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山火法,為針刺補法的綜合應用,可使病人在局部或全身出現溫熱感,大補之法,所以稱作“燒山火”; 以下介紹燒山火的針刺手法: 針入皮層后,先捻轉引氣,若引不到氣,再刺深一點,若還是引不到氣,可再深一點; 引氣而待氣至--得氣,得氣的標志: 酸、麻、脹感 or 針眼周圍皮膚粉紅色; 得氣后,提針到皮下,心里想提出大概“1寸”的距離,觀想將這“1寸”平均分成3段,從外到內,依次為天、人、地部; ! 觀想的“1寸”距離不一定真的就為1寸,大概是皮下到骨的距離; 先在“天部”這一小段內提插,方法為:緊按慢提(就像給自行車胎打氣,快速按下,慢慢提起來),來回算作1次,做9次; 按照同樣的手法,再按順序分別于人部、地部各做9次提插,總共3?9=27次的補法; 出針后按住針眼,不要泄氣; !針者要膽大心細,下針就下到位置; 燒山火手法做完,待出針后也可+灸; 以下介紹取穴舉例: 原則:“虛則補其母”,原則上各經母穴皆可做燒山火手法,各俞、募、會、本等特定穴也可,病灶附近近取穴同理,但穴位所在位置肌肉太薄者不宜,穴位要選在肉厚處; eg1:腎寒者,癥狀臉色青黑、手腳冰冷etc.,可在復溜(腎經母穴)做燒山火,1寸針即可,做完會感覺像有人在按摩腎臟,很熱; !在腎俞(腎之俞穴)上做也可以,補腎的作用同復溜; eg2:胃寒者 ,表現為胃酸、臉色發青、口不渴,喝水就想喝熱水etc.,醫者可在中脘(胃之募穴、腑會、近取穴)做燒山火手法,若病人很瘦,也可改在足三里(胃經本穴,此處肉厚),做完會感到胃部很熱、很舒服; eg3:腳冷者,可選的足部穴位很多,但都薄淺,可在附近三陰交(三陰經交匯處)做燒山火; 編者注:燒山火、透天涼自出現以來,歷代名醫都有自己的一套燒山火透天涼技法,為達效果也有不一樣的技巧,eg:守氣、扎跳etc.,作為針灸專業的針刺手法,充滿了神秘莫測的氣息,掌握熱補涼瀉手法往往成為高手的象征。 編者注:非專業者謹慎下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