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7年2月從私塾啟蒙的。 私塾的學習生活,十分單調,枯燥無味。每天早晨是讀書、背書。頭天上的課,第二天要背。要求到老師跟前背,或到老師指定的同學跟前背。到放學時還背不來的,留下來繼續背,直到背來才放回家吃飯。上午一到校就寫大字。有的描紅,有的臨帖。字寫好了,書背完了,再找老師授課。雖是蒙童館,只開設儒學文化課一門,但因學生年齡大小、文化程度不一樣,讀的書也不一樣。我剛學,讀的是《三字經》。其他人,有的讀《百家姓》,有的讀《千字文》、《千家詩》,還有讀《賢文》、《幼學》的。老師上新課只能逐人進行。因此,時間拉得長,經常延遲到下午。下午上了新課,還要讀書和抄寫課文。 學生如果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書背不來,字寫不好,或不遵守紀律,老師不是耐心教育,而是進行體罰。如罰站、罰跪、磕頭、摔耳光、打手心等。 老師傳授知識,必須居高臨下,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石老師底子薄,又未認真備課,往往教錯,誤人子弟。學生聽不懂,學習無興趣,知識無長進。因此,有些學生中途退學。我在私塾也只念了半年。 |
|
來自: 新用戶2905cDI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