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諾曼底登陸的電影 相信大家在互聯網上都看到過一篇網文,說是有一名德軍機槍手,名叫海因里希·塞弗羅,在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花了九個小時,一共擊斃了2000多名盟軍士兵,還得了一個外號,叫“奧馬哈海灘野獸”。 別看這段子編的是活靈活現,但是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新聞。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根據盟軍方面的資料,在諾曼底登陸當天,盟軍一共傷亡了4184人,注意,這是傷和亡合計的數據。 而盟軍登陸奧馬哈海灘的時候,一共要面對德軍十個陣地,十五個碉堡 85挺機槍以及奧馬哈海灘后方若干炮兵群。 那么,我們看,就算奧馬哈盟軍傷亡各半,那么充其量盟軍死亡2200人到頭了;如果“奧馬哈海灘野獸”真用機槍打死了2000名盟軍士兵,那么德軍剩下十五個碉堡,84挺機槍以及后方的若干炮兵群一共才打死了200名盟軍士兵? 更有力的證據來自德方。 ![]() 海因里希·塞弗羅 根據德方史料,海因里希·塞弗羅駐守WIN62陣地,他本人隸屬于352師726團第3連A排,全排31人。 WN62的防御正面約250米,主要工事均修建在高于海灘12~50米的陡坡上,部署有2門76.2毫米野戰炮、2門50毫米反坦克炮、3門50毫米迫擊炮和數挺機槍。 而海因里希·塞弗羅駐守的機槍點,在當天早上7點30分就已經被美軍摧毀了。WIN62陣地在美軍登陸后一小時就被滲透,在四小時后就被徹底壓制而喪失了作用了。 綜上所述,“奧馬哈海灘野獸”九小時打死2000盟軍是段子,而不是事實。 但是,在二戰中,德軍確實有過兩名機槍手一共打死700名士兵的戰例;但是和“奧馬哈海灘野獸”這個段子不一樣,這兩位機槍手其中一人當時就被擊斃,另一名機槍手當場就精神崩潰了,因為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殺了這么多人。 這個戰例發生在二戰末期的柏林戰役時期,駐守柏林郊區某地的德軍遭到了大量蘇軍進攻,而在某一個機槍陣地就發生了兩名德軍機槍手操縱一挺MG42在很短時間打死了700名蘇軍士兵。 之所以說這個戰例不是段子,是因為這個戰例是蘇軍內部記錄的,而非德軍自己吹噓的。 ![]() 電影《兵臨城下》現在看,真沒有“黑”蘇軍 而且事實上,在二戰末期,當蘇軍將領們終于有時間可以好好審視蘇軍在二戰時的表現時,絕大多數蘇軍將領對自己以及整個蘇軍的評價并不好。 比如葉廖緬科元帥在柏林戰役之前就抱怨蘇軍一直到柏林戰役時都沒有學會怎么作戰,蘇軍上上下下不惜用成千上萬的紅軍士兵尸體鋪就勝利之路。 而且不少蘇軍將領還對朱可夫的指揮風格很有意見,認為朱可夫根本不在乎基層士兵的傷亡。比如葉廖緬科元帥就私下批評過朱可夫打仗就是靠人多,沒有比敵人多一個方面軍的兵力,朱可夫就不會打仗。 柏林戰役期間,蘇軍一共戰死8萬多人,有20多萬人負傷,總傷亡超過了30萬人。 因此,蘇軍在柏林郊區打出:700比0的傷亡比,毫不奇怪。 ![]() 朱可夫元帥與蒙哥馬利將軍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軍事歷史學家索科洛夫專門把這一個戰例寫進了自己那本《二戰秘密檔案》。 他覺得這個戰例本身就很充分地體現了二戰時期蘇聯軍官的指揮風格和蘇軍的作戰風格。 總的來說,二戰時期西線不管是盟軍還是德軍,戰斗的技術含量都普遍要高于東線;東線蘇軍從專業角度講,士兵不管是單兵作戰水平還是軍官素質都是不如西線的盟軍和德軍的。 但是,東線蘇軍的勝利也證明了在絕對的火力和人數優勢下,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和軍官素質都無關大局。 END 參考資料: 《二戰秘密檔案》,索科洛夫,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