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Knifefish)掃雷(MCM)水下無人潛航器(UUV)由通用動力任務系統公司的子公司“藍鰭”機器人設計和制造,旨在提高美國海軍的掃雷能力。該型高速水下無人潛航器,旨在與美國海軍的瀕海戰斗艦(LCS)執行掃雷任務,也可以從其他海軍水面艦艇上部署。“刀魚”的任務能力包括探測、識別和分類不同深度(包括海底)的大量浮動或埋地水雷。同時還為其他水雷戰系統提供情報支持。 “刀魚”掃雷無人潛航器在2017年10月通過承包商試驗 (圖片來源:通用動力任務系統)
項目類型:水下掃雷無人潛航器 制造商:“藍鰭”機器人 裝備部門:美國海軍 首次亮相:2012年4月 重量:920公斤 直徑:0.53米(21英寸) 長度:6.7米(264英寸) 最長續航:約16小時 “刀魚”的比例模型于2012年4月亮相,并于2012年7月通過了初步設計審查,2013年1月通過了關鍵設計審查,2013年3月進入工程和制造開發階段,2013年8月完成配置項測試,涉及推進系統、有效載荷組件和軟件接口組件的測試和驗證?!八{鰭”機器人公司(Bluefin Robotics)和海軍研究實驗室一起對“刀魚”掃雷無人潛航器(原型)進行了長期續航測試,并于2013年10月從波士頓到紐約進行了100多個小時的長航時試驗。 2017年3月,美國海軍和通用動力任務系統“刀魚”團隊,在波士頓海岸附近對潛航器進行了海上掃雷測試,在測試期間成功發現和摧毀美國海軍預先在不同深度設置的水雷目標。這些測試是使用美國海軍的地雷測試目標、高雜波環境和多個模擬雷場進行的。2017年10月,“刀魚”團隊完成了承包商試驗,2018年6月美國海軍完成正式的海上驗收測試,并在同月完成了對第一批海軍艦隊“刀魚”操作員的初步培訓。 2019年8月,“刀魚”計劃獲得研發第三階段的支持,這是使其過渡到生產和部署階段的關鍵步驟。根據研發第三階段的授權,通用動力任務系統公司從美國海軍獲得了價值4460萬美元的合同,用于5個“刀魚”系統的低速初始生產(LRIP)。2021年3月,LRIP合同下的第一艘“刀魚”掃雷(SMCM)無人潛航器正式交付美國海軍。 2020年10月,美國海軍為“刀魚”項目授予了價值1350萬美元的修改合同,范圍包括持續的工程支持、開發、測試和生產。此外,該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7280萬美元的合同,對5個低速初始生產的“刀魚”系統進行改造,其中包括10艘無人潛航器,以在2021年6月將它們升級到第一代(Block I)定型配置。10艘“刀魚”掃雷原型無人潛航器將升級并以第一代定型配置重新交付,這將提高更深層次的性能以及識別更復雜的目標環境。升級后的第一代定型配置還將提供更精確的本地化能力。 2021年8月,通用動力任務系統公司在其位于馬薩諸塞州湯頓的工廠開設了新的無人潛航器制造工廠。卓越的無人潛航器制造和裝配中心致力于“刀魚”和“藍鰭”機器人系列。 “刀魚”掃雷無人潛航器由“藍鰭”機器人公司為美國海軍設計制造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 “刀魚”水下無人潛航器的設計基于“藍鰭金槍魚-21”深水無人潛航器(AUV)。該系統包括兩個重型無人潛航器,以及一個操作員控制臺、支撐容器、車輛維護支架、底座托盤和備用電池系統?!暗遏~”采用開放式架構設計,可與各種特定任務的有效載荷系統集成。它長264英寸(6.7米),直徑21英寸(0.53米),重約920公斤。潛航器機頭部分允許它在回收過程中滑到水面,而它的尾錐結合了推進和轉向系統。放置在中間部分的數據采集系統和計算機提供自主操作和數據處理能力。 “刀魚”水下無人潛航器,結合了低頻寬帶合成孔徑聲納、雙向銥通信、圖形用戶界面軟件工具和專用傳感器。它還具有聲學有效載荷,例如再捕獲傳感器、低頻寬帶聲納、發射器和拖曳接收器陣列。聲納系統用于探測和跟蹤海中的地雷和類似地雷的物體。聲學信息被轉換成數字數據,存儲在潛航器的數據庫和分析計算機中,具有超高密度的數據存儲功能。然后使用3Pi的高帶寬面板陣列遙測系統通過標準以太網接口將信息傳輸到發射船。 2013年10月,“刀魚”水下無人潛航器的原型機進行了長航時測試(圖片來源:美國海軍研究室) “刀魚”水下掃雷無人潛航器的聲納和電子系統由鋰離子電池供電,使用螺旋槳在水中航行,能夠自主運行約16小時。 2011年9月,美國海軍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選擇通用動力先進信息系統公司作為開發“刀魚”的主要承包商,作為其水面水雷對抗無人水下航行器計劃的一部分。參與“刀魚”計劃的其他承包商包括“藍鰭”機器人、超電子海洋系統、通用動力信息技術、國際海洋工程公司、ASRC研究技術解決方案、米基隆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應用研究實驗室?!暗遏~”水下掃雷無人潛航器,是根據通用動力公司的分包合同負責設計和制造。 轉載自:藍海長青智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