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xiāng)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主威尼斯”、“高原姑蘇”。 充分利用城內(nèi)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當?shù)孛癖娎盟Y源的典范杰作,充分體現(xiàn)隊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 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mào)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 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zhuǎn)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nèi)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筑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 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zhèn)。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lián)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向往的10個城市”行列。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圓十二里,城墻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東西南北各設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解放初,城墻均被拆毀。 1982年,重修南城門,門頭“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成了繁華的街市,沿街店鋪比肩而設,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藝品及珠寶玉石。街巷間一些老宅,也仍可尋昔日風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鳥鳴聲聲,戶外溪渠流水淙淙。 “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內(nèi)東西走向的護國路,被稱為“洋人街”。 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館、咖啡館、茶館及工藝品商店,招牌、廣告多用洋文書寫,吸引著金發(fā)碧眼的“老外”,在這里流連忘返,尋找東方古韻,漸成一道別致的風景。 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大理古城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云南陸軍講武堂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原系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而設的一所軍事學校。建立時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并稱三大講武堂,后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 在近代云南的歷史上,有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武”指云南陸軍講武堂。前者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后者培養(yǎng)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家、革命家。 正因為如此,曾經(jīng)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稱云南陸軍講武堂是“革命熔爐”。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軍事院校,開辦于1909年(己酉年)。與創(chuàng)辦于1906年的北洋講武堂(天津)和創(chuàng)辦于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并稱三大講武堂。 講武堂的教職員工基本上由留日學生中的同盟會員擔任,學校各兵科科長、執(zhí)事官、各班班長基本上是同盟會會員。同盟會在講武堂建立了秘密組織,在師生中傳播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擴大同盟會組織。 云南講武堂走出了兩位元帥,二十幾位上將;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三個國家軍隊的總司令和一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出自這里。從這里先后走出數(shù)百名將軍,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有數(shù)十人,他們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第三期的朱德、第十五期的葉劍英,雙雙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 當時,晚清編練新軍,計劃在全國編三十六鎮(zhèn)(師),其中第十九鎮(zhèn)建于云南。新軍編練亟需新型軍官,清政府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的需要,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省應于省垣設立講武堂一處,為現(xiàn)帶兵者研究武學之所。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護理云貴總督兼云南藩臺沈秉經(jīng)向清廷奏準,籌辦云南陸軍講武堂。校址設在昆明原明朝沐國公練兵處,占地7萬余平方米。 1909年(宣統(tǒng)元年)8月15日,云南陸軍講武堂正式開學,高爾登為首任總辦(校長)。 學堂開辦之初,分步、騎、炮、工四個兵科,設甲、乙、丙三班。課程仿照日本士官學校加以調(diào)整而成,分為學科、術科兩項。講武堂聘用了一批國內(nèi)武備學堂畢業(yè)生和日本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任教。 至辛亥革命時,講武堂已為云南新軍輸送中下級軍官600余名。 朝陽樓 距今626年 歷史背景:朝陽樓建成于明洪武二年,在原有土城的基礎上拓地改建為磚城,城有四門,東叫迎暉門,南叫阜安門,西為清遠門,北為永貞門。明末,西南北三樓毀于戰(zhàn)火,僅存東城樓至今六百余年,是建水歷史悠久的主要標志之一。 朱家花園 宣統(tǒng)年間竣工距今已有百年,歷時30多年建造 歷史背景:建水朱家花園是清末鄉(xiāng)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邊陲大觀園”之稱。2013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朱家花園是一個讓人震撼的整體,見之讓人想起頤和園,想起《紅樓夢》里的大觀園。說讓人震撼是有原因的,一是西南邊陲能出現(xiàn)這樣大規(guī)模的建筑本身就讓人驚嘆;再是其為私家豪宅更令人噓噓,三是其建筑中的人文、地理和工藝水平之高更是讓人難以想象。 建水文廟 距今700多年 歷史背景:建水文廟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經(jīng)歷代50多次擴建增修,占地面積已達到7.6萬平方米,其現(xiàn)存規(guī)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獻樓 距今314年 歷史背景:文獻樓位于大理古城南門外1公里,素有古城第一門之稱,是大理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懸掛云南提督偏圖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題的“文獻名邦”匾額,故名文獻樓。“文南名邦”匾兩側有清代邑人周仁所寫的長聯(lián):“朔漢唐以還,張叔傳經(jīng),杜公講學,碩彥通儒代有人,莫讓文獻遺風暗洧新潮流外;登樓臺而望,鶴橋小路,鷲嶺夕陽,熙來攘往咸安業(yè),但愿妙香古國常駐于平世界中”。文獻樓歷史上幾毀幾修,重建于1999年。 巍山星拱樓 距今625年 歷史背景:又名文筆樓,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成。星拱樓是古代巍山城四大街的交匯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標志性建筑之一。整個建筑的外觀秀麗飄逸、玲瓏剔透。樓的上檐北面懸掛“星拱樓”字匾,在下檐的東南西北四面分別懸掛“瑞靄華峰”、“巍霞擁鶴”、“玉環(huán)瓜浦”、“蒼影盤龍”匾額,繪寫巍山四環(huán)景色。 蕭公祠 距今117年 歷史背景:蕭公祠位于文華書院左側,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咸同年間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為江右客民祈祀之所,又稱江西會館。云南縣(今祥云縣)令張授佩曾宿蕭祠,并作詩留念。 曲靖南城門 距今600年左右 歷史背景:原建于明洪武年間,城樓立高35米,其中城高20米,樓高15米,雉垛高1.5米,樓臺均為飛檐蹺閣宮殿式建筑,分主樓和東西二樓各有300平方米,三、四樓4壁雕刻有“紅樓夢”大型連環(huán)浮雕334幅,栩栩如生,堪稱一。曲靖建市慶典的新聞于當天晚上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上播出,第一個大全景就是南城門,拉出的第一個特寫就是城門頭上的“曲靖”兩個字 木府 距今340多年 歷史背景: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畝,府內(nèi)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nèi)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白沙建筑群 距今1000多年 歷史背景: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發(fā)展為后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西山壩南詔城址 距今1200余年 歷史背景:根據(jù)歷史文獻及有關資料的考證,該城史稱“騰充城”,大約建于南詔贊普鐘十一年(762)南詔王閣羅鳳“西開旦傳”之后,距今1200余年。該城修建歷經(jīng)大理國至元代,相沿約600余年。 哀牢山土司府 距今1000年左右 哀牢山土司府由大院、花園、馬廄三大建筑群組成,共有房間65間,布局新穎,造型獨特,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底蘊。更為奇特的是在哀牢山大山深處的這座土司府,大門的設計是中西結合的樣式,為防火災,建于宋代的土司府還想到了在院中建了消防水池,為取暖而建了取暖通道等。土司府,原貌仍保存得完好,只是門前的12生肖石掉和墻上的圖案已破損。 墨江文廟 距今194年 歷史背景:墨江文廟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文廟系縱向庭院建筑群。有凌霄閣、魁星閣、左右?guī)浚蟪傻睢⒑蟮睿偯娣e7600平方米,依山而建,層層相連,甚為雄偉壯觀。 大姚白塔 距今1269年 歷史背景:白塔建于746年,為我國唐代建筑之一,相傳為唐天寶年間吐蕃所建。白塔歷史上曾經(jīng)歷過數(shù)次地震,仍安然屹立。1982年,省政府撥經(jīng)費重修,恢復了白塔的本來面貌。白塔在云南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實物例證,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圣寺三塔 距今1000多年 歷史背景:它是大理歷史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南詔豐佑年間曾有殿宇千間,大理國時期是皇家的寺院。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shù)厝罕姺Q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級,為大理地區(qū)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磚塔。 南北小塔均為十級,高42.17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wèi),雄偉壯觀,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列為5A 級景區(qū)。 |
|
來自: 迷人的三道茶 > 《中國古典建筑建構區(qū)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