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雖然簡單,卻也經常引發爭論。 這不,在論壇里,針對一道二年級數學題,家長吵成了一鍋粥,爭得面紅耳赤。 為何? 先來看看是一道什么樣的題目吧! ![]() 就是上圖中加了紅線的這道題。 其實這道題是復習上半學期所學的長度單位,題目的要求是:先檢查每一句話中的長度單位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就打對號,如果錯誤,改正以后寫在括號里面。 這類題目,在二年級的練習冊中很常見。 為了強調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題目中經常會出現,讓小學生判斷長度單位是否使用得當,有時候,還會出一些容易混淆的題目,故意設下“陷阱”,來考查孩子們是否真正弄懂了長度單位。 這道題目,初看之下,小學生確實很容易跳進“陷阱”當中。 這道數學題,之所以引發了爭論,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橡皮本身的厚度,不可能是10厘米。因此,這位小學生,在括號里填寫上了1厘米的答案,結果,老師打了錯號。 結果家長認為孩子答案是正確的,而老師也覺得自己沒有誤判,批改無誤,因此引發了爭論。 第二個:題目本身,出題不夠嚴謹。 其實這道題目,正確答案應該是“毫米”!也就是說,這塊橡皮的厚度,確實是1厘米,但是以題目本身的要求來看,應該將厘米這個單位,改成毫米。 只不過,二年級上半學期,還沒有學到毫米這個單位,屬于超出范圍了。 在二年級上半學期,只學了兩個長度單位,一個是米,一個是厘米。 正因為此,孩子才會無奈地在括號當中寫下1厘米這個答案。畢竟,生活中常見的橡皮,厚度確實接近1厘米,10厘米是不可能的。 ![]() 數學來源于生活,與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因此,在出題的時候,既要考慮到所學習的范圍,又要考慮到孩子的經驗,不能拘泥于書本,也不能脫離實際。 您說呢?您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這種題目呢?來聊一聊吧!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