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將領只要被清軍活捉,大都被凌遲處死。例如英王陳玉成、沃王張樂行、翼王石達開、輔王楊輔清、啟王梁成富、護王陳坤書、北伐統帥林鳳祥、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侍王李世賢、總統天將胡永祥等等,可到了李秀成這里,卻是個例外。 1864年7月19日,李秀成被曾國藩活捉,曾國藩對劉秀成恨不能食肉寢皮,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華在安徽三河鎮就是被李秀成帶領的太平軍殺死的, 可是到了8月7日李秀成并沒有被曾國藩活刮,而是來了個痛快的,一刀砍頭!曾國藩還將他尸體用棺木安葬。李秀成到底做了什么讓曾國藩對他“網開一面”呢? 一、李秀成十八般刑具基本都嘗遍,無所畏懼,凌遲對他多此一舉。李秀成被俘后,被清兵五花大綁推搡到曾國荃的清軍兵營,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毫不畏懼。 曾國藩的胞弟曾國荃親自審訊。 曾國荃的親哥哥曾國華在與李秀成作戰時,戰死在三河鎮,極為慘烈,“骸未收”,死時年僅36歲,曾國荃每想起哥哥就錐心刺骨痛徹心脾,發誓要為哥哥報仇。 一聽到劉秀成被俘,他就令人擺列刀、錐等刑具,決定用各種刑具把李秀成折磨死。 他一見到李秀成就迫不及待地狠刺、細割,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一點都不怕,一句求饒的話也沒有,他“殊不動”。 曾國荃沒有看到期望的結果,惱羞成怒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 此時的李秀成痛斥道:
曾國荃面對此斥責,無話可說,他沒有權利私自處死李秀成,就將李秀成交給哥哥曾國藩處置。 后來曾國藩將其囚于小木籠之中,天氣酷暑難耐,李秀成又遍體鱗傷,那種摧殘也基本到極致了。 二、最終對李秀成該怎樣處置,曾國藩要聽從清廷的命令天京事變后,太平天國四分五裂,李秀成成為太平天國的中流砥柱,他在很多戰場取得接連勝利,例如破江北江南大營、三河鎮之戰等等,和陳玉成力挽狂瀾,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太平天國的危機,在整個天下造成很大影響,洪秀全將李秀成封為“忠王”,假惺惺表揚他忠心可鑒、萬古忠義,以此拉攏他利用他。 李秀成自然知道洪秀全的用心,他被俘后曾說:
李秀成仍然對洪秀全忠心耿耿,為太平天國轉戰各個戰場奮力作戰,他本名字叫李以文、李壽成,因戰功卓著而被洪秀全賜名“秀成”李秀成性格耿直,吃苦耐勞,與士兵打成一片,人緣奇好,大家都十分信任佩服他,李秀成大軍成為太平天國的主力軍,成為清廷重點捉拿的要犯。 太平天國甲子十四年(1864年)正月,天保城失陷,天京被圍,隨時都能破防。李秀成負責全城防守事宜。三個月后,洪秀全病死,李秀成為保住太平天國,扶立洪秀全長子洪天貴福(即幼天王)嗣位。 面對湘軍的掘地道攻城,李秀成沉著應戰,一連破了幾處地道。蜂擁而至的湘軍邊挖地道邊用炮火猛攻,一萬多太平軍寡不敵眾敗下陣來,城門失守。 李秀成回天無力,趕緊奔向洪天貴福,把自己的良駒讓給他騎,讓他逃出城,自己卻騎了一匹普通戰馬,轉身和清軍作戰。最終因馬不給力,被清軍擒獲,獻與湘軍將領蕭孚泗。 李秀成被捉惹起民憤,鄉民愛戴李秀成,為替他報仇,活捉了蕭孚泗的親兵王三清殺死他拋尸水中。 李秀成的影響力遍布整個中華,面對如此“要犯”,曾國藩不敢私自做主去處置他,大方向上他必須聽從清廷的決斷。 李秀成從被捉到被處死,這中間相隔18天的時間,足夠慈禧跟曾國藩書信往來的。 曾國藩是個什么人? 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在大清呼風喚雨,各種棘手的難題他都能輕易解決,堪稱清朝第一流人物,曠世奇才,毛澤東和蔣介石都非常佩服他。面對李秀成這么個人物,于公于私他一定會處理得非常恰當。 足智多謀、深謀遠慮的曾國藩早早就分析透了當時的局勢及自己以后的發展趨勢。 太平軍被剿滅得差不多了,接下來他該考慮他自己和30多萬湘軍戰士的后路問題。 對于朝廷慣用的兔死狗烹的技倆他早就銘刻在心,自己坐擁清朝的半壁江山,交好的江南官吏眾多,自己一生經營的朝廷官員一呼百應,早就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集團,加上這越戰越猛的30萬湘軍,怎能讓慈禧安心,怎能讓清廷放心?怕是慈禧老太后早就做好了對他制裁的準備了吧? 于是,在拿下南京后,曾國藩就立刻功成身退,急流勇退。他急忙令手下建造八旗兵營房,接著上書朝廷,一邊肯請慈禧太后讓朝廷軍隊來接管,一邊肯請朝廷對湘軍進行裁員。 歷史上,很多的統治者會用各種手段將軍功大臣手里的兵權收回來,而且冠以罪名,曾國藩可不想走到那一步。 他規勸弟弟:
對清廷,曾國藩給出“自削兵權”的理由:湘軍常年在外作戰,思鄉心切,已經沒有往日的斗志,"無昔日之生氣",請朝廷恩準將湘軍遣散回鄉。慈禧順水推舟應允。 之前曾國藩身邊的人,如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觀天象的王闿運等人,建議讓他自立稱帝來個“黃袍加身”,被曾國藩一口回絕了。面對內憂外患,他寧做圣賢去忠君而不作君王。 對于怎么處置李秀成他選擇聽從清廷的安排。 清廷那邊,早就對太平軍起義力不從心,連年來對太平軍作戰,加上洋人的入侵國庫早就空虛,清廷已無力投資更多的銀子在太平軍身上。 慈禧想盡快結束和太平軍之間的戰斗,因而就想利用李秀成來安撫太平軍,徹底瓦解殘余的太平軍勢力和那些支持起義的百姓,而對那些謀逆者又不能失去應有的權威,因而決定對李秀成一刀斃命,不再用殘忍的手段去激起民憤。 另外,為了穩定軍心民心,慈禧不愿凌遲李秀成。 李秀成對清軍比較友好的,叛徒李昭壽叛變了太平天國,李秀成將李昭壽在天京的妻子、兒女等送出城,讓他們一家團聚。 李秀成負責的江浙戰場,清軍名將江南提督張國梁,戰死沙場,李秀成將其安葬,并遣返清軍,給他們銀兩回家。 完勝江浙戰場后,清軍巡撫王有齡自殺,李秀成撥發銀子讓清軍護送他回籍安葬。對不愿投降的清軍,讓他們回家。 李自成的這些表現都是因為他有一個心愿,想爭取人心,讓更多的清軍歸順太平天國,和清軍相比他對對手是太友好了。 因而有一些清軍對李秀成是很佩服的,甚至曾國藩,李鴻章。曾國藩在他死后卻“甚憐之”。 李鴻章:“既深佩其狡猾,更極恨其忠勇”。 三、曾國藩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想盡快對李秀成封口 李秀成被投入大牢,7月28日,曾國藩與李秀成密談了很長時間,30日李秀成開始寫自己的自述,他奮筆疾書,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寫下數萬字的自述,全書無結尾。 他用了9天的時間寫出了長達74頁(雙面書寫)三萬六千一百余字的供詞,事實上比這些還要多。 寫好后,曾國藩首先過目,將“其別字改之,其諛頌楚軍者刪之,閑言重復者刪之,……言招降事宜有十要,言洪逆敗亡有十誤,亦均刪之”。原稿卷末第74頁以后的內容部份被撕去。 最終,李秀成供狀只剩兩萬多字。 曾國藩為什么要刪除李秀成的供狀? 學者們對此很感興趣,不斷研究,有人說,李秀成透露了天京藏寶的數量,湘軍瓜分了財寶。 而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折中,隱瞞了天京內有財寶的事。曾國藩怕清廷知道后制裁,就將不利于自己的部分撕去或更改了。 另外,有學者認為李秀成很可能效仿“姜維說鐘會”一事,試圖策反曾國藩,勸他自立稱帝,恢復漢家江山。這些都是曾國藩不可告人的秘密,自然不能公布與眾。 關于事情的真偽,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考證: 曾國藩的曾外孫女俞大縝教授敘述,1946年秋,她去探望母親,路過南京,聽到母親在家和人聊天,正好聊到這方面,后來她母親對她說,李秀成勸文正公當皇帝,文正公不敢。 俞大縝教授說:自己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是決不會說謊話的。 她說,李秀成供是真的,他是想學姜維的。這個供的原稿,由曾國藩傳給曾紀澤,曾紀澤傳給他的過房兒子曾廣銓。曾廣銓又傳給兒子曾約農。 到了1962年7月,在臺灣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將曾家珍藏已久的《李供》原件拿了出來。明顯有未完待續的痕跡,只有33300余字,而據羅爾綱先生考證原稿應該有五六萬字,很可能已經被曾國藩撕毀兩萬多字。 供狀每頁都有曾國藩的親筆批語,刪改字句及標點符號,均一一如原樣原色,正反雙面,共七十四頁,題曰《李秀成親供手跡》。 和官方《李供》相比較,學者們發現官方那份刪除了大量不利于湘軍、淮軍的內容。除此之外,曾國藩還刪改了洪秀全死因(上書中曾國藩指出洪秀全是畏罪服毒自殺)等內容。 除此外,曾國藩還刪除了對太平天國有利的供詞,英法殖民者曾向洪秀全提出,要與他平分中國,被拒。李秀成明確表示,自己要購買大量軍械,堅決抵抗殖民者入侵。在對外上,相比清廷的喪權辱國,不想讓天下知道太平天國做得還是不錯的。 《李秀成親供手跡》還洗清了李秀成奴顏卑膝“降清”的污蔑之詞。此稿中至始至終沒有任何地方表現出李秀成“乞活”背叛的方面。最多就是想讓曾國藩放太平軍余部歸農為民,以此去救太平天國兄弟們的性命。 那么曾國藩為什么要把這兩萬多字撕毀呢?很可能就是李秀成獄中勸曾國藩稱帝的一些事兒。 曾國藩最終沒有接受李秀成的建議。 如果凌遲李秀成的話,不可能一天就死,李秀成會不會把這些話喊出來? 夜長夢多,這樣的事一旦透漏出去,手握重兵的曾國藩就會成為慈禧重點審查的對象。無論曾國藩是否有稱帝的想法,都一定會被清廷打壓。之前曾國藩為了邀功曾夸大和扭曲史實欺騙清廷,因而擔心清政府親自審訊李秀成會泄露自己骯臟的一面,激怒清廷,自己會晚節不保,還會給自家帶來滅門之災,因而他決定盡快讓李秀成“閉口”。 就在太平天國甲子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清同治三年七月初六日,1864年8月7日),曾國藩派候補知府李鴻裔告知仍在書寫的李秀成:準備立刻處死。 李秀成聽后,毫無戚容,對于判決李秀成表示: “死而足愿,歡樂歸陰”。 就李鴻裔所說遁詞“國法難逭,不能開脫”,作出一副無所謂的姿態說:“中堂(曾國藩)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愿圖報。”傍晚,李秀成步赴刑場,談笑自若從容就義,終年42歲。 李秀成被殺后,曾國藩將他尸體用棺木安葬,且遵清廷旨意,將他的頭顱裝在小木籠里,派人在江南當年李秀成活動的地區沿途傳示。 總結:李秀成最終沒有受到凌遲酷刑,一方面是慈禧太后的旨意,一方面是曾國藩的心愿。 李秀成的忠心天下盡知,忠王名副其實。就洪秀全那樣猜忌他,還扣押他的母親、妻子在城中,他仍繼續為太平天國盡心盡力,對洪秀全忠心耿耿,為保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讓出良駒不顧自己的性命,就這樣的忠誠之人也是清廷迫切需要的,對李秀成網開一面也是在做給天下人看。清廷之前凌遲了很多的太平軍將士,那時的太平軍士氣正盛,為了殺一儆百以儆效尤,到了李秀成這里,太平天國基本被瓦解,沒必要對李秀成凌遲處死殺雞儆猴。 總之,無論是在曾國藩這還是在慈禧那,都不想把李秀成凌遲處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