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藻 作家蘇芩說: “把期待變低,把依賴減少,漸漸地,你會過得越來越好?!?/strong> 據說,人類的幸福感在10歲左右達到巔峰值,之后就開始下滑,到了40歲達到谷底,之后又慢慢回升。 由此可見,幸福不是一個不斷擁有的過程,而是一段慢慢領悟,逐漸放下的旅程。 人越長大,就越明白:人生是自己的,幸福從來不依賴別人。 ![]() 降低對別人的期待 作家毛姆說: “不要對別人期待太多,從一開始就應該認識到,每個人的主要興趣都是他自身。” 人生是自己的,凡事要自強自立,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友情,首先要自己好,才能把握得住。 《知否》中,有這么一段主仆對話: 丫鬟說: “之前,大家都覺得,姑娘嫁到顧家要有多兇險呢,瞧著姑爺護著姑娘的樣子,我就放心了,老太太也就放心了?!?/p> 明蘭聽后,淡淡一笑,然后說: “這天下,沒有誰是誰的靠山。他是個好人,又顧惜著我,這就很好了。不過,凡事最好也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難處,實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難免會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懟,怨懟一生,仇恨就起,這日子就難過了?!?/p> 這一段對話,可以說是對很多關系的精辟總結。 “書讀八分滿,人愛七分多,物喜六分夠,自珍且十分?!?/strong> 這世上,不是你付出越多,回報就越多。 對他人的期待,不能過滿,正所謂物極必反,怕最后得到的是失望。 人,要想過好這一生,首先要珍惜自己,培養自己的才華,強健自己的體魄,只有自己好了,生活才不會負你! ![]() ![]() 減少依賴 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 你越依賴他人,就越影響自己的判斷,進而影響到自己的人格特質。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一直依賴丈夫生活。 她過著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以為可以一直這樣生活下去。 奈何愛情是有保質期限的,期限一過,黃粱一夢,生活所有的現實問題擺在了羅子君面前。 由于長期的依賴心理,羅子君剛開始根本不相信自己,她認為自己無法一個人面對生活。 可是后來,她發現,她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很多。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strong> 不要太相信別人,不要看低自己。 相信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生活定然安穩且幸福。 ![]() ![]() 清空不快樂的事 有句話說:“緊緊攥住黑暗的人,永遠看不到陽光。” 人心不大,若整天想著痛苦的事,快樂便沒有了容身之所。 如果有人曾經傷害過你,忘記和漠視,是最好的回應。 有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年輕的時候,她是一個脾氣火爆的人。只要對方說上她兩句,她就一直在心里糾結。 后來,她因此睡不著覺,身體也變得虛弱。 這個教訓,讓她有了醒悟。 從此,她不再關注那些不好的事,不友善的人。 她努力清空,那些影響她情緒的事情,把騰出來的時間,用來鍛煉,讀書,工作,掙錢。 一段時間后,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身體越來越好,工作也越來越順利。 不為已經失去的而悲傷,不為不值得的人而痛苦,這是一種智慧! 人生就是有得有失,只有舍棄壞的,生活才會變好。 ![]() 曾看過這樣一段話: “變強大,不是意味著要成為一個強勢的人,而是變得更加從容。當生活失去掌控的時候,你不再感到緊張、焦慮,而是對自己多了一份篤定,你知道任何事情都有解決辦法,你也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解決,這才是真的強大。” 生活能不能過好,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你對自己有多少了解。 降低對別人的期待,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清空生活中的垃圾,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你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
|