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個耳朵老是有耳屎,隔段時間就要掏掏,不掏難受,癢得很!” 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聹”,又稱之為“耳垢”。它是外耳道的耵聹腺體分泌物、外耳道脫落的上皮細胞及進入外耳道的粉塵等吸附在一起形成的。很多來耳鼻喉科的病人都有這樣的困擾,要求采耳,當然,采耳店的生意也是十分火爆。那么哪些原因會導致耳部瘙癢呢?單純的采耳真的有效嗎?又該如何治療? 不正規采耳的風險: 第一大風險:增加耵聹栓塞的概率。 第二大風險:容易引起外耳道真菌感染或者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第三大風險:增加中耳炎的風險。 拋開采耳的風險不談,引起耳部瘙癢的原因很多,找到病因,對癥治療才是關鍵! 真菌性外耳道炎 誘發因素 ①平時經常用棉簽擦拭外耳道 ②發病前有到足浴中心等公共洗浴場合采耳經歷 ③發病前經常到公共浴池游泳 ④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間斷性保守治療,未手術者) ⑤中耳炎手術后 診斷標準 ①常見癥狀:包括外耳道奇癢、脹痛不適,耳鳴,堵塞感,聽力下降等。 ②體征:耳內鏡下可見外耳道皮膚潮紅糜爛,耳道深部及鼓膜表面覆有渾濁白色絮狀物或奶油樣物,或可見灰褐色、白色菌絲,部分病例可有肉芽生長。 ③外耳道分泌物或痂皮直接涂片找到菌絲或孢子即可確診。 中耳膽脂瘤并發真菌性外耳道炎 及外耳濕疹患者皮損 診斷與鑒別診斷: 需與外耳濕疹、慢性外耳道炎鑒別。 外耳濕疹以外耳道軟骨部及耳甲腔、甚至整個耳廓皮膚糜爛、滲出為特點; 普通慢性外耳道炎表現為外耳道皮膚慢性充血、皮膚粗糙、增厚,附有少許皮屑,病損部位偏于外耳道軟骨部。 治療措施: 在耳內鏡下徹底清除外耳道痂皮、真菌團塊、粘稠分泌物等,根據外耳道污物性狀,采取直接器械清理或雙氧水、氟康唑注射液沖洗等方式。外耳道清潔后對繼發于(或合并)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給予氟康唑滴眼液滴耳,每日3次,每次滴入3到5滴,患耳朝上,保留10分鐘以上。對于鼓膜完整者,耳內鏡下以細棉簽把派瑞松乳膏或達克寧霜送入外耳道底,均勻涂布于外耳道尤其是深部皮膚及鼓膜表面,每日一次,連續7天。對于少數頑固病例,連續治療14天。 中耳炎 誘發因素 ①上呼吸道感染而至咽鼓管腫脹,漿液性滲出物聚集,大量的細菌和病毒滋生,形成膿液。 ②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肥大導致咽鼓管堵塞,鼻咽部分泌物、病原微生物及毒素逆行至中耳,從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膿性中耳炎,產生耳部瘙癢、耳悶、耳痛、聽力下降等癥狀。 ③游泳過程中發生嗆水,導致衛生不達標的水通過鼻腔或者口腔進入咽鼓管,細菌又通過鼻咽部的咽鼓管到達我們的中耳,就有可能引發中耳炎。 鑒別診斷 需與慢性外耳道炎相鑒別。中耳炎多合并鼓膜穿孔,對聽力有影響。而慢性外耳道炎患者,聽力通常不受影響。兩者也可以通過耳內窺鏡區分清楚,判斷并不復雜。 治療措施 急性感染期,耳部瘙癢可能是膿液浸泡或者皰疹引起的。 膿液:可以使用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同時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膿液較多時,可以將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檢查結果選擇最敏感的藥物局部治療。 皰疹:應該使用爐甘石,減少液體的滲出,同時減少進食魚蝦等食物,適當的使用抗過敏藥物。 當慢性中耳炎出現耳部瘙癢時,盡早的排除真菌性感染,耳內鏡檢查發現外耳道內黑褐色的分泌物,細菌培養是確診方法,治療時應該使用碳酸氫鈉浸泡,然后逐漸清理,同時局部使用抗真菌藥物。 中耳炎合并鼓膜穿孔該怎么辦? 此類患者可能同時合并有炎癥,這時需要予以抗炎處理,可以口服藥物,加用滴耳液。如果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疼痛明顯,可考慮停用或更換滴耳液的種類。 鼓膜穿孔后可先以3%雙氧水清洗患耳,并拭凈外耳道分泌物,再選用消炎藥水滴耳,以便藥物進入中耳發揮作用。炎癥消退后小的穿孔多可自行愈合。 感染完全控制后,鼓膜穿孔長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補術。修補術前需要先對耳部病變、功能及患者自身情況進行評估。患者可在顯微鏡下進行傳統的鼓膜修補術。使用修補的材料主要是顳肌筋膜、乳突骨膜及耳廓軟骨膜等。隨著耳內鏡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另一種可選的修補方式是在耳內鏡下選取耳屏或耳廓的軟骨膜及軟骨進行鼓膜修補,切口為隱蔽的小切口,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無需耳廓周圍的大切口及顳部的切口。因此,不用過度擔心手術的創傷和風險性。將鼓膜修補完整,封閉中耳腔,還中耳和內耳正常的解剖結構,恢復其功能,既免除產生并發癥的可能和擔憂,又提高生活質量,有條件的患者應早期進行鼓膜修補。 螨蟲 螨蟲進入耳道里會不停的運動、爬行,刺激耳膜,導致耳朵奇癢。而且因為局部分泌物增加,還會感覺到耳道里有異味,一般是酸臭味。螨蟲是沒辦法通過掏耳朵去除的,那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呢? 預防及治療措施: ①要求患者長期堅持用開水燙洗床單、被單,陽光暴曬或者冰箱里冷凍等處理。一般在55℃的熱水中只要5分鐘螨蟲就會被殺死,或是用25℃以上熱水,放入洗衣粉,浸泡5分鐘,也能起到除螨作用;另外在-17℃至-20℃冷凍24小時,螨蟲就會被凍死。 ②用吸引器將耳道內耵聹等潮濕的物質吸干凈,消除螨蟲的宜居環境,并且要保持耳道里面干燥、清潔。 ③用藥: 沖洗:可用生理鹽水或碳酸氫鈉對耳道進行沖洗 特異性治療:螨蟲注射液,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劑量濃度均從小劑量到大劑量。 非特異性治療:長期服用脫敏藥,如息斯敏、酮替酚、曲尼司特等。 外用藥:局部使用甲硝唑凝膠,用棉簽涂在癢的地方,不要太深入耳朵里面,避免對耳朵造成傷害。 皮下注射:長期注射卡介苗素注射液,每周二次,皮下注射,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以防螨蟲致敏一般用藥半年至一年左右。 心理作用——習慣性挖耳朵 經常掏耳朵的人,一天不掏人就難受。為什么呢?大腦是有選擇性記憶功能的,尤其是掏耳朵帶來的那種及時的快感,會讓你忍不住去享受。心理上總是覺得耳朵不舒服,不挖挖耳朵覺得渾身不自在。這樣也會導致耳部心理源性的“癢感”,出現了不掏不舒服的心理怪圈。 耳屎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 1.黏附保護功能。 2.抵擋異物。 3.殺菌凈化。 4.消音隔音。 常掏耳朵會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于細菌生長,導致耳道奇癢、流黃水。外耳道皮膚長期慢性充血,還容易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反而會更多。其次,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膚鱗狀細胞或基層細胞層增殖,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同時,還容易將霉菌帶進外耳道。 當然,耵聹過多會堵塞外耳道,影響聽力,有時還會刺激外耳道,使耳道發癢。 皮膚過敏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千千萬萬種物質(又稱過敏原)會導致機體過敏,但每個人的過敏源都不一樣,如海鮮、雞蛋、粉塵、花粉、藥物、毛屑、甲醛等,甚至有些人對純凈水、米飯都會產生過敏。 當個體的過敏癥狀出現時,外耳道就會發癢,止不住的想去挖一挖。 對此,我們應消除過敏原并根據過敏情況合理使用藥物。 外耳道濕疹 誘因 濕疹的病因和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變態反應、精神因素、神經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消化不良等有關。 臨床表現 主要為局部瘙癢、多形性皮疹,易反復發作。發作時兩耳內難以忍受的奇癢,很是令人懊惱,常常讓人坐立不安。很多人用手、用耳挖子使勁掏啊掏,有時掏出血了仍覺得是隔靴搔癢,痛癢難止;小兒則表現為哭鬧不止,睡眠不安,用手抓耳朵等。 治療 1.針對病因止癢 外耳濕疹為變態反應所致者,找出過敏原加以避免接觸是最好的方法。可從居住環境、飲食等方面細細尋找,如羽絨衣被,室內、庭院的鮮花,飲食中的魚蝦、辣椒,某些奶粉、奶片等等。當然,過敏原有時不易尋找或根本找不到。 2.使用抗過敏藥物卜爾敏、息斯敏、酮替芬等抗過敏藥物可能有效;補充鈣劑和維生素C,亦有減輕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局部滲液、減輕瘙癢的作用。 3.局部清洗止癢患處可用3%雙氧水清洗,用無菌紗布拭干,然后涂搽含有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溶液和軟膏劑或糊劑,如膚輕松軟膏、地塞米松霜等等;用無菌紗布浸過3%硼酸溶液或5%醋酸溶液后在患處濕敷,亦有止癢作用。 4.局部滋潤止癢外耳濕疹患者在慢性期,局部干燥,有鱗屑,可用少許醫用凡士林或金霉素眼藥膏等涂搽,或取少許麻油涂搽。 全身性疾病 比如糖尿病、皮膚干燥、慢性腎病等引起的瘙癢,尤其尿毒癥引起的全身性的皮膚瘙癢,通常也會導致耳道奇癢。對此,我們應逐項排除,并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閆保星.耳朵癢是中耳炎嗎[J].家庭醫藥,2012,09:36-37. [2]楊云龍,曾佳,唐海英.耳朵竟然會“長霉”[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1,04:80. [3]王毅.真菌性外耳道炎病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67. [4]楊野,晏文奇,孟祥明,李元珠,田軍.中耳膽脂瘤并發真菌性外耳道炎及外耳濕疹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9,08:490-493. [5]嚴道南.外耳道濕疹如何擺脫瘙癢難忍[J].江蘇衛生保健,2018,0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