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雍親王胤禛第四子弘歷出生于京師雍親王府東書院“如意室,母侍妾格格鈕鈷祿氏。
據(jù)傳康熙帝第一次見弘歷時,因其聰穎早慧,所以見而驚愛,此后將弘歷養(yǎng)育宮中,親授書課,并隨自己巡幸熱河避暑山莊。
因而弘歷到康熙帝的寵愛,而使其父胤禛在爭奪儲位的斗爭中處于頗為有利的地位,所以雍正帝即位后,將年僅弘歷以儲君對待。
清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親書立儲密旨,立第四子弘歷為繼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雍正帝去世,在諸王大臣見證下,內(nèi)宦自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取出密旨,當眾宣布皇四子寶親王弘歷即位。 九月初三,時年二十六歲的弘歷正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弘歷就是清高宗乾隆帝。
乾隆帝即位后,前期勵精圖治,收攬人心,緩和社會矛盾,發(fā)展農(nóng)商,使得清朝發(fā)展迅速。并先后平定準噶爾、回部、大小金川,維護國家穩(wěn)定。
后期乾隆帝好大喜功、自大意滿、喜好游樂,又行文字獄以控制思想,使得清朝貪污腐化橫行,思想停滯,清朝在乾隆后期逐漸由盛轉(zhuǎn)衰。
乾隆帝即位時曾許下誓言“如上天眷顧,年壽得享,亦絕不超皇祖(指康熙帝)享國之數(shù)”。
但乾隆帝高壽,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眼看已滿康熙帝在位之數(shù),戀戀不舍權(quán)位的乾隆帝只得宣布禪位,將皇位禪讓給第十五子嘉親王永琰,明立其為皇太子,定于明年歸政,改明年為嘉慶元年。
清嘉慶元年(1796年) 正月初一,乾隆帝舉行歸政大典,自為太上皇帝。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太上皇帝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還是明白的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顯示了退位而不放權(quán)的決心。
清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在又當了三年太上皇帝后,八十八歲另四個月的乾隆帝于養(yǎng)心殿逝世,在位六十年另四個月,為太上皇帝三年。嘉慶帝上謚號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圣純皇帝”。廟號“高宗”。 葬于清東陵之裕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