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73年4月25日中南海游泳池,王海蓉受人之托為毛主席送來一封信。 “主席,這里有一份人民群眾拜托我轉交給您的信,您要不要看一下。” “好,我就不看了,麻煩你幫我念一下吧!” “好的,主席。” “敬愛的毛主席,您好,我是福建省蒲田縣的一名小學教師,我的兒子在1968年的時候響應國家的上山下鄉政策,可是他在山區卻受盡凄苦......” “好,我知道了,汪東興呢?叫他過來處理這件事情。” 毛主席給這封信的主人送去了300元錢,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一、接濟烈屬提起陳昌這個名字,或許很少人知道他到底是誰,如果他的生命能夠得以存續,肯定是我黨優秀的領導干部。 陳昌是湖南瀏陽人,他在中國共產主義剛剛發生萌芽的時候就已經準備主張利用“布爾什維克”主義改造當時的舊社會。 1911年,他成功考入了湖南師范,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成為校友,或許是同鄉的原因,他和毛澤東等人是極好的朋友,同在一處是則朝夕相伴,分散到各地時則常常有書信往來, 1918你那4月,本著與毛澤東等人的政治主見、思想相同,陳昌也加入了他們創建的新民學會,在會議中他也提出了用“共產主義”改造社會的新想法贏得了與會之人的一致同意。 由于,當時的共產主義思想大多數還是從俄羅斯等地傳入到中國,所以想要獲取更多的共產思想。 那么就需要與俄羅斯方面產生更多的聯系,為了與俄方面架起溝通的橋梁,陳昌積極主導并參與組織俄羅斯研究會的活動,有了這方面的聯系,俄羅斯的書籍、思想文化也可以盡快地傳入。 隨著陳昌對于共產主義接觸得越來越深,他也向往加入共產黨。1920年秋,受到毛澤東的指示,陳昌回到瀏陽老家。 在瀏陽的陳昌如魚得水,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無比熟悉,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共產主義思想的傳播也極為有利。 因此,開辦瀏陽分社的陳昌很享受在這里的生活,能夠完成自己的事業,讓身心得到滿足,也能夠呼吸老家的空氣,在繁忙的一天中獲得片刻的閑暇。 由于陳昌在這一階段表現良好,并且真正想要加入共產黨,因此,他找到了同在瀏陽的夏明翰,希望他能夠推薦自己入黨。 作為一名入黨介紹人,職責非常重要,因此,夏明翰在看到陳昌想要入黨時,自己也很激動,于是就說:“我再找人了解一下你的基本概況,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通知你。” “好、好、好。”陳昌激動地說。 在送走陳昌后,按照陳昌自己的說法,他與毛澤東、何叔衡等人都有往來,因此,夏明翰立刻給這幾位去信,詢問他們對于陳昌的了解。 當收到回信后,夏明翰立刻找到陳昌,并且和他說:“陳昌同志,經過調查,你完全符合入黨條件,我作為你的介紹人,入黨申請請你寫一份吧入黨申請,我交到上級領導處,在領導批閱之后,你就正式成為一名黨員了。” 此時的陳昌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心愿,他終于成為了共產黨員,為共產事業奮斗終生。 就在他加入共產黨沒多久,省委決定在瀏西成立特別支部,作為當地的共產黨員,陳昌成為這個特別支部的書記,在任職期間,陳昌積極發動支部內的成員進行思想文化學習,加深對共產主義的理解。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陳昌因為在湖南地區的地位相對較高。 因此,在此期間,他被任命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為了革命工作,他兢兢業業,甚至與賀龍同赴湘西,與湘西軍閥協商援助廣東國民政府事宜,并且利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湖南國民黨建立屬于他們的黨組織。 在北伐期間,陳昌也以國民革命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的職銜參加,親身經歷過戰爭的陳昌在面對生與死時格外心安。 在中山先生去世后,蔣介石掌握國民黨的絕對權力,開始破壞國共合作,對于共產黨采取了近乎嚴苛的抓捕、屠殺,而陳昌在“四一二”革命政變后也開始了逃亡的生活,待安定下來后,立刻聯系黨組織,要求繼續工作。 面對陳昌的要求,黨組織當即將他派往澧縣主持根據地工作,但幸運之神這次沒有降臨到他的頭上,陳昌不幸被捕。 國民政府在抓捕到共產黨員后,一般會以高官厚祿拉攏,讓黨員說出自己的上線下線,讓他背叛自己的思想。 如果這招行不通,那么就需要嚴刑逼供,威逼利誘,施以酷刑后再不吐露真相,那就只有死路一條,而陳昌就是這樣將國民黨所有的酷刑都經歷了一遍,但是他依然決定為黨奉獻自己的生命,那一年的槍響,他才36歲。 1930年,毛澤東率領兵馬攻打長沙,而長沙也被毛澤東短暫地打了下來,當陳昌的妻子毛秉琴得知毛澤東來到長沙后,連忙帶著孩子去見毛澤東,并將陳昌犧牲的消息告訴了他。 毛澤東聽后悲痛異常,作為自己少年好友兼戰友,陳昌的犧牲對毛澤東的打擊極大。 自那之后,毛澤東的部隊被迫離開長沙,毛澤東與毛秉琴之間的聯系就中斷了。 在新中國建立后,國家終于安定和平了,毛澤東托人找到了毛秉琴母女,對她們母女二人也頗為照顧,每次他們母女寫信,毛澤東封封必回。 毛秉琴的女兒陳文新在上大學,家中只有毛秉琴自己上班,依靠每個月的工資實在不夠提供孩子上學的費用。 當毛主席知道這件事情后,立刻匯去了300元,作為日常生活的補貼,并且也寫了一封信,寄給了毛秉琴,要她“堅持下去,供孩子念書,做好革命傳承。” 就在毛主席將信寄出后不久,陳文新受到學校安排,與同學到北京做實驗,她將來北京的消息告訴了毛主席,沒過多久,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就將陳文新接到中南海去主席家里做客。 這是陳文新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主席的氣質果然不一般”,這是陳文新見到主席的第一印象,畢竟是第一次,她想要留個紀念,因此,陳文新表示“主席,能否和您合張影,我想寄回家去,給媽媽看看。” 面對老戰友女兒的請求,毛主席直接就答應了,就這樣,陳文新獲得了這一生中與毛主席的第一張照片。 在毛主席的接濟之下,陳文新在大學畢業后又前往蘇聯深造,成為我國著名土壤微生物專家。 二、接濟老師除了烈士遺孤,毛主席對待自己的恩師也格外照顧,當他得知老師缺少錢糧的時候,立刻就將錢送過去,而毛主席最為敬重的老師當屬張干。 張干是毛澤東當年在湖南省立一中時讀書的校長,當年毛澤東在一中多次進行共產黨思想的宣傳,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毛澤東的這種作為嚴重影響了廣大學生和老師。 因此,毛澤東觸動了上層階級的利益,于是,張干就決定將毛澤東開除。 可沒想到的是,毛澤東雖然被一中開除,但是他還是憑借著自己的實力考入湖南師范,在另一所學校中展現自己的風采。 由于張干曾經是毛澤東的校長,與他有師生之誼。 因此,在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黨多次邀請毛澤東前往重慶會談,商議和平建國事宜,但重慶是蔣介石的地盤,在那里舉行會談,無法保證毛澤東等人的安全,因此,共產黨方面多次反對。 國民政府已經擺好姿態,共產黨卻并不接招,這讓一眾期盼和平的民主黨派多次致電共產黨,要求他們前往重慶商議和談,在這么多人中,張干也給毛澤東發了一份電報。 在張干的那封電報中,將蔣介石的命令似乎奉為“圣旨”一般,將國家混亂的場面歸咎于毛澤東等共產黨人不愿前往重慶導致的。 1951年10月,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在豐澤園舉行家宴,宴請此次來京的各位老師們和同學們。 這個時候的宴席自然而然少不得談及在學校中的各位老師們,這其中,張干是所有人都無法不談及到的一位。 毛澤東的老同學周世釗在席上就提起了老師張干,并且說:“張干校長,一家六口人,現在生活十分困難,而且他年紀老邁,整日里臥病在床,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資,甚至最近已經無米下鍋了。” 周世釗的話,毛澤東生氣地說:“世釗,你怎么不告訴我啊!唉!他們是老教育家,應該照顧,應該照顧啊!” 此事被毛澤東得知后,他在宴席結束后趕緊給湖南省政府主席寫信,要求他們每月酌情資助張干、羅元鯤兩位老教育家。 湖南政府主席在接到毛主席的來信后,絲毫不敢怠慢,在尋找到老先生的正確地址后,立刻帶著1200斤救濟糧和50萬舊幣看望張干,并將毛澤東的信件帶給張干。 張干在看到錢米和毛澤東的信件后,淚流滿面,激動得雙手顫抖。 1952年,毛澤東在得知張干和羅元鯤身體狀況良好后,就邀請二位和幾位同學來到北京家中做客,自己請老師和同學們小酌幾杯。 這次的宴席,毛澤東格外高興,十數年未見的老師們和同學們聚在一起,是難得的好時光。 在席間,毛澤東面對老師們一直執弟子禮,對老師們格外恭敬。在聊天正熱鬧的時候,毛澤東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叫了出來,并且和她們說:“你們看,這是爸爸的師父們,你們就應該叫聲太師父。” 隨著毛主席的話,席間眾位哈哈大笑,毛主席接著說:“他們都是中國教育界的大家,他們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你們以后也要好好努力啊。” 隨著李敏、李訥的出現,再次將宴會推向高潮,張干面對自己曾經開除過毛澤東的事情一直深表遺憾,并且借著這次宴會道歉。 毛澤東聽著老師的抱歉,說:“當年的事情不怪您,您要開除我是應該的,那個時候身上的虎氣太重,做事總是不計后果,要是放在現在,身上多一點猴氣,也就不會出現那樣的事情了。” 一句話畢,眾人哈哈一笑,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隨著張干的年紀漸長,身上的疾病也逐年增多,所需要的治療費用直接壓垮了他們一家,為了讓老師得到好的治療,毛澤東多次給張干老師寄錢,總錢數多達數千。 當然,除了張干以外,還有不少晚年貧困的老師得到了他的資助。 三、接濟來信百姓主席關心老師們的狀況,但同時,也對普通老百姓的來信格外關注。 1968年12月22日,為了讓貧下中農接受再教育,中央決定進行:“上山下鄉”。 指示下達完畢后全國上下掀起了知識青年下鄉的新高度,因此,許多城市里的青年都離開城市,前往貧困地區生活,當然父母是舍不得的,或許孩子們也吃不了苦,但是為了國家的發展,依然響應主席的號召。 李慶霖是福建莆田人,那個時候的福建雖然是靠海的通商口岸,但由于西方各國對我國進行的經濟封鎖,導致福建的經濟情況并沒有任何增長,而自己的兒子李良模就是在響應號召后到了距家幾十公里外的貧困山區插隊。 原本下鄉插隊是好事,國家也同意,家長們也支持,而且國家還給每一位下鄉的青年一月8元的生活費,在這種狀態下,八元錢足夠李良模在貧困山區生活了。 可沒想到,知青的每月補助在一年之后就停發了,為了在鄉下孩子的生活,家長只能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拿出一些錢來幫助兒子生活,再加上那是偏遠山區,道路崎嶇,生活方式也完全不同,李良模到了那里沒過多久就病倒了,缺醫少藥,差點死在偏遠山區。 對于兒子遇到的危險和遭遇,當父親的李慶霖再也無法承受,在一次次向省里反映無果后,李慶霖決定“告御狀”,為了自己的兒子和下鄉的知青們討一個公道。 1972年12月20日,距離上山下鄉的宣告已經過去四年的時間里,孩子們在山里也已經帶了三整年,孩子們受的苦讓作為父親的李承霖內心焦急,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們去山區。 在這一天,李承霖在做出決定后就將自己關在屋子里,他要將這些事情全部寫在書信之中,讓在中南海的毛主席知道。 李慶霖的文化程度比較高,因此寫起來也得心應手,在反復修改幾遍后,發現沒有任何問題,就準備將信寄給毛主席。 可是他思前想后覺得將信寄給毛主席并不恰當,畢竟毛主席每一天需要處理很多信件,而且那些信件都是經過篩選之后才能放到主席的書案上,這中間一旦出現差錯,那么主席很有可能就收不到信。 因此,李慶霖決定將信寄給外交部長助理王海蓉,王海蓉經常陪同毛主席參加接見外賓的活動,她與毛主席見面的次數比較多,因此將這封信寄給她,就希望她在收到信后將信轉交給毛主席。 王海蓉收到信件后就以為的普通的信,沒想到打開信一看,她瞬間蒙住了,原本她也聽說過知青下鄉生活不好的傳言,沒想到這個傳言居然是真的。 這封信從頭讀到尾,讓她全身的血液如同被凍住了一般,在文章的末尾,她看到“王海蓉同志,麻煩您將這封信轉交給毛主席。” 面對轉達信件的請求讓王海蓉犯了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行差踏錯一步就是滅頂之災,因此,王海蓉將手中的信件拿起放下、拿起放下,反復幾次后,終于決定幫助李慶霖轉送。 1973年4月25日,王海蓉將那封李慶霖的信轉達給正在中南海游泳池里的毛主席。面對群眾來信,毛主席當場就讓王海蓉將信的內容念出來。 可是沒想到,信中的內容竟然讓一向堅強的毛主席潸然淚下,隨后,毛主席提筆寫下回信:“李慶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表無米之炊。全國此類事情甚多,容當統籌解決。” 在回信寄出后,毛主席也向周總理說起來這件事,隨即,這件事被周總理當作典型,在大會上提出,要求各級省、市、縣、鄉要保證下鄉插隊的青年的生命安全和自由。 同時繼續發放補貼,對于在上山下鄉中有弄虛作假、不符合組織安排的事項、個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在收到主席回信和隨信到來的信件時,李慶霖還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在黨中央引起軒然大波,不少記者都蜂擁而至采訪李慶霖,希望他談一談當時寫這封信的感想。 隨著記者的來訪和報道,當地人都知道李慶霖的“壯舉”,他也徹底成為當地的名人。 面對讓鄰居羨慕的主席的親筆信和300元錢,李慶霖非常珍惜,將親筆信好好保存下來,輕易不示人。 而主席給的300元錢也被他存入銀行,一直到90年代的時候,他還只是取這筆錢帶來的利息,對于這些錢,他并沒有花掉,他甚至告訴子孫:“這筆錢誰也不能動,這是毛主席對咱們家的厚愛。” 結語毛主席總是這樣,將錢像流水一樣花出去,而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400元,主席一家人還要生活,那么他的錢是從哪里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毛主席的巨額稿費,他每個月的稿費收入十分可觀,因此,他動則三百、五百地給錢,也全靠稿費支撐著。 不得不說,作為國家主席,毛澤東非但沒有上位者的高傲,反而更加平易近人,無論是國家烈士、老師,還是那些不認識的人,毛澤東都能認真救助,將他們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這才是國家的好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