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漠影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好的產品是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上的。 十一年前,蘋果iPhone 4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而喬布斯離開十一年后,智能手機的風頭正被另一類快速崛起的產品搶去,這就是各類VR設備。 放眼全球市場,短短一年內,主流VR廠商發布了十余款新品,而各路VR創企也秀出了不少亮眼技術,可以說,VR行業似乎已經走到了下一個爆發節點的“前夜”。 但當我們冷靜下來,用喬布斯提出的“好產品”標準去衡量這些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VR產品時,會發現,它們也許具備了令人炫目的“科技感”,卻少了幾分難能可貴的“人文情懷”。 前不久,一家國內VR廠商發售了新品VR眼鏡,成為全球首個Pancake光學方案VR一體機,其僅有普通VR眼鏡一半的顯示模組厚度、300多克的輕便主機、以及更加適配中國人臉型的支撐結構,都讓這款產品看起來有些“另類”。 ![]() 做出這款眼鏡的,是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國內創企YVR,而YVR 2這款采用Pancake方案的VR一體機,已經是他們的第二款作品了。 此次智東西與玩出夢想旗下標志性科技品牌YVR的首席技術官費越博士、技術部負責人、工業設計部負責人以及高級算法科學家等核心技術團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 全球首款Pancake VR一體機背后藏著哪些硬核黑科技,究竟要如何做一款“以人為本”的VR產品?而VR產業的發展又是否迎來了新的關鍵節點?我們從技術和產業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極致體驗背后,是對硬核科技鉆到細節處的“較真”VR眼鏡這一產品形態如今已經被大眾所熟知,而究竟要做一款怎樣的VR產品,YVR給出的答案是十分明確的:一款讓交互更舒適、更自然、更具沉浸感的VR眼鏡,要能帶給用戶“美好的體驗”,簡單來說,就是好看、好玩、好用。 美好的體驗或許有些“看不見摸不到”,但用我們聽得懂的話來說,就是把硬件、軟件、算法、內容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體驗自然就能夠超出預期。 為了達到各個環節的極致體驗,YVR不停研發、升級和打磨產品,在光學、硬件、算法、設計等方面全面發力,進一步拓寬體驗的邊界。 首先在VR硬件光學方案的選擇上,YVR直接采用了業內難度挑戰最大,也是具備劃時代意義的Pancake光學方案,打破了傳統VR一體機的“清、薄”天花板。 盡管這一熱門技術已經在分體式VR頭顯上有所嘗試,但在VR一體機領域毫無疑問是首次成功落地,這既是一次革命性的開創,更為Pancake技術在VR一體機領域的應用提供了行業范例和寶貴經驗,領銜業界開創了新的光學時代。 就在今年5月,蘋果Pancake光學方案VR眼鏡納入眼動追蹤系統的專利被曝光,而進入下半年,“元宇宙”巨頭Meta即將發布代號為“Cambria”的Pancake VR眼鏡。 最近有消息顯示,蘋果即將發布的MR眼鏡也將采用Pancake方案。 可以說,Pancake已經成為科技巨頭們在VR賽道上爭奪的關鍵技術。 那么Pancake技術到底有“多香”呢? 首先,就是近乎“質變”的“清晰”體驗,此次YVR 2采用雙鏡片折疊光路設計,克服了傳統一片式菲涅爾光學方案導致的視野邊緣模糊與畸變現象,使得視野之內的畫面細節都可以清晰呈現,視界全域更清晰。 除極致清晰的視覺體驗,纖薄的機體也極大優化了實際使用體驗。YVR 2機身僅有42毫米,相比傳統菲涅爾光學VR一體機,厚度降低了超30%,而YVR 2的光機厚度更是只有20毫米,比菲涅爾方案光機厚度足足少了一半。 ![]() 既然Pancake方案這么香,為什么直到今天才有玩家能夠在VR一體機上落地呢? 據悉,業內對于Pancake技術的研究已經推進多年,早在2016年前后就有國內廠商展示過相關方案,但最終“難產”,其核心問題是當時技術、產業的發展都不夠成熟。 YVR為了實現全球Pancake VR一體機的首次落地,解決了諸多業內的核心痛點問題。 比如在Pancake的鏡片表面,有一種技術極為復雜的納米級材料光學膜,真空貼合的平整度要求極高,鮮有廠商能做好。為了攻克這一難題,YVR與光學膜廠商美國3M以及供應鏈廠商合作,成為了首家量產“曲面貼膜”技術pancake光學方案一體機的廠商。 要知道,曲面貼膜的難度比平面貼膜要高得多,這其中的科技含量自是不必贅述了。 ![]() 光“貼好”還沒完,“裝好”也很關鍵。在組裝技術方面,YVR使用了六軸高精度對齊設備,以達到光路的精準對齊以及貼膜角度的精準控制,解決了Pancake對于光路精度高敏感的問題,同時良率的提高也為Pancake光學VR一體機全球首次規模化量產提供了可能。 得益于上述這些細節到“納米級”的膜片貼合技術,YVR 2可以提供更有沉浸感的畫面,減少眩光,實現更好的畫質。值得一提的是,其光學鏡組透過率達到了19%,而據悉目前業內平均水平為13-16%。 業內大部分超短焦方案多使用于分體式VR,更類似于將VR眼鏡作為手機、PC的“配件”來使用,而YVR則做的是“一體機”,其在工藝、內部結構設計、算法調教、功耗平衡等方面的落地難度激增。 最終,YVR成功將Pancake方案首次應用在VR一體機上,從理論雛形到量產落地,YVR新品的上市正是他們核心科研優勢的體現。 除了硬件光學技術,算法也是影響VR產品體驗的核心因素。 在VR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 6DoF、See-through識別這些功能似乎大家不再陌生,但實際上,真正從“能做到”到“能做好”,可能中間還隔著兩個大西洋。 在YVR看來,VR是由手機等二維計算平臺進化得到的三維計算平臺,正是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賦予其獨特的空間感知和空間計算能力,它的重要性甚至高于4G、5G通信技術之于手機。 讓VR產品體驗做到完美,需要的是算法團隊有自我挑戰的“奧林匹克”精神,追求算法“更準、更快、更穩”,而不僅僅是“有無問題”。 例如對于手柄追蹤,YVR將追蹤精度做到了業內相對領先的水平,而他們也率先做出了基于6DoF的雙手柄追蹤技術,技術魯棒性較高,并且在追蹤精度和時間延遲表現上可以看齊Meta的Oculus Quest 2。 ![]() 在影響VR體驗關鍵的頭部追蹤技術方面,YVR實現了用戶操作和顯示畫面的實時同步,降低了游玩時的眩暈感,同時計劃搭載國內首個“多地圖智能記憶”功能,該功能支持多地圖儲存,能夠記憶不同空間防護邊界,并在下次登陸時簡單喚醒。 在光學硬件與算法技術之外,好的產品設計可以為產品注入靈魂。 在產品設計的分工安排方面,YVR與其他VR創企有著顯著差別,其工業設計和結構設計是一個部門,歸屬同一負責人,這樣可以較好地保證產品從概念到量產的一致性。 正如前文提到,YVR希望產品能夠兼顧到科技感與人性化。為了讓產品更加輕巧,YVR的研發人員甚至會單獨為其開發新的工藝。 例如在YVR 2上,他們采用了光學鍍膜的高壓拉伸、深度成型復合板材,這種板材有十幾層鍍層,此前主要用在智能手機領域,且模具厚度一般只有5毫米左右。 但YVR將這一工藝的模具厚度拓展到了180毫米,實現了傳統“片材”工藝 的創新突破,并將其首次應用到VR一體機設備中,極大地降低了產品重量。 而經過多年工藝研發,YVR將消費電子行業產品注塑的壁厚從常見的1.8毫米削減到了0.8毫米,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顯著降低了整機產品重量,提升佩戴舒適度。 在工業設計領域,產品或材料的輕薄化設計一直是難以攻克的瓶頸,尤其是在毫米級別的工藝上,YVR能夠講壁厚一次性削減50%以上,足見YVR工業設計團隊的實力和執著追求。 在人機工學設計方面,為了讓產品更符合中國人的臉型和骨架,最大程度提升設備的佩戴舒適性,YVR聯合相關高校建立了自己的頭部模型數據庫,目前該數據庫中已經有超過3500個頭模樣例。 ![]() 可以說,從硬件、光學技術、軟件、算法到工業設計,一款成熟產品的面世,背后是眾多硬核黑科技,與研發投入決心和實力為堅實支撐。 在前不久YVR 2的發布會上,YVR CEO黃鋒說,他們的產品是“以人為本”,而從這些技術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簡單四個字背后,是硬核科技升級革新與技術人員一腔熱忱的集中體現。 二、“實力老將”組成“全新團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主動權在一款優秀的產品背后,往往藏著一支實力強大的研發隊伍,而對于成立不到三年的YVR來說,完成兩款產品發布,在外人看來似乎有些快的不可思議。 實際上,雖然YVR這家年輕的創企是VR領域的新面孔,但團隊中的核心研發人員,卻可以說都是VR行業的老將了。 他們來自硅谷頂尖人工智能算法團隊、國內科技巨頭和VR行業一線企業,均擁有近10年VR行業的沉淀。是國內最強的獨立VR產品研發團隊之一,擁有多項專利。 要知道,從2015、2016年國內VR賽道第一次浪潮興起至今,不過六七年時間。可以說,這些技術大牛親眼見證并參與VR行業的崛起、發展。YVR雖然成立較晚,但絕不是“從零起步”的選手。 據了解,YVR從14年開始接觸VR領域,之后開放線下體驗店,持續至今不斷積累行業和技術經驗,洞察游戲人群需求。一步步聚沙成塔,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此外,在深入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YVR的研發人員占比高達70%,已經實現了從各類VR算法、系統OS、上層界面、軟件應用、人體工程到光學設計、電子設計等VR領域所有關鍵技術層面的全覆蓋。 更豐富的從業經驗、更系統化的研發團隊、對于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這也是YVR團隊可以“跑得更快”的關鍵優勢之一。 在YVR這些行業老將們看來,VR眼鏡和同屬消費電子產品的智能手機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從二維交互升級到三維感知,技術難度飛躍至全新高度,現有VR技術在滿足人們多元使用需求方面還有待完善。 另一方面,當前VR用戶群大多對尖端科技產品興趣濃厚,追求全新的生活娛樂方式和生活品質,往往對產品要求也更為苛刻。 而解決這些痛點,需要廠商打出一套優秀的“組合拳”,從電路的設計、操作系統的調度、準確的VSLAM定位、6DoF感知到插幀補幀、數字濾波技術,需要廠商有全鏈路的自主研發和調優能力,這是絕非單純依靠供應鏈可以解決的問題。 內部自主技術研發能力,才是對一家VR創企真正的硬核考驗。在VR領域,算法、光學等前沿科技,國外科技巨頭起步早,當前技術有一定先進性,如何在技術上實現突圍、趕超國際領先水平,是本土VR創企長期需要面對的課題。 從YVR創立之初,就堅持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帶著這份對于自研技術的“執念”,YVR團隊帶給行業不少“驚喜”。 比如在看似并不復雜的產品設計領域,為了避免掉入“模仿巨頭”外觀、設計理念的行業怪圈,YVR另辟蹊徑,希望用自己的理念來設計一款全新的VR產品。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他廠商也并非想一味模仿巨頭已有的成熟產品,產品設計趨同,主要還是因為獨立自主設計一款VR眼鏡“太難了”。VR眼鏡內部結構復雜,而涉及到的工藝流程也在快速發展中。 ![]() 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在打通工程師和設計師團隊的基礎上,YVR的工業設計團隊常常第一時間走到和碩等合作伙伴的生產線上,去第一時間接觸最新的工藝。 YVR工業設計部負責人告訴智東西,在產線上,他們跟基層工人們一起生活,一起看產線設備的壓力、噸位,甚至細致到每一個參數的設置,他們對于設計的理解,已經深入到產品生產工藝的每一道流程中。 有時可能減輕“幾克”重量的背后,都是工程師們為了突破現有工藝極限,在產線上的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同樣是在工業設計上,為了找到用戶佩戴最為舒適的結構設計方案,YVR的設計師們甚至會看腦科學、神經學、人體學的書籍,去研究人類的神經感知、骨骼、肌肉結構,針對不同人種的面型差異,通過數據分析,實現更好地面部受力。 就是在這樣的對自研技術的執著追求下,YVR 2成為業內唯一一款同時獲得全球工業設計頂級獎項“紅點獎”與“iF獎”的VR一體機。 ![]() 在YVR的工程師們看來,相比行業中飽含“工程師思維”的產品,他們的作品更偏向實用主義和人文關懷,可能為了一個很小的功能和體驗升級,付諸大量精力,最終實現他們以人為本的產品設計理念。 毫無疑問,對于YVR來說,這群懷著浪漫工程師情懷的年輕人,正是它最寶貴的財富。 三、VR眼鏡“細分化”成大方向,行業痛點需要“合力”解決縱觀VR行業發展,我們能夠看到VR眼鏡已經逐漸從“觀影機”發展到“新一代生產力工具”的階段,今天,VR眼鏡更多的細分化功能都亟待開發。 最近兩年,歐美市場中有不少VR游戲廠商都賺的盆滿缽滿,而VR游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而VR眼鏡作為一款移動游戲設備,也被實際驗證是可行的。 在疫情導致用戶居家時間日益增長的當下,健身、教育等領域也成為了VR眼鏡應用的重要場景。 未來VR產品會擁有更強的交互能力,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借此VR眼鏡可以實現更多社交功能、同時產品會更加細分化,根據產品功能、價格段分成不同的細分品類,聚焦更具體的場景。 此外,隨著面部識別、動作捕捉、光學、感官反饋等技術的進一步迭代升級,VR眼鏡的功能也會不斷拓展延伸,甚至通過“腦機接口”技術來實現各種感官的通達,這種曾經在腦海里設想的未來體驗,也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在不久的將來,VR眼鏡或許會成為人手一臺的全感官交互設備,甚至成為能取代智能手機的下一代生產力工具。 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VR行業經過六七年發展,即使在VR市場成熟度最高的北美地區,VR普及率仍然剛剛超過10%,在廣闊的市場空間下,VR行業發展還需要更多努力。 比如VR內容生態的建設就一直是行業的核心痛點之一。在YVR看來,這一痛點的解決,毫無疑問需要行業的合力,而絕非單打獨斗可以完成的。 就如同VR眼鏡的游戲應用生態,從起初幾個試水性產品,到后來越來越多的廠商投身于此。到今天,大型VR游戲內容公司的年收入已經超過千萬美元級別。今天,YVR 2的用戶既可以在YVR應用商城內選擇大量游戲應用,也可以通過“一鍵串流”的功能,暢玩Steam平臺的六千多款VR游戲。 ![]() 這種良性循環的模式已經被證明可行,剩下的就是需要產業里各方參與者的共同努力。 在內容方面,YVR愿意幫助和扶植開發者,通過開發者平臺來完善自身的內容生態。此外,YVR與產業鏈多方進行積極探索,與全球最大的游戲引擎Unity達成了深度合作。 YVR特別提到,不論是軟件、硬件還是各類工藝技術,他們都秉持著開放態度,愿意分享自己的技術,與業內其他廠商共同推動VR產業鏈的發展、成熟。 實際上,近兩三年VR、AR行業涌現了不少新的面孔,這無疑也是產業成熟度逐漸提高、技術打磨不斷完善的信號。AR行業距離真正成熟至少還需要三到五年,VR領域顯然會更加熱鬧。 VR作為元宇宙交互的關鍵入口,被稱為通往元宇宙的“鑰匙”,面向未來勢不可擋的的“元宇宙時代”,YVR給自己的定位是十分明確的:做“元宇宙基礎設施的建設者”。 而做出一款具有沉浸感、提供美好用戶體驗的VR眼鏡,就是他們面向元宇宙時代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結語:國內VR發展開啟加速模式,黑馬創企成為新變量布局元宇宙,以VR設備為核心的技術之爭將會成為下一個“搶灘登陸點”。因此,不論是全球首個在VR一體機領域落地的Pancake光學技術、優化視覺和操作體驗的自研算法、兼顧科技理念與人文情懷的產品設計,還是扎實的內容生態,我們能看到,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創企正用硬核技術實力在VR賽道上證明著自己,以堅實的技術積淀和對中國用戶的精準需求洞察,YVR正在逐漸縮短與國際巨頭Meta的距離,“彎道超車”或不遠矣。 優秀的產品體驗離不開自研技術的支撐,堅實的研發力量和對于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判斷,都是YVR在短時間內快速殺入市場的底氣。 目前國內VR產業高速發展,VR眼鏡最終是要服務于人,誰能夠將VR沉浸感做到極致,誰能真正做到VR交互革命,或許就會從賽道中脫穎而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