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四晚上的看法,目前的觀點還不變。 我也是根于自己的邏輯,上午參與了芯片,下午參與了特高壓。芯片是周四弱,周五轉強,特高壓是做活口,博弈下周一和周二的板塊反彈。 周四關注芯片,主要就是大市值的個股很多都在箱體底部,然后開始放量,嘗試突破頸線,這是技術面。情緒面上周四也有了3連板的個股。因為當時的高度是特高壓的4板,特高壓板塊周五是分歧預期,是強轉弱。如果特高壓高度股斷板,那么加強的大港就是唯一的四板高度,是轉強。消息面上,因為tw的事情,對于國產代替,芯片等也是利好,就是一個多方面的共振。 這種多方面共振的板塊,無論是短線資金、還是中線資金都是很喜歡的。持續(xù)性和成功率也會高一些。 周五芯片也是短線和趨勢股結合,爆發(fā)起來的。 但因為周五已經(jīng)爆發(fā)了,周一就是不好參與的。尤其是周一的早盤,是很容易轉弱的,容易追在高點。等到分歧后,再去參與會更好。 2、 我們做股票,無論是做價投還是做短線,如果不要分紅,想賺錢其實都是靠的差價,而且大部分情況,只有做多才能賺錢,只有漲了才能賺錢。 那么,想漲,就要強勢,就要有轉強的預期,這個改變股價的動力就是邏輯。可能是基本面的邏輯,可能是情緒面或者資金面的邏輯。 從大盤、到板塊、到個股,都有自己的運行節(jié)奏,都有自身的強弱變化。 如果大盤走強了,板塊走強了,個股走強了,這是成功率最高的時候。 但更多的時候,大盤是在震蕩的,那么就要找有預期走強的板塊,和預期走強的個股。比如周五的芯片板塊。這種機會是最多的。 如果板塊已經(jīng)很強了,那么就很容易分化,出現(xiàn)走弱的可能。這時,就要等板塊走弱后,買板塊的活口和最強股,等板塊回流的時候,這種活口也很容易賺錢。 這就是買入分歧的幾種情況。然后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性格特點,總結出相應的買點。是做龍頭,還是做大市值票,做短線還是做趨勢,做打板還是做低吸,都是可以的。只不過是形式不同。 但如果大盤走強后,板塊走強后,個股加速后,再去追漲,是最容易虧錢的,因為這個時候是最容易轉弱的。很多人虧錢的主要原因也是這里。 高潮次日,盡量不買,可以杜絕大部分的虧損。如果買,也盡量等分歧后,找活口。 任何個股都不是孤立運動的,股票的背后是人,人是群體動物,股票運動也是群體運動的典型。 從指數(shù),到板塊,再到個股,從大盤的氛圍,到板塊的邏輯和階段選擇合適的參與時機,然后匹配到個股,從個股的地位,關注度,技術形態(tài),盤口等,統(tǒng)一結合起來,不說賺錢,但是虧錢的概率會小很多。 找到市場規(guī)律,然后按市場規(guī)律進行操作,就是股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