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 交河故城 它曾做過絲綢之路上歇腳的驛站,被冷兵器交替的光影掩埋在雅爾湖一側。那些按照中軸線延伸到東西南北的巷陌已滿目瘡痍,卻還在殘陽下哀嘆著往事。歷史深處從作坊、街巷傳來的笑聲、腳步聲、裊裊的炊煙聲,已被黃沙掩埋。 交河故城似是一片銹跡斑斑的落葉,從枝繁葉茂的彼時,跌落在蒼茫的荒野中,化為灰燼,淪為大地的憂傷。之后,成為一個形容詞抑或名詞,躺在古詩詞的嘆息中:“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段段蒼涼孤寂,段段豪邁凝重,聲聲悲憫,字字真切也無法復原它曾經的容顏。 回望歷史 唯有嘆息 世事難有永恒,像是遭遇暴風雨,平靜的生活也會掀起漣漪;而冷兵器時代,一旦遭遇戰爭,再邊陲的地方,也會變為廢墟。 姑師(后改為車師)是最早出現在史書中的西域古國之一,它的活動中心在吐魯番盆地。交河故城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叫車師的民族留給后世的紀念,它曾經輝煌過,但最終沒能逃脫戰亂的毀滅。訪古的腳步來到這片土地,看地平線的盡頭,一截截赭黃色的土墻出現在視野里,卻是斷壁與殘垣,雖然有著遺世般的倔強,卻依然讓人從中聽到幽怨的氣息。仿佛班超父子匆匆的腳步還未走遠,仿佛岑參的句子還在廢墟上吟誦,仿佛玄奘大師的那一抹絳紅還在深藍下燃燒,仿佛細君公主的衣襟還在交河畔飛舞。 漢武帝繼位后,建元三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欲聯合西域各國,以斷匈奴的“右臂”,說白了就是削弱匈奴在河西走廊至西域一帶的勢力。公元前108年,漢大將趙破奴及王恢率騎數萬克樓蘭,破姑師。樓蘭臣服于西漢王朝,姑師在漢朝的打擊下改稱車師,并一分為八,即車師前國、車師后國和山北六國。車師前國的都城為交河城,車師后國的中心則在今鄯善縣境內博格達山南麓的某條山谷中。處于匈奴與漢夾縫中的車師國猶如一葉扁舟,隨著大國的強弱盛衰而搖擺。 彼時的西域有三十六國,在羅布泊一帶建國的樓蘭東距玉門關最近,是漢王朝進入西域的重要關口;而建城于吐魯番盆地,掌控羅布泊以東以北直到現在天山北面的烏魯木齊、奇臺、吉木薩爾一帶廣闊地區的姑師國,則是匈奴控制西域的門戶。車師人所居的吐魯番盆地,北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的匈奴,東面是漢中央政府派出的戊己校尉,西南面是處于西域腹地的城郭諸國,其離合向背能直接威脅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地位。中央政權要想實現對西域的全面經營,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首先必須解決車師國的問題。 2000多年后,故城邊緣的水流聲依然響亮,官衙、寺院、佛塔、民宅、街市、店鋪遺址經過考古標識,依然清晰可辨,人類生存的氣息隨之散發在這生生不息的黃土里。《漢書?西域傳》中記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河水分流而下,故稱交河”,說明交河故城就是戰國時期,那個被稱為姑師的民族的“國都”。若不是史書的記錄,后人也許很難想象,2300年前,車師人會在這樣的黃土荒野中挖出一個城市來,然而這就是神奇所在,智慧在這河流相交的地方顯現了出來。 兩千多年后的古城遺址早已沒有了氣息,尋訪在時光之河里,懂它的人,聆聽著曾經有過的集市喧鬧與戰馬嘶鳴就好。這是繁華淹沒,文明中斷的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整個城堡里鮮見植物,或許還有許許多多的迷至今沒有解開,而時光真是個好東西,它總會讓人類在一切未知前迷醉。當正午的艷陽熱烈照在殘缺的佛塔身上的時候,整個佛寺遺址區,像是被風抽走了水分的皮膚,被鞭子磨去了棱角的軀體,被歲月的刀鋒割裂的咽喉,泛出一道血色的火焰,燃燒蔓延。 遺址上的建筑布局似乎也有著“門道”,也許是在鐘鼓樓落成之前或者之后,車師人想到了給予自己的“信仰”一些“神權”。于是,他們將佛寺修建在了“城市”中軸線的頂端,以一座高大的佛塔為中心,四周各布25個小佛塔形成塔林,如同排兵布陣,神秘奇妙又暗藏玄機。雖然整個塔林都是遺址,依然留給后人一種氣勢宏大之感,佛塔高高地聳立著,遠遠看上去仿佛一柄長劍插入藍天。 多元文化之城毀于戰火 史書有過記載,車師前國人口眾多,領土廣闊,兵力強盛,為車師八國之首。該國民族成分復雜,有大月氏、匈奴、烏孫等種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意味著多種文化在這里匯集與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繁榮景象。但也因其地處于天山南麓,北接匈奴,是通往龜茲國的要道,也是絲綢之路中段北道的門戶。這一帶土地肥沃,易于耕種,因此便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5世紀中葉,河西走廊的北涼王朝被北魏攻破,北涼王逃往西域,居住在高昌。為控制要沖,擴散實力,北涼王不久便引柔然兵前來襲擊交河。車師國王被圍在交河城內,城外來兵斷了城內的糧草,車師國王敗逃。使創立了交河都城、在這里治國長達700多年的車師前國就此覆滅,成為高昌國的一個郡治。 公元14世紀中葉,以海都為首的西北蒙古游牧貴族,背叛了元朝政府,建立了割據西北的獨立王朝。海都的蒙古鐵騎再次將戰火引向了交河城,他們先是圍城然后攻城,勝利的喜悅使入侵者無比沖動,他們占領、破壞、然后焚燒,城中的佛塔、寺院、官邸以及民宅,交河城自此只剩下了不能燃燒的土墻…… 神壇上、塔柱上的經文已灰飛煙滅,誰來佑護城,誰來叩拜城? 交河故城訪古,寫在后面的話 公眾號半個月沒有更新,蓮蓮休假,正在新疆訪古的途中,這里有時差,半夜11點才天黑,第二天一大早七點,蓮蓮就要出發趕路。七月的盛夏,吐魯番地區地表溫度46度,起早出發的目的,為了不太熱,所以,再沒有多余的時間寫游記了。 新疆地廣,半開玩笑的說,驅車200公里以下都不算路,所以公共交通也不完善,如果不自駕,拼車或者包車是最好的出行方式。此文中記錄的交河故城也叫雅爾湖故城,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天山廊道路網”中的重要點位,雖然離吐魯番市區并不遠,但并沒有公共交通前往,如果出租車打表的話,要60元左右。 交河之后是高昌,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繼續關注,借文問候大家,已是八月,該入秋了,你們還好嗎? ![]() END 迄今為止,學術界關于麥積山研究的最高水平 好課一起拼 給大家推薦一個訪古利器,關鍵是免費、定位較準、5058處國保都有。直接點進去,搜索“雅爾湖故城”,就可以看到本文中涉及的國保簡介與定位,默認是全國5058處國保。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地輸入關鍵字查找簡介和定位;可以統計自己去過多少“國保”點,再一個個劃去心愿單;還可以上傳自己的尋訪所得,所有國保點均直接導航即可。 古跡探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