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心點,城市的坐標體系便是以中心點為基礎而構建的。正如上海的中心點就位于國際飯店樓頂的中心旗桿。那么,北京城的中心點又在哪里呢? 有人說,中心點在天安門,那是新中國情感的中心,也是北京城市發展的中心。也有人說,在故宮的三大殿,因為那里是古代的行政中心,同時也是宮城中心和皇城中心。 其實,以上兩者都不是。真正的北京城中心點距離天安門和故宮都很近,那便是故宮北側景山上的萬春亭。景山位于北京內城南北中軸線的中心點上,高43米的景山曾是北京城的最高點。 在山上的萬春亭,南側的地上有一塊銅質圓盤,上面寫著“北京城中心點”以及一副地圖,地圖中心的標記點正是景山萬春亭。不過,許多來景山的游客,未必都能留意這塊圓盤。 那么,為什么景山會成為北京城的中心點呢?其實,北京城中心點在景山并不是偶然。從明清北京城的平面圖上就可以看出,景山在明代就是城市規劃的幾何中心。老北京凸字形的城市,北部稱為內城,南北稱為外城,內城的地理中心正是景山。 景山在元代時便屬于皇家御苑的范圍,后來明成祖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曾于曾在此堆放煤炭,故而又名“煤山”。清順治以后,才改名為景山。如果故宮游玩結束,從神武門離開的話,必定會見到馬路對面的景山。景山也是游客們登臨、欣賞故宮全景的好地方。 景山公園內古樹參天,游客倒一直不多,會有許多當地老年人前來鍛煉。景山不高,從山腳下步行到山頂,不過幾分鐘時間,因此很適合游玩故宮后過來。景山上共五座亭子,從東至西依次是觀妙、周賞、萬春、富覽、輯芳。其中位于中央的萬春亭最大,也處于最高處,視野最佳。 景山上的萬春亭除了是北京城的中心點,更是在無人機禁飛的情況下、能從高處欣賞故宮全景及中軸線的好地方。每到夕陽西下之時,這里都會聚集許多攝影愛好者,紅墻琉璃瓦被金色的光芒籠罩著,顯得更為圣潔莊嚴。 繞到萬春亭的背后,則正對故宮北面的城市中軸線,筆直的軸線連接著鐘鼓樓,連遠處的奧運塔,還可以眺望一側的北海公園白塔。地上也有著“南北中軸線”的銅盤,與南側的“中心點”銅盤相對應。地上也有著“南北中軸線”的銅盤,與南側的“中心點”銅盤相對應。 景山另外還有一處傳奇之地,便是崇禎皇帝自縊處。明末,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崇禎帝逃至當時的煤山,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也結束了明朝長達276年的統治。崇禎帝自縊的歪脖子樹早已枯死伐除,現存的槐樹為重新栽種的,附近立有“眀思宗(崇禎)殉國處”石碑,記述了這一歷史事實。 無論從歷史意義、地理意義、以及游賞觀景角度,景山都十分值得一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