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想初步了解某一本書,或者想快速查找該書的重要知識點,還是想看看大家是怎么記錄筆記的。這個專欄都能幫到你。 本期投稿的小伙伴介紹的是戀地情結,該概念源于人本主義地理學。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戀地情結?它與風景園林有何聯系?它會如何影響風景園林設計價值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安靜投稿的筆記... 書籍簡要介紹 《戀地情結》 圖源:百度 我將全書大致歸納為三個部分(除前言、總結) ![]() 戀地情結是什么? 本書指出戀地情結是一個杜撰的詞語,用以廣泛且有效地定義人對物質環境的所有情感紐帶。戀地情結具有復雜性,它與眾多的因素都所關聯。 ![]() 戀地情結與景觀的關系? 建筑、規劃和景觀同屬人居環境學科,以人居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戀地情結的對象涵蓋所有物質環境(家庭—地球),所以從范圍而言,戀地情結可以算是場所精神和場所依戀的大哥了~ 人類的情感具有重要的順序性,戀地情結并非人類最強烈的一種情感。 風景園林設計的對象更偏向自然環境(人居自然環境中的),是戀地情結的對象(所有物質環境)的一部分。 接觸自然環境是人類生理和心理必要需求,設計出有利于提供戀地情結意象的景觀,使人與環境聯系得更加緊密,這將有助于形成人與環境健康的共生系統,緩解各類環境問題如公共健康、城市小氣候等。 視覺快感具有短暫性(科學證明這不會超過2分鐘),而投入品味藝術品需要歷史批判知識,這種知識讓人們反復琢磨作品,發現一些被忽略的妙筆。 基于此觀點,我首先想到的是風景園林在考慮功能合理的同時也要考慮科教宣傳,這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宣傳,也可以理解為讓人們的體驗過程慢下來,多花一些時間來思考,這樣可以獲得除了視覺快感以外的更多感受。 ![]() 人們對鄉村的情感只有在大城市出現才會產生……荒野這個詞語象征自然的秩序,但是從人的心態來說,荒野真正存在于不斷蔓延的城市。 文中指出人們追求鄉村和荒野更多的是追求這兩種環境所象征的意象,隱居和閑散(對應桃花源),神圣和氣概(對應大地藝術和荒野求生)。二者皆是由對城市生活的不滿而產生的一種渴望。 風景園林近年的熱點中,不論是鄉村振興一類,還是城市荒野一類,本質上都是對人居環境的改造,是讓現存令人不滿的環境更加符合人性的需求。 戀地情結固然是本書主題,但它并不只想解釋戀地情結這一概念(序言寫道:戀地情結是人文地理學的主要概念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研究范式)。它的分析范式具有啟迪人心的作用(摘自序言),所以在我看來以此主題所搭建出的框架對讀者的啟發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懇切地說,以人文主義視角看待環境問題,像浩瀚星系涌入腦海,極大地拓展了我對人與環境的認識。 書中還有諸多引人深思的方面,相信閱讀本書可以為你帶來從個人到群體,甚至是世界、宇宙方面的各類認識與見解,都將讓你了解到不一樣的人與環境的聯系。 以上的戀地情結之旅到這里就結束啦,你有所收獲嗎?期待下次的見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